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管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8-01-19韩丽

南方企业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文化旅游

韩丽

摘 要:新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个地区各行各业都在创新转型,求发展、谋出路,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及地处偏僻等的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地区人均收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旅游成了一个相对而言较好的机会,通过文化旅游发展,开发综合素质较低的劳动力,树立城市名片,吸引投资。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的“杏花旅游节”便是一个多位一体的文化旅游的典型。而且在未来还有更大待开发和创新的空间。

关键词:文化旅游;西部地区;青海化隆

引言

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显著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衍生了多种商业模式,旅游经济也得到空前的发展。西部地区由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在近十几甚至几十年中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使得我国的消费水平和经济收入呈现两极分化。在此种现状下,西部贫困地区也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追求上进,寻求脱贫致富的办法。以青海省化隆县为例,前几年的“拉面经济”就是化隆县政府及人民不断摸索致富的结果。除此之外,近两年化隆县又寻找了另一条致富路——文化旅游。改变了化隆县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为化隆县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来源。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对青海省化隆县贫困的原因及文化旅游管理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

化隆县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化隆县现状

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段,黄河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植被稀疏,属青藏高原东部干旱区。且化隆县地形复杂,境内崇山密布,峻岭相连。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89天,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境内冬季多风,干旱、冰雹,自然灾害频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化隆县经济在逐步发展,但是依然跟不上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根据2016年末的最新数据可以看出,化隆县的贫困现状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贫困面宽量大。全县尚有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6327人,其中80%的贫困人口地处浅脑山区。

第二,经济总量不大,2015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的5.7%。龙头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和企业偏少、偏小,县域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

第三,城乡统筹能力不足,县财力有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第四,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低。化隆县教育水平远低于省内及国内平均水平,不少贫困户家的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甚至更早就选择去打工就业养家。

贫困原因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一个地区贫困必然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就化隆县而言,我觉得贫困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化隆县地势复杂,沟壑纵横,海拔最低1884米,最高达4484米,一般在2600~2800米,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偏低为2。这就导致了化隆县作物除个别地区外只能是一年一熟,这大大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另外全县地表切割严重,植被稀疏,气候干燥多风,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无霜期短。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了化隆县自然灾害频繁。主要表现在:(1)干旱。分为春旱和夏旱,化隆县因气候问题本就冬长夏短,农作物最关键的时候便是春夏,但是干旱情况十分严重,基本“十年九旱”,这给农牧业带来了很大损失。(2)冰雹。冰雹灾害集中在每年6、7月份,全县农作物受冰雹袭击严重,虽然近年在国家的扶持下有技术人员提前防范化解,但是还是经常防不胜防。2016年因为冰雹突袭,农作物减产250.455万公斤(其中粮食作物减产191,88万公斤,油料作物减产58.575万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68.52万元。(3)大风天气。在冬春季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十几天,最高可达30天。常年的大风,对耕地,草场,农作物,畜牧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4)暴雨、山洪和泥石流。暴雨大多发生在每年的8月份,化隆县地势北高南低,山沟众多,且坡度比较大,如果一旦遭遇暴雨很容易发生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农田、牧场、森林、农民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且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更加嚴重,而植被又反过来作用于水土流失,长期的恶性循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

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

受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的影响,化隆县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工业企业,村办企业几乎空白,这就导致了化隆县大部分地区只能以种植粮食作物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而粮食作物几乎是一年一熟,在现代化的今天,这种情况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要说发展进步还远远不够。且油菜、反季蔬菜等耐寒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很小,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致使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效益低下。所以这也是制约了化隆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思想观念落后

不少人现在虽然走出去了但是依旧没有把眼光放长远,认为赚钱就是王道,不在乎下一代的教育,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将来在“拉面经济”饱和的那天,又将出现一批综合素质较低的青壮年劳动力。综上,我总结并分析了通过调查所得的关于化隆县贫困的现状及其原因。那么文化旅游对于化隆县的经济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文化旅游对于化隆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5年,群科镇成功举办了首届杏花旅游文化节,“青海有个杏花村”的消息开始在各大媒体和旅游业内传开。首届杏花旅游文化节上,12000多游客观看和参与了期间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摄影大赛、书法美术奇石清食展、徒步观赏杏花、参观古城古迹、自驾游等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旅游活动,目睹了群科镇美丽的风土人情。在首届杏花旅游文化节的带动下,群科共接待游客达55000多人次。

2016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接待旅游人数80万人次,有各类旅游企业15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200多人,三星级宾馆3家,以食、住、行、游、购、娱等主体要素全面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同时在2016年化隆县群科镇经过层层的严格筛选和审核,成为我国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之一,旅游业开始走向深度发展的道路,为化隆县的旅游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而2017年文化旅游发展势头更是不容小觑。2017年4月2日,化隆群科第三届杏花徒步旅游节暨中国汽车越野巡回赛2017赛季青海公开赛“民生置业”杯化隆群科站在群科新区开幕。此次杏花节不仅吸引了大量省内游客,更有不少来自全国的汽车越野赛爱好者,游客不仅可以赏花、游玩,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是春季游玩胜地。

2017年7月15日又举办了首届化隆“杏果采摘节”暨第二届“决战黄河”世界自由搏击争霸赛,来自俄罗斯、法国、亚美尼亚、马里共和国、泰国、塔吉克斯坦、伊朗、7国外籍选手和38名国内搏击手进行了激烈角逐。此次采摘节,不仅可以让游客摘杏子、游黄河、赏美景、吃手抓、享鱼宴,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这次活动旨在推动化隆“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的全新旅游模式。

另外,有群科这个特色小镇带头,别的小镇也不甘落后。2017年9月28日,化隆縣雄先乡下米乃亥户外徒步旅游节开幕,省内外徒步旅游爱好者又集聚在了魅力无限的藏乡,期间可以欣赏岗山、八宝山、卡夏德寺院、堪达寺院等沿途美景和宗教寺院,晚上还可以和藏族老乡们举行篝火晚会。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化隆县开创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正在发展,这不仅可以改善地区经济,还能为地区打出特色招牌,有利于化隆的长远发展。据调查分析所得,我认为文化旅游对于化隆经济发展直接或者潜在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吸引游客来本地消费获得直接旅游收入。化隆县区域内人流量多,也就 意味着会产生各方面需求,首先就旅游而言,就会有衣、食、住、行、娱等需求,有买就会有卖,农民收入提高且不再单一化了。

第二,解决了本地民众的就业问题。化隆县人民从过去的“单一农业经济”到“拉面经济”再到现在又加入了旅游经济,可以说人民生活水平在稳步提升,不少人因为拉面经济发了家致了富,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义务教育以后就辍学,现在想换个谋生的法子却是高不成低不就,而旅游经济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契机,因为旅游经济带来的酒店、农家乐、游乐场所、园林等衍生了一批职位,为民众就业带来了新的选择。

第三,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留住人才。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涌现了一批大学生,然而大学生在学成以后就却选择留在了外省或者别的县区,只因为化隆县的环境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吸引人。如今县区经济逐步发展,各种产业此起彼伏,不仅能留住本地的人才,还能吸引外地年轻人来此发展。

第四,有利于打出特色旅游招牌,提高知名度。曾经的化隆作为一个无人知晓的偏僻小镇,便是有发展前景也无人知道,然通过文化旅游这种方式可以短时间提高县区的知名度,对招商引资而言,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化隆民俗旅游在化隆县得到了初步成效,我认为这种旅游管理方式可以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内进行发展推广,通过深度挖掘传统及民俗文化,打造特色乡村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文化旅游管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青海省化隆县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10378422)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文化旅游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