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语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1-19谢文琴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题目

摘 要:在低年级语文作业中,孩子们经常不读题,不审题,匆匆下笔,结果频频出错。时间一长,学生就丧失了“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力争通过实践性研究,探寻有效策略。我们把重心落在了“唤醒审题意识”上,“细化审题步骤”上,“编织审题合力”上,让学生迈着审题小步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充分地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

关键词:低语;读题;审题

在低年级语文作业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不读题,不审题,只是用眼睛扫一眼就动笔了,结果频频出错。深入分析,是不是仅仅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不然。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意识的缺失、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

然而低年级孩子普遍懒惰心理较重,经常不肯读题,再加上好胜心强,喜欢比快慢,就算读题也缺乏耐心,常常只是用眼睛扫一眼就动笔了。时间一长,学生就丧失了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逐渐成为一名“审题盲”。

所以,我们致力于培养低段学生“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力争通过实践性研究,探寻有效策略,帮助学生习得能力,轻松学习。

一、 唤醒审题意识

要培养孩子们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首先就要唤醒孩子们的审题意识,激发自主性。虽然是低年级的孩子,也应该让他们认清审题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

1. 体验失败,唤醒审题意识

很多题目,确实是瞄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不用审题也能做对,但并不是所有题目都是这么幸运的。所以,我故意设计一些审题陷阱,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在亲身经历因不认真审题而导致失败之后,他们会深刻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2. 签订条约,增强责任意识

孩子们虽已初步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偷懒,再加上审题的步骤不清楚,方法不明确,就算孩子们去审题,也是表面文章。所以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我与每一个孩子签订了一份“审题条约”,内容如下:

我能做到做题之前先审题

1. 先把题目认真读上2遍,想想这道题大概要我们做什么。

2. 用“”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仔细分析题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 想一想可以怎么做,是否合理。

学生: 老师:

年 月 日

二、 细化审题步骤

低年级孩子做事缺少条理,又“健忘”,所以光靠一份审题条约还是不够的,教师更要细化审题步骤,帮助学生慢慢地养成一种习惯,才能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1. 读通题目,获取题目信息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例如:一开始的读题,教师先进行范读、领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并训练学生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等孩子们认识的字多了再让他们自己独立读题。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收集题目中出现频率高的一些常用字,让学生提前认识,集中学习,以减少学生在读题中的拦路虎。

2. 推敲文字,提炼题目信息

推敲是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的第二步,通过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细细推敲,才能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进而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

例如:划去句子中不正确的字。

(1)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喝 渴)了,下来找水(喝 渴)。(2)请你(座 坐)到(哪 那)个(座 坐)位上!读了题目后,我请学生说说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题目中哪些词最关键,为什么?等几位学生说出“划去”、“不正确”以后,我又请大家框出关键字:“划去 句子中 不正确 的字。”在这样的练习之中,学生就有了推敲提炼的意识,也知道了怎样框出题目中的关键词,为正确审题又领好了一步路。

3. 变式练习,弱化思维定势

经常自编练习,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领会题意,在“多变”上下工夫。通过“多变”把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引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弱化学生的思维定势。

变式一:

①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②写出同偏旁的字

③去偏旁组词

此题在审题时要注意区别“找朋友”“同偏旁”与“去偏旁”,题型非常相似,但要求不同。这朵花,学生很熟悉,在他们的经验里就是“一字开花”,思维已经定势,看一眼题目就认为是组词。而结果却不是,题目已经发生变化,必须仔细审题,提炼题目信息:“①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②写出同偏旁的字 ③去偏旁组词”。

三、 编织审题合力

低年级学生自觉性比较差,所以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需要来自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大家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养成习惯。

1. 蹲点督导,掌控审题信息

当学生在做题时,教师有意识地在几个学生座位旁边督导,仔细观察那几个学生完整做一道题的过程,可以从中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审题的全过程,以便随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审题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审题,从而慢慢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 直击错误,反思审题过程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学生的审题过程中一样会出现“错误”,而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大家直击错误,一起剖析、反思这个错误的过程。

3. 分层批改,提升审题能力

学生差异客观存在,审题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学生的作業过程中。所以,对于学生作业的批改,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关注结果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认真,还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有没有认真审题。

一年来,我们编织起了一股团结互助的审题合力,有老师的引领督导、同学的异质互助,更有师生共同经历的反思过程。学生也已经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更是初步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审题习惯。最明显的是孩子们的作业态度端正了,不再是匆匆忙忙,为了完成而完成,而是学会了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学会了反思作业过程。

参考文献:

[1]吕玲.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谢文琴,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题目
心爱的读题猫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