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8-01-19潘小英��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潘小英��

摘 要:加强孩子小学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乐趣,有利于孩子后天的数学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作用日渐甚微。在教育改革的时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创设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各种运用措施,希望对数学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一、 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十分重视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在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结合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跳脱出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老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授时,创建情境,科学地向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

二、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建立在是否对事物感兴趣的基础上的,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都知道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同样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传统课堂上,教师制定教学大纲,以知识点为中心,往往会忽略应当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学生,以至于整个课堂教学都十分枯燥乏味。对于教师而言,年复一年地讲解同样的知识,说同样的话,早已经对教学失去兴趣,作为教育教学主导的教师都不能对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感兴趣,那么,对于幼小的学生来说就更是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了,所以就造成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由此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应运而生。

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有效情境,把问题与该情境相融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然后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就像是在探索未知山洞里无穷的奥秘,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觉得充满乐趣,当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时,所取得的成就感就是他们继续探索下一个问题的动力。

例如北师大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师可以带来桃子,让其中一个学生扮作猴子妈妈,另找两个学生扮作小猴儿,猴妈妈保证在分配桃子时,保证每个猴子儿分到的桃子数量都是一样的。通过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们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 创设情境,进行课堂互动

(一) 借助问题情境进行导入

在进行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必须把该教学模式与课堂完美结合,保证实现该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突破口引入问题。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如何巧妙而有效地导入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导入可以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唤起他们想要学下去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在课程的一开始,教师设计了一个趣味性十足的小棒拼图游戏进行导入,让学生亲自动手拼出熟悉的三角形,然后发问,如果拿走其中一根小棒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小游戏来引起学生视觉上的注意,从而引出角的概念。在这个小游戏中,师生关系发生改变,由教授关系,变成了合作的伙伴,一同探索拿走一根小棒后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的师生之间就形成了良性互动,不仅如此,这堂课也会在导入阶段就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借助问题情境在课堂中设疑

良好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仅仅拥有一个好的导入就能实现的,它还需要在知识点的不断推进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教师能够合理设置疑问,进行层层剖析。在教师根据问题发出疑问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思考,并针对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设置,争取达到环环相扣,一点点抽丝剥茧般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他们在不断地思考中得到思维上的锻炼。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师提问什么是1/2,让学生涂一涂,再提问是怎么做到的,图中未涂色的部分怎么表示,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个的小困难,让学生一步步战胜,最终完全理解所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这期间,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师生间的沟通越来越多,一起解决课堂问题。

四、 创设情境,凸显实用性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很多科目是以数学为基底展开而来的,而且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很广泛。学生不知道学习数学有什么作用,所以对于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很广。比如生活中购买东西、计算距离、观察图形等都属于数学领域。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创设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根据相应的情境进行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加与减(二)”的相关知识的教授时,老师创设出一个学生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一些人去扮演收银工作者,另外一些人扮演购买东西的人,在计算所购买的物品的总价格中学习到教材上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同学们学到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也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 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教学的模式必须进行改变,把创设情境的方式与课堂进行结合展开教学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小学生特性,创设出学生感兴趣并且容易带入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解决问题,充分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中会遇到的问题相联系。

参考文献:

[1]李红.小学数学课堂设疑与有效教学的一些实践——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课后的思考[J].学周刊,2017,(18):221-222.

[2]朱亞贤.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139,141.

[3]张志新.游戏——小学数学教学的催化剂[J].学周刊,2017,(01):125-126.

[4]郭贵忠.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26.

作者简介:

潘小英,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