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之心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2018-01-19郑红军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目标,甘肃省会宁县县政府和县教育部门响应三部委《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每年选派几十名县城中小学教师到農村中小学支教,这一活动虽然缓解了我县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但是从这几年支教的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爱之心;下乡支教;大事

我国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欠缺,知识构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三部委《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甘肃省白银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会宁县启动了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政策,然而政策实施几年来,在取得相应成效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本文以我县县城中学教师下乡支教为缩影,对我县县城中学教师下乡支教存在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家长及孩子对支教教师的期望,支教教师对支教的看法,并提出了几点用爱之心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的对策与建议。

一、 县城中学教师下乡支教现状分析

1. 为晋升职称而支教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最新规定,凡晋升高级、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支)教经历。县城各中学据此通知,提出各校的支教意见:凡符合晋升高级、正高级、一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在农村学校有支教经历的优先考虑。这样一来,当年已经晋升了职称的教师被选派下乡支教,或快要到晋升高级、正高级、一级教师职称的教师申请到农村中小学支教。

2. 受援学校对县城中学下乡支教的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对我县接受县城中学教师下乡支教的几所受援学校学生和教师访谈得知,支教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形式单一,仅完成受援学校分派的课堂教学任务而已,很少有学校通过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等,让县城中学下乡支教的教师帮助改变本校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淡薄的教研教改意识,传授高效适用的教学方法,培养中青年教师,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水平,甚至有些学校只给支教老师安排教“次科”,让他们“完成”1年的支教工作既可。受援学校对县城中学下乡支教的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无形中弱化了支教的初心。

二、 县城中学下乡支教教师看支教

据支教教师反映,现在下乡支教是形势所逼。《会宁县教育局关于城区学校到农村支教的通知》中就落实城区学校有关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相关事项通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最新规定,凡晋升高级、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支)教经历。现在岗位竞争非常激烈,事实上虽然大多数支教教师都有在农村任数年教学的经历,但是支教学校规定有支教经历的教师,凡符合晋升高级、正高级、一级教师职称或在评优选贤方面优先考虑,所以只好支教了。这样就使得支教成了人人竞争的“香饽饽”了。至于教什么学科,他们希望符合自身专业。但事实上,很多支教教师所任学科并不是自己的专长。若到农村小学支教,自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哄”孩子。至于有什么样的效果,支教教师反映,孩子是国家和家长的希望,自己会尽心尽力、对得起良心,把受援学校分配的任务尽量做到最好。问及对农村学校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改变农村学校教学观念陈旧、落后现状有什么打算时,他们认为要看受援学校的态度了,若受援学校安排教研活动,他们会配合的。

三、 用大爱之心把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1. 多参与学校的活动.支教活动时间仅仅只有一年,我认为与其让支教教师任某一班级的某一学科,还不如根据支教教师的专业,让他们多参与学校的活动,专门帮助指导农村受援学校年轻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传授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共同研讨设计教学方案,编写教学设计和制作课件,使农村年轻教师能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用一年的支教时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确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这才是支教的初心。

2. 完善支教政策。在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农村支教经验规定的政策诱导下,支教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以支教之虚,谋晋升之实”,此类教师“走马观灯式”的支教历程直接影响到支教活动的实效性,而某些支援校不顾受援校的实际需要优先安排有待晋升职称教师的做法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现在要正视这一不良问题,完善支教政策。笔者认为在原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年轻优秀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优惠条件去除晋升职称,而是提高生活待遇,在原待遇不变的条件下,一年补助2-3万元,且规定县城中学教师只在农村初级中学支教,县城小学教师在农村小学支教,支教内容要与支教教师专业对口,最短支教时间为三年,支教期间要有支教成果,否则待遇补助取消。让政策真正起到约束和管理作用,把下乡支教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村受援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实实在在得到提升。

3. “支教”既是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又是支援农村教育。一“持和一”援定义了支教是一种爱心事业、良心事业,不管以何为背景的支教行动,它都需要每位参与者秉承一颗“奉献之心”投入到农村的基础教育事业中。农村学校领导要充分利用支教教师的优势,支援学校要舍得分配本校年轻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县城中学下乡支教的教师要抱着一颗“爱之心”去支教,当地主管教育部门要时时关注支教活动,在执行中,不断完善支教政策,让各个环节不要出现漏洞,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参考文献:

[1]冉亚辉.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支教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李娜.关于城镇教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政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刘海燕.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为背景的城镇教师支教效果的调查与反思[J].才智,2014(23).

作者简介:

郑红军,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