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一些思考
2018-01-19盖勇
盖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都存在着这些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能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还能帮助企业提前发现财务危机出现的征兆,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财务危机,尽量规避财务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思考
一、阐述企业财务危机
所谓企业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企业的负债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企业形象受到不良影响、企业的信用受损、企业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企业破产的总称。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之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出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流动自给不足等。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不仅可能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策略出错,还可能是由于外部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市场需求降低,导致大多制造业企业产能剩余过多而引发财务危机。财务预警机制拥有监控功能、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功能,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降低企业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迅速的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是监测企业日常的财务状况,防范企业财务恶化。主要是以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整理的财务报表、行业变化、内部经营规划、相关经营活动资料及搜集的企业外部资料为依据,分析企业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因素,结合分析出的问题寻找原因,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者积极寻找财务运营中的问题,监督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比弗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了单变量预警分析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和预防财务危机指标来提前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之后两年又有美国学者结合对制造业中的中等资产规模企业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Z-score模型,这种多变量模型通过分析多种财务指标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1972年又出现了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模型。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起步较晚,余绪缨教授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资本结构差异造成的企业支付本息能力,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随着我国相关领域的教授和学者的共同研究,2001年中国证监会根据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相关信息构建了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来判别企业风险程度,并作为分类监管的依据。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存在的問题
(一)企业风险意识不足
企业的管理层在投资项目的时候有时存在没有做到周密调研及整体投资规划现象,对积极主动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构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会花费大量的设计和运行成本,企业管理层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开支,缺乏相关的风险意识,风险观念滞后。
(二)信息获取不及时
市场经济变化迅速,但是我国大多企业都是通过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和季度财务报表来获取财务信息,这些财务报表都是记录的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没有预测未来市场的功能,也就无法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财务危机。而且编制财务报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即使从财务报表上能发现危机也不能及时被企业管理者所知,各个部门也就更加不能根据财务报表上出现的问题调整自己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不及时的信息获取无法达到预警效果。
(三)预警体系涵盖指标不全面
选取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分析指标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因为财务预警指标能够评估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状况,通过综合考虑成本收益统计其中涉及现金流量的核心数据,不全面的财务预警指标会降低统计数据的客观性,降低预警的效率;而且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需要对现有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企业流动资金状况和预期收益等进行评估,不止是关注企业目前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还要注意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大多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都只是局限于对企业的收入、利润、负债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没有涉及到分析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等指标,因此也就无法判断企业潜在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引发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过程中失误,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也就无法发挥其效果。
(四)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实用性不够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意义是识别还未形成的潜在风险因素,但是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风险影响因素不同,很多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都是直接套用的国外相关理论而建立起来的,在没有分析其实用性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展工作,导致风险预警效率降低。而且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率的运行模式。
(五)不够重视排警措施
单一的排警措施可能会加重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财务多种策略,针对形成风险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排警措施,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风险结束后及时改善不合理的排警制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
四、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议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首先应当建立专门的财务预警分析部门,分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同时还应当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及时分析、预测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问题,充分发挥财务预警部门的作用,降低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二)实时关注企业财务的变化情况
时刻关注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为了建立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科室和人员随时汇总企业近期的财务数据,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指标并及时上报上級领导;同时运用会计电算化、电子出入账结合企业ERP系统建立企业的财务数据库,便于企业管理者实时查阅企业的财务情况;最后还应当引入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复合学科人才,定期计算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判断各个财务指标风险的大小,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三)拓宽预警体系变量的选择范围
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体系和使用定量分析法评估财务风险因素,能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运用多种现代先进技术来评估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而定性分析主要注重评价的是一些非量化指标,无法估测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人员流动状况和风险防范意识等风险因素。因此企业应当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拓宽财务预警体系的指标选择范围,使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更加适用。
(四)根据企业类别完善企业预警体系
企业应当结合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选择合适的量化指标来进行定性分析,保证得出来的结论更加科学准确。随着不断的研究预警体系和相关统计软件的开发、会计资料库的建立的不断壮大,企业应当运用相关的软件来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危机预警体系,提升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投资者和站权人的利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动态预警体系
目前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都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上进行的截面预测,没进行动态分析,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动态的,都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动态财务预警分析的研究。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根据企业目前的状况,采取最直接有效和经济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及研究,使预警系统发挥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会计师,2016 (09):40-41.
[2]林岩.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13):41-43.
[3]张雪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7 (0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