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策略研究
2018-01-19周寒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旨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都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在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许多高中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做出了改变,建设一个全面协调可执行的符合办学特色和主旨的课程设置方案和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策略成为每个学校工作的关键点。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管理策略
高中教学是整体教育环节的重要一步,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关系着学校的建设和每一个高中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是对浙江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策略做出的研究。
一、高中新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目前浙江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在制定和落实中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资源与改革发展要求不一致,改革无法得到保障
新课程改革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在落实和建设时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面对全国严峻的高考形势,浙江高中的基础课程任务比较重,学科较多,所以同时对高中所有科目进行新课程改革时,部分学校无法提供完善的教师队伍、充足的教学空间和宽松的授课时长。基本的保障得不到满足,新课程改革不明显或停滞不前的现象相对严重。
2.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先进
目前部分高校的师资队伍还是沿用课程改革之前的团队,他们对高中的课程设置及管理依旧采用之前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普及过程中,做不到对日常教学的及时整改,造成课改的不全面。没有先进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加入,也会使师资队伍中的部分老师产生以旧方式继续教学就是新课程改革的观念。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策略
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进行浙江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
1.因地制宜地制定新課程改革方案
高中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的一个现实目的就是为了高考,所以针对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构划,要适应当地教育的整体发展。对于浙江建设比较完善的高中,其具备优质的教师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配套的教学设施,在对这类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中,就要做到全面深刻落实对所有科目的新课程改革,建设前沿的改革示范点,为其他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奠定基础。对于教育教学落后的地区,他们不具备基本的课程改革资源,在对其课程设置和管理时就要循序渐进、逐步改革,先从主要的课程进行改革,逐步适应后,试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体系完善后,再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革。
2.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均衡发展高中教学
新课程改革前,许多学校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产生一个误区就是理科生比文科生发展前景好。这种错误认知导致学校重理轻文现象的产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对课程就要做出平衡化的设置,保证文理科教学的公平性。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要积极消除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科,全面健康地发展。
浙江新课程改革方案对目前的课程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优化,由新课程改革前的必修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相应的选修28学分增至48学分,学生对于学科的选择更加全面。同时各个高中新增更多的选修课程,例如知识拓展课程,包括部分学科研究,提前接触大学基础课程等,另外还增设的课程包括兴趣扩展类、职业技能类和社会实践类,这些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3.整合资源,完善新课程改革体系
新课程改革否定了以考试判断学生整体素质的观念,有了更全面的学生培养体系。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考试进行了改革,使每一门课程都有成绩记录,而不是将文科或者理科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这大大提高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此外对课程重新设置,打破了高考的一票否决权,每一门成绩都将作为参考列入高中毕业考查,使学生重视起对每一个科目的学习。课程设置中也加入了更多的实验内容以及拓展内容,以物理教学为例,在新课程改革后,重视起了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脑思考,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提高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其他科目中的实验与拓展内容也极大地丰富了高中的课程,使得学生对高中的学习充满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使学生受益匪浅,整体的课程改革后,学生在各科目的学习中成绩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例如在中英文演讲、数学物理建模等方面的能力上都有了卓越的提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对于每一个高中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每个学校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改革战略。同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目前还是处于建设阶段,各个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改进课程改革的内容,以达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7(18):39-40.
[2]彭朝晖.谈新课改下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8):97-98.
作者简介:周寒(1970—),男,汉族,湖南湘潭人,最高学历: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就职于浙江瑞安龙翔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