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李时珍
2018-01-19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人们如此敬重他,他在医学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草药医生”家里。
奇花异草带来的乐趣
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父业,勤奋好学,努力钻研医学,是蕲(qí)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医生。父亲不仅饱读经书,医术高明,而且十分注重实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李家在蕲州地区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
李时珍从小便喜爱花草。他家后院里种满了父亲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有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等,小小的后院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6岁的李时珍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开喇叭形紫花的便是牵牛花……父亲看到儿子出奇地喜爱花草,就十分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父亲也给他讲了许多关于花草治病的功用。父亲的启蒙教育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艳美丽的花草不仅好看,而且能够治病。于是,李时珍对花草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李時珍渐渐长大了,便跟哥哥和其他小朋友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里去。门前的雨湖,附近的凤凰山都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山上繁多的花草树木,湖滨各种花鸟鱼虫,都是李时珍认识自然的好场所。渔民、樵夫、农民都成了他的老师,李时珍从他们那里不仅学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而且养成了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这对他以后立志学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医学书籍的怀疑
李时珍从小勤奋好学,受到全家人的宠爱。父亲对他的教育也十分重视,他采用种种办法培养儿子追求知识的兴趣。他不仅教给李时珍一般应考的必读书,还教给他一些医药知识。上山采药时,也时常把李时珍带在身边,让儿子亲眼看看药草的生长状态,增长实际知识。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李时珍的药物学知识增长得很快,他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当他流畅而准确地背诵《尔雅》书中的《释鸟》《释兽》时,父亲感到十分惊奇,他不得不承认,小小的李时珍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李时珍家里有丰富的医学藏书,他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发现许多书并不完全可靠,他决心把药书中的错误纠正过来,把新的经验和知识补充进去。因此,李时珍非常喜欢通过亲身实践去弄明白医书上的一些疑问。
有一次,他问父亲:“医书上画的白花蛇身上有24块斜方块形的花纹,是真的吗?”
父亲说:“我们这地方就出白花蛇,你到山上捉一条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于是,李时珍独自登上凤凰山,在山洞附近捉到了一条白花蛇。他仔细一数,白花蛇确实有24块斜方块形的花纹。这才算真正相信了医书上的说法。
还有一次,李时珍听说均州(今湖北均县)的太和山上有一种很稀少的果子叫榔梅,人吃了可以长寿,他决定亲自去山上看看。当李时珍在半山腰的一座庙里休息时,看庙的老人听说他要上山采榔梅,担心地对他说:“可不能去呀,皇上有令,榔梅只能由皇家来采。百姓要是采了,就要问罪。”
李时珍心想:榔梅是天生的果树,又不是皇上自己种的,为什么不能碰?我一定要弄几个回去,看看它到底有什么功效。
这天夜里,李时珍趁着月色从小路上了山,采到了几颗榔梅,还连枝带叶折了几枝。回家后仔细一研究,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种禁采的圣物是一种榆树类的果实,吃了它根本不可能长生。从此,他更加坚信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救死扶伤的决心
在几次亲自上山实践,寻找正确的医学理论后,李时珍更是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医术高超、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李时珍看到许许多多奇怪的草药。这些药,书本上都没有讲过有什么用处。他就去问劳动人民。
李时珍还跟劳动人民学到了许多治病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知识。
他翻山越岭,历尽了千辛万苦,亲自采药、尝药,多次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请教,收集民间药方,并亲身实践,倾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历经近30载,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本草纲目》出版后,流传到了世界各国。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科学事业的一大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我们要学习李时珍热爱科学、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