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生金针法治疗慢性咳嗽46例临床观察
2018-01-19黄杨华
黄杨华
摘要:目的 探讨培土生金针法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76.1%,对照组总有效率69.6%,针刺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显著,且易于推广。
关键词:培土生金针法;针刺;慢性咳嗽;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1-0056-03
慢性咳嗽是患者常见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以超过8周反复、频繁咳嗽,胸部X线及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为特征性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长期反复咳嗽易导致咳嗽性晕厥、肋骨骨折及气胸等并发症[1]。因此,积极寻求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现实的意义。为更好诊治慢性咳嗽,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本科对2016年7月—2018年1月间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采用培土生金法针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本科收住院治疗的病例,其中针刺组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在23~63岁,平均年龄(36.53±12.45)岁,病程9~29周,平均病程(17.24±5.27)周;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在24~64岁,平均年龄(38.06±14.29)岁,病程10~32周,平均病程(15.56±8.90)周,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收治的92例慢性咳嗽患者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咳嗽的诊断标准:咳嗽时间超过8周,伴或不伴咯痰,无明显咽痒,多伴乏力气短、纳食减少、口燥咽干、怕风、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全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18~70)周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不在(18~70)周岁范围;(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4)精神疾病;(5)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6)经规范抗不典型病原体治疗无效者;(7)近5年诊断恶性肿瘤。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组 予自拟培土生金针刺处方:肺俞(双)、脾俞(双)、胃俞(双)、足三里(双)、中脘、太白(双)。使用0.3 mm×40.0 mm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皮肤消毒后采用常规进针,针刺手法采用补法,其中脾俞穴、胃俞穴、肺俞穴直刺进针微斜向脊柱深0.5~l寸。留针30 min,期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0 d)。
1.4.2 对照组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关于慢性咳嗽的对症治疗: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上海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每次2粒,每天3次,孟鲁司特钠(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 mg,每晚1次,共治疗30 d。
1.5 疗效标准 ①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定为3级:治愈:咳嗽完全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清,干性罗音消失,起居活动如常,X线检查示正常;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偶可闻及干罗音,X线较前改善;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X线未改变。②采用咳嗽VAS视觉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由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0~10cm的刻度上进行标记,“0”表示完全缓解,“10”表示咳嗽仍剧烈。再把病人群体分为三个亚组:0~3cm标记为“无或轻度”,4~7cm标记为“中度”,8~10cm标记为“重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各组构成比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0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慢性咳嗽临床上胸部X 线片无明显异常,临床上误诊误治率较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中医学认为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的以咳嗽或伴咯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则发为咳。咳嗽日久耗伤肺气,肺气不足,子病及母,故可累及于脾,脾虚生痰,痰阻气道,进一步加重咳嗽;或脾气亏虚,运化不足,土不生金,肺失所养,肺气不足,肺气虚不足以息,则发为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气虚又加重痰浊的产生。所以治痰先治脾,以绝生痰之源。脾土强则肺金生,脾气旺,则肺无痰贮。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有云:“脏腑病,津液败,留而为痰”,指出治痰的根本是使其不生。而培土生金法正是根据肺脾关系断痰之来源,达到无痰而生,其病自愈。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的活动也是彼此相关的。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药具有兼顾整体与局部、通过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祛除疾病、疗效显著、预防复发的优势[4]。《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培土生金法是五行母子补泻学说和五脏相关学说中“虚则补其母”的方法,也称健脾益肺法。五行学说的相生规律为土生金,脾为肺之母脏,脾虚可影响到肺,肺虚也可影响脾,当土病不能生金,或金病致土虚时,用补脾土的药物治疗,借以调补中州,益气生血,从而使肺脏受益。《医宗必读》有“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跃而金生”的论述,也是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而达到疗肺之目的。
各种刺激气道上皮内的咳嗽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到脑干的咳嗽中枢,中枢一方面将冲动传入到大脑皮层以及孤束核附近的区域,并在脑干和延髓整合为一个协调的咳嗽反应,并将冲动传出到膈肌、喉、胸和腹部的肌肉内,产生系列的呼吸肌收缩活动,引起咳嗽[5]。传统针灸治疗对各脏腑尤其是肺脏的功能修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再平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本临床观察所选肺俞、脾俞、胃俞为膀胱经的背腧穴,为脾肺两脏之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健脾益气,培土生金的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中脘穴是任脉经穴,此穴位于中焦,为胃之募穴,两穴相配既可调理脾胃,又可补益正气,促气血生化,加强宣肺平喘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达到健脾除湿,化痰平喘的作用。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与他穴相配共达健脾益气的目的。综上所述,采用培土生金为治疗原则,运用针刺治疗慢性咳嗽,相比常规西药治疗能够较快地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便更客观地观察培土生金针法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斌恺,赖克方.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62-6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邢雪飞,殷明阳.中药治疗过敏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4,37(5):476-480.
[5]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95.
[6]樊锦青,卢静,解卫平,等.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9):1253-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