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8-01-19张卉
摘 要: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对话能力的培养上,交流表达十分重要。因此,加强高中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课堂对话的有效策略是为了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在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的对话才是课堂的根本。达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话,在理论的指导下,分为表述、交流、运用等方面开展训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对话策略的语文课堂,指的是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转变老师过于自我的讲解,给出以学生为主的视听空间,建立民主的交流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对语文知识从理性到感性的深刻认识,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互动。正如契科夫说过的“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加强高中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研究,是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 课堂对话有效性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一) 有情感的表述是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学生的倾听是一种语文能力,老师有情感的表述是有效倾听的前提,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途径。传统教学的听课,是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是灌输,学生的听讲是在被动接受,很可能被所讲授的话题兴趣影响,而拒绝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学中的倾听是相互的,这种相互的倾听就是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的对话教学环节。而在对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首先侧重的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学生进行人物介绍和写作背景时,就开始采用作者,情感上的复杂,理想幻灭的伤感的情感进行描述;学生运用第一人称“我”以挚爱、依恋的情感进行简洁而深情的作者创作背景的介绍,积极做好学前情绪的带入。这样,老师范读时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情绪就极易被诗歌的内容感染。在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品讀中完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对于诗歌中优美的意境,飘逸不群的神思才有深刻的体会,才在脑海里不断浮现诗歌描绘的唯美场景,感受那一缕淡淡的离情别绪。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表达者的每一句话,有必要结合所授内容的情感,把握相对的语音语调,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让自己的情感表述,顺其自然地带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之中,完成在对待同一事物情感认同。
(二) 民主交流的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的中心环节
对话教学的实施在于老师的民主态度。教学改革中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是对话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公车上书”的康有为认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追求学生的公平民主权利,首先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权利范围的放宽。教学中,允许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及时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可以积极地以自己的见解为某一个问题作答,老师给予肯定或纠正,这些都是课堂上民主的体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把学生视为独立生命个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尊重学生,适宜学生情感体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教学的老师一言堂,在教学改革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影响下,更加体现了教学效果的苍白无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空间,提供给学生与知识对话,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提倡民主交流需要更多的是来自学生的表达。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解读的教学过程中,诗歌语言并不是学生经常在教材里接触的,对于诗歌中写意的词句理解不会那么深刻。对于心中的疑惑如果不了了之沉积久了,对其他文字的意境美,体会也不会深刻,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影响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思想是花,语言是绽开的蕾,而行动是结出的果。”对于诗歌里的词语很多时候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要有一问: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中的“星辉斑斓”该怎样理解呢?诗人说寻梦,他要寻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老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对教材的分析,在对话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能力。
(三) 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激发学生对课堂谈话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的话题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考虑学生的基本水平,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遵循最近发展区和教育心理学规律,设置符合学生的话题。教育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话题过于高深,少数优等生垄断话语权,即使中等生有话却苦于没有机会说话,少数后进生更是无缘课堂对话,或者老师给出的话题过于深刻,导致学生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老师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要从基本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细讲第二部分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 从文中找出描写刘和珍的句子,思考刘和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2 本文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文章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并说出作者对其态度。
3 文章中反复写“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这些话是否和前文“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相矛盾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怎样理解“我懂得哀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难度递增的问题里,给出学生回答的信心,给课堂教学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为完成民主的课堂对话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老师结合班级学情,四个问题在课堂上要和哪些学生进行交流做好思想准备。
三、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中,不断践行高中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策略,对话适合提高当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方便老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也尊重了个体,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昭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
[2] 刘翠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剑南文学,2012(5).
作者简介:
张卉,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