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范类英语专业“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1-19王坤闫晓云岳菲菲
王坤++闫晓云++岳菲菲
摘 要:3+1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为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渗透,大幅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本文将对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论述3+1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以期全面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师范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 引言
在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即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少之又少,实习时间也不够充裕,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学生在就业时处处碰壁,难以快速找到心仪的工作,这与师范教育教学目标相背离。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很多师范院校都采用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实训,效果比较理想,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支持。可以说,3+1人才培养模式给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大多以理论为主,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在学徒型、应用科学型和反思型三种。学徒型是比较古老的一种模式,往往是由老教师将教学流程演示出来以供实习生模仿,在此过程中实习生要不断总结和练习,以便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正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与之相比,应用科学型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使之能够自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由于教学呈现了某种特定的规律,所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个人特色,培养出的英语教育人才具有较高的雷同性。反思型则强调了互动的作用,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之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教学实习中,虽然大多数师范院校都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但是在实习投入力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有些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仅仅为1至2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想而知是不现实的,而且每名指导教师要负责10名以上的实习生,大大加重了指导教师的负担,他们分身乏术,通常在学生实习期间内只能对学生进行1次专业指导,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指导教师还会直接指出实习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没有让实习生自己分析思考,严重制约了对实习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训的效果因而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习实训,师范院校都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三、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国对英语教育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然而从当前的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普遍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运用3+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扭转这一局面,延长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让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3年理论学习,1年实习实训,主要是由学校来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到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学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不断地巩固和吸收英语专业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进一步强化了实习实训效果,学生的就业也将不再是难题。具体而言,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英语专业建设,打造高水平的英语教学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步扩大英语专业的影响力。其次,加强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在学生大四时期将其输送到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理解英语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发展。再次,实习内容要尽量涉及方方面面,实习生需要替代所在岗位的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真正将自己当作学校的一份子,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最后,选派的指导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每名教师负责指导5名学生为宜,跟踪、组织、协调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事宜,当发现问题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英语教育人才,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语言应用水平。同时,还应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积极参加各种外事、国际会议、涉外旅游等接待工作的实习实践活动,面对面地完成口语及书面翻译活动,通过这样大型活动,能够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养。在各类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会查缺补漏,使学生真正得到“渔”的本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师范类英语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师范院校能够正确认识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加强本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学生实习期间给予专业指导,防止各类问题的发生,确保3+1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質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英语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淑燕,蔡丹,廖顺萍.高师英语专业学生2+1顶岗实习支教效果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2]贾方.“2+1”人才培养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实践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
王坤,闫晓云,岳菲菲,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师范学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