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8-01-19胡登高
胡登高
摘 要: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很抽象并且学习难度很大的科目。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课程的教学效率。导学法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促进抽象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问题导学法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入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水平,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和重要性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上课前,教师就课程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造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问题导学法的特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充当接受者的角色,但是问题导入教学模式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从而自觉进行问题的探索,在教师适当引导下,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2.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
问题导入教学方法是运用了综合目标法、比较法等各个方法的优点结合而成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大大提升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确定“两主”的教学
这种问题导入教学方式一改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转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开展学习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操作模式
1.为导入新课进行铺垫
在开展新的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有效组织学生对之前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从而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实现查漏补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对问题进行引导
问题引导强调的是教师的导的作用。在问题导入教学过程中,问题是以连锁的形式出现的,即将相关知识和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将学生眼中杂乱无章的知识和规律整合,将其内在联系用小问题连接起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3.反馈归纳出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对信息问题的传递、处理、反馈。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及时检验问题归纳的质量,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兴趣式问题导学
一般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都是通过对之前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展开的,或者是在新课之前进行自主预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了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这种兴趣式问题导入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如果对新知识没有浓厚兴趣,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其听课的质量,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
2.提问式问题导学
目前很多学生都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和毅力,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听课,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问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教學内容和知识开展提问,从而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促进学生自主搜寻答案。然后教师再根据问题内容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3.互动式问题导学
高中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式教学的形式解决问题。互动形式教学包括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动手等各种方式。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终每组可以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解答,并且就问题列举相应的例子。教师还可以通过准备一些道具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入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我们要提高学校教师对问题导入教学法的认识,从而在课堂中积极使用这种导入方式。
参考文献:
[1]叶奋.浅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5):29-30.
[2]陈朝坚,颜宝平,安黔江.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59,63.
[3]盛文斌.新课标背景下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7(7):45-4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