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常态下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难题

2018-01-19温泉

南方企业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常态

温泉

摘 要: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梳理并归纳当前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特征,总结其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互联网+”、创新驱动等角度出发,全面剖析新常态下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新常态下推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策略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广东加工贸易业获得了繁荣发展。回顾发展历程,广东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以生产传统轻工业品并做简单加工装配,部分接触零部件、机电产品的加工装配; 第二阶段,9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装配。第三阶段, 21世纪后,逐步进入由OEM(贴牌加工)转向ODM(委托设计生产)进而向OBM(自主品牌营销)转变的新阶段。但从近年来看,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以OEM、ODM生产方式出口的金额占全部加工贸易出口的总额仍然远超过以OBM方式加工贸易的出口占比,也就是说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生产体系中长期处于代工与贴牌的低端地位。汪志红和谌新民(2016)认为,尽管在全国的占比略有下降,但是广东仍保持全国加工贸易大省的地位,加工貿易总量稳居各省市首位[1]。然而,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要素成本上升、加贸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薄弱,广东加工贸易表现出“多而不强”的特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更是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

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广东加工贸易受到不小冲击。从总体来看,其发展现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加工贸易总量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首位

据广东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15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为4403.6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5.4%。2011~2015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平均值为5053.4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平均值为37.9%,分别高于浙江、山东、上海、江苏等兄弟省市的占比34.3、31.8、28、1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平均值为3125.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为36.8%,分别高于浙江、山东、上海、江苏等兄弟省市的占比34、31.6、26.7、19.5个百分点;进口额平均值为1927.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为39.8%,2011~2015年,广东作为全国加工贸易大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和占比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遥遥领先,加工贸易总量稳居各省市首位。

加工贸易在全部外贸中的占比下降、但仍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表1所示为2013~2015年广东加工贸易在全省贸易中的占比。由表可见,虽然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在全省外贸金额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但是仍高于一般贸易,是广东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以港澳台资企业为主的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发展的主体力量

广东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外资尤其是港澳台资本的进入密切相关(陈恩和刘青,2007)[2]。可以说,广东加工贸易的起步于承接港澳台地区产业的转移,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港澳台地区的产业合作。目前,广东加工贸易已形成了以外资企业尤其是港澳台资企业为主的局面。表2所示形象反映了外资企业在广东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

加工贸易市场销售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日本等地

根据广东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14年与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前三位的贸易伙伴依次为香港、美国、日本,进出口额分别为1388.5亿美元、627.9亿美元和364.5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5.7%、16.1%和9.4%。2011~2014年,广东与香港、美国、日本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9.8%、17.1%、10.8%;其中出口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52.1%、20.9%和6.8%,进口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5%、5.7%和23.6%。由此可见,香港、美国、日本是广东加工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其中香港是第一大加工贸易伙伴、第一大加工贸易出口市场。

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制约

由于资源环境约束明显、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承载力不足等(樊秀峰和程文先,2015)[3],使得仅占全国1.85%的陆地面积的广东省承接了全国12%的废水总量、14%的城镇生活污水、9%的工业废水、4.4%的工业废气、5.5%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7.3%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广东加工贸易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加工贸易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代工与贴牌的低端地位

广东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都是依附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领导厂商和高层级供应商成长起来的。局限于二次加工层面的技术套用,势必导致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发动力的不足与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数据,2011~2014年,全省加工贸易企业以OEM、ODM生产方式出口的金额占全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平均为52.2%和31.5%,两者之和累计达83.6%,远超过OBM方式加工贸易出口占比(16.4%)。从统计数据可见,加工贸易企业这种依赖性特征明显的技术能力与技术结构,严重制约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与空间。

以港澳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和内在动力

目前,广东加工贸易已形成了以外资企业尤其是港澳资企业为主的局面,在外源型发展模式下,广东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以纵向分工联系为主、通过境外母公司或关联公司就可以完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本地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难于建立横向合作,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度较低。因此,广东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度依赖于境外母公司,技术创新和改造的决策权由境外母公司掌握,自身缺乏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和内在动力。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机制不完善

广东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且高度集中于广东地区。广东地区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转移,但东西两翼和山区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难以形成有效的加工制造业转移与承接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

总结与启示

本文梳理了当前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特征,总结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广东加工贸易还处在量的发展阶段,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当前我国进入产业结构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加快推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是当务之急。面对当下的难题与挑战,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点发展策略启示:

利用好“互联网+”“机器换人”战略,对转型升级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在新常态下创新力是广东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首先实施“互联网+”“机器换人”战略,可以打破原有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是推动传统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其次实施“互联网+”战略对加工贸易进行信息化改造,利用云计算功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把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到加工制造领域,发挥互联网的服务平台作用,可以优化产业链与服务链,加快加工贸易产业的跨界升级,进一步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品牌塑造等方面打破了加工贸易产业原有业态的边界,支持企业智能化成果应用,改造企业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

依托自贸区公共服务平台和CEPA框架,构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创新服务体系

广东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其加工贸易发展应充分利用广东自贸区的平台,建立有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创新服务体系。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适应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广东自贸区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展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計、知识产权上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合作,打造高端研发、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另一方面,发挥广东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对港澳开放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引进港澳中介服务业,加快建设加工贸易领域质量认证、试验检测、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增强加工贸易产业的“根植性”和“本地化”

推进本土内资企业与外资加贸企业产业链的对接,增强加工贸易产业的“根植性”和“本地化”。积极引导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提高中间品本地采购率,同时提升本土内资企业承接高附加值产业链的能力,以增强加工贸易发展对本土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支持有实力的本土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融入跨国公司生产经营体系,在境外设立、收购研发机构,提高自身生产制造水平,增强研发与市场控制能力,培育一批在部分先进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国际话语权的本土企业。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志红,谌新民.珠三角地区中小型转型升级企业人才结构、流动与开发[J]. 经济管理,2016(04).

[2]陈恩,刘青.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7(05).

[3]樊秀峰,程文先.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估算与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常态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