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感动、感悟、感恩
2018-01-19梁慧
摘 要: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品出浓浓的语文味,首先要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为亲。”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入情入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感动;其次弘扬阅读的个性,借说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的内涵,使学生产生联想,产生感悟;第三精读名家名篇,以情促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恩。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悟出文章的弦外之音,鉴赏出文章之美,才能味道醇厚令人寻味,提高了阅读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品味感悟;感动感恩
于漪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和文字语言进行交流,需要对文字语言的强化理解、分析、探索、识别来感悟文章作品中的内涵,感悟其中深邃的思想、品德、情操和见解。”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引导孩子阅读时首先要用心用情的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体味文章散发出来的书香和韵味,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思维产生联想,学会感恩;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在心灵深处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快乐和忧伤,或使孩子会心发出笑声,享受阅读之乐,或使孩子泪流满面,使灵魂因受到震撼而感动。这样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文学素养,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懂得感动,体会感悟,学会感恩。
一、 让学生阅读中释放情感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勵、唤醒、鼓舞。”同样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要使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首先创设阅读轻松、和谐、民主、快乐的阅读氛围,弘扬孩子的阅读个性,放飞学生的情感,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畅快地,怡然自得地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释放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的内容感动学生,让阅读的内涵陶冶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随阅读的内容欢喜和忧伤,例如,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声情并茂的阅读小人书《半夜鸡叫》,深深地被幼小高玉宝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当老师读到高玉宝站在教室窗台外面向教室张望,体现他想念书却又念不起书,他哭了,此时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哭了,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感动而泣不成声,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与那时高玉宝相比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甜水里,却不珍惜难得读书机会,真是罪过啊。为此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引领我的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感动,我就会向孩子们推荐令人感动的故事书,例如,《壁花少年》《偷书贼》《追风筝的人》《幸运里的错》《爱心树》等,这些书使孩子们看后都能为之动情动容,升华对文章透彻理解,起到有效阅读的效果。
二、 使学生感悟阅读之外的深邃寓意
每本书、每篇文章除了自身蕴含的精辟内容之外,往往折射出当时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暗喻故事的言外之意,使学生领会感悟。例如,寓言故事讲的《龟兔赛跑》,讲兔子认为自己跑得比乌龟快,就睡起了懒觉,而乌龟在不停地赛跑,等兔子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跑到了终点,孩子们读起来感觉非常有趣、好玩好笑;如果老师在孩子阅读后,试问孩子们感觉有什么启示,孩子们会灵机一动,文章通过粉刺兔子的骄傲,赞扬乌龟的坚持不懈,感悟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要轻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为此要求孩子们要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教训,要做到笨鸟先飞。为此老师还可以推荐其他一些寓言故事,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渔夫的故事》《拔苗助长》《口渴的乌鸦》《狐狸与葡萄》等,我每要求学生读这些寓言后,都要求写出对故事的感悟,这样使学生阅读中明白了许多的事理,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待人接物,做人做事,使小小年纪的小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内涵的文明人。
三、 通过阅读去做一个感恩的之人
现在在校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这些小公主们、小公子们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贪欲,不会学会分享,他们把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呵护当成是理所应该,天经地义,没有任何感恩之心。作文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最好的一个方法要诱导学生阅读感恩的书籍,收看感恩的影视,特别有一个感恩的公益广告很感人,一个小女孩妈妈为姥姥端来一盆洗脚水,小女孩在静静地看着萌生感恩之心,立即去打了一盆洗脚水端到妈妈的面前,我要求孩子收看后,回家做一件感恩的事情,例如帮妈妈端杯开水,或者也帮妈妈大一盆洗脚水,或者用小手帮爸爸捶捶背,揉揉肩,或者帮妈妈洗洗碗,让孩子学会感恩。当然老师可以推荐感恩之情的文章让孩子们阅读,例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当孩子们读到在火车站爸爸为作者买橘子的细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被感动了,有的孩子脸上已经挂上晶莹的泪花,因为孩子们知道作者对背影深感自责和内疚、对不能感恩爸爸而深感不安。这时孩子们往往会发生思维迁移,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无私地疼爱,而自己却对父母耍脾气,提无理要求,孩子的灵魂深处也会阅读受到触动,开始萌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决心去做一个父母的乖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开始用稚嫩的话语去关心、体谅爸爸、妈妈、做一个懂得感恩、彬彬有礼的好孩子。
总之,引导孩子阅读,不仅增长知识,明白事理,懂得感动、学会感恩,而且还能陶冶孩子情操,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书本上的语言文字好比海滩上的小石子,其色彩丰富而斑斓,或好比绚丽的钻石,闪耀着精湛的光芒,让孩子在阅读斑斓和光芒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1]戈娟.让课堂在读、品、写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J].课外语文,2016(30).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梁慧,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