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邦组教学在初中科学探究中的实践
2018-01-19陆海锋
摘 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具有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无论从探究目的还是从探究的过程来看,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小邦组是“联邦制”班级管理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本文从生本位出发,分析了小邦组教学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展示了一些运用的实例,最后归纳了小邦组教学对科学探究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小邦组;生本位
一、 问题的情境分析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对学生而言,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即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的主题下,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动手实验、收集事实与证据、表达与交流等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生本位?“生本位”教学是在与“师本位”“知识本位”教学的对比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指以学生的存在、生存和发展为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核心素养。
显而易见,科学探究的本质一定是从生本位出发的。但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这一点呢?
从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看,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记录、信息的收集和交流等都需要多个学生的参与,如果整个班级的人都共同参与一次探究,人数上的臃肿又不合实际。小邦组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无论从人员的分配还是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合作层面上,小邦组都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和运用。因而,探寻小邦组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就非常有意义。
二、 问题的研究综述
小邦组来源于笔者在自己班级实行的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联邦制”,是这种班级管理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了解了“联邦制”,自然就明白了小邦组。
常态的班级管理以班委会为主体,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级各项事务,对班干部的能力要求很高。时下还有一种班级管理制度比较流行,就是“人人都是班干部”,给全班每个人都安排上任务,个别人甚至只负责一扇窗户。
“联邦制”是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取两种制度之长的一种新的班级管理制度。所谓的“联邦制”管理,其管理流程就是选出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早读和两操管理员后,将班级分成若干小邦组,每个小组人数以4~8人为佳,确保每个组内的班级管理人员人数相当;然后以班级行为加减分制度为总纲,制定出相匹配的班级管理制度,再配合以相应的表格:行为分统计表和班务登记表,由班长每周统计一次,给各个小邦组评出周名次;学期末的时候,按照各周的名次,选出若干优秀小邦组,奖励若干校级评优名额,评优人员的确定由小邦组组内推选产生。
小邦组是整个“联邦制”的灵魂,是整个班级最小的管理单位。其区分于寻常小组的优势有四:一是纪律保障,每个小邦组内都有自己的管理人员,小邦组成员因受班级行为分的约束,有比较强的小组荣誉感;二是目标明确,和一般的小组不同,小邦组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因而每个成员的行动有很强的目的性,可以少走弯路;三是组内互助,为了小邦组共同的目标,小邦组必须尽量地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督促和帮助后进的“低分生”;四是组内竞争,这是为了防止各个小邦组各自为政而导致班级一盘散沙,每个小邦组因为相互的监督而产生竞争,从而使整个班级高度凝聚,形成良好班风。
三、 问题的策略研究
科学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生本位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时间不足、探究不深、拖沓冗长等。這些问题恰恰犯了教师的大忌,因而很多时候,科学探究会被扼杀在教师的“主导”中,生本位就被师本位侵蚀了。如何才能尽量体现科学探究的生本位思想呢?利用小邦组开展教学就是一个途径。
(一) 利用小邦组把握科学探究梯度
“科学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教材对教学实验的安排其实是有一定的梯度和倾向性的,并不是一味高要求就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或是学生可以参与探究实验,都是在强调或是培养孩子一个侧面或是几种侧面的活动。虽然知识点、探究技能一个样,但是思维力度、设计思路、操作办法一定会有所不同。从生本位考虑,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探究内容的不同侧重面,注意合理安排能力培养梯度。如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的探究活动,主要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探究活动一般过程,学会一些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此时教师如果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出现畏惧害怕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小邦组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搭配来解决探究的梯度问题。利用小组成员的分工,成员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承担相对较重的探究内容,让其他的成员参与进来,用交流的形式让能力较弱的成员掌握最基础的实验内容。以问题(一)中的实验为例,可以让小组中的个别成员先学会仪器的使用,然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其他成员了解仪器的主要操作。
(二) 利用小邦组把握科学探究密度
初中科学教材涉及很多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贯穿着整套教材,这就对教师再一次提高了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组织活动前,要统筹考虑教学内容,做好合情合理地分配。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心理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教师需要再三斟酌考量,盲目设计教学策略或组织活动,就会影响科学探究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孩子对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中安排了四个探究,分别为鸡蛋在水中、鸡蛋在盐水中、鸡蛋在白醋中的情况,还有分别用肉眼和通过放大镜观察指纹。四个探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课时仅为2课时,教师是选择个别实验进行探究还是超课时完成所有的探究就成了一个矛盾。
小邦组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探究活动过多和课时少的矛盾。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小邦组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布置,从而起到人人有活动、个个有任务、组组不一样的效果。班级中8个小邦组每两个小邦组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间交流的形式让各小组了解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也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统计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然后全班交流。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课时问题。endprint
(三) 利用小邦组把握科学探究力度
科学探究这个概念听起来似乎比较高大上,事实上,他真正意义上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科学活动的一种体验和尝试。不管从全局过程探究还是某一层面的落实,都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悉心策划,并且要带有一定的活力和感染力,这样既能为挖掘学生的科学储备知识服务,又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斗志。重视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层的探究条件,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如何做到以上几点,这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问题。
小邦组内的讨论,可以比较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如“探究蜗牛的感觉”的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给足学生组内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群策群力,集合小组的力量,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想象。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可以让他们提出各种问题:“蜗牛有视觉吗?”“蜗牛有触觉吗?”“蜗牛会嗅、会尝吗?”“蜗牛会有痛苦吗?”“蜗牛会感到高兴吗?”
(四) 利用小邦组把握科学探究速度
在初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和准备要得体。例如内容要适宜,速度要适宜,方法要适宜,学生对象落实也要适宜。否则可能只是走个过场,而无法达到相应的目的。具体时间的长短,教师本身很难准确地把握。
学生比教师更加了解同伴,小邦组的成员可以调节探究进度,让自己的每个伙伴都跟上自己的节奏,这比教师个人的臆测要准确得多。
四、 问题的实践应用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平面镜成像》时,先给每个小组一面镜子,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1. 你手中的镜子有何特点?
2. 通过镜子观察镜中的人,你有什么发现?小邦组成员开始分工合作,负责实验的同学认真的观察着镜中的人,不时前后移动,组内同学也不时地在一旁指点并记录实验中的发现。教师在小邦组间巡视,对一些有困难的小组适时提醒,五分钟后,各邦组都已整理好自己的发现。各邦组的实验汇报员依次发表自己的发现:“镜小人大,为什么能看到全部面目?”“人远离镜子时,像为何会变小?”“镜中的‘我是否比‘我小?”“镜中的像是实像吗?”“像和人到镜面的距离哪个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定地整理,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先解决其中的三个问题,其余问题大家自己课后研究解决。”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了三个问题:
1. 镜中的像是否比物体小?
2. 像和人到镜面的距离哪个大?
3. 镜中的像是实像吗?教师问:“这三个问题,我们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学生回答道:“通过实验。”教师出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小邦组内学生讨论:
1. 在实验中你要观察什么?要测量哪些数据?
2. 用你手中的镜子能否确定像的位置?如果不能怎么办?
3.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点燃的蜡烛为研究对象,这样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经过小邦组内学生的讨论,各组拿出自己的方案,利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和直尺开始实验,教师到各组间巡视给予方法上的指点,最终各组都成功完成实验。
自我分析:这是所有的小邦组进行同一项科学探究的典型,类似与分组实验。活动开始前,笔者想把八个小组分开探究不同的三个内容:等大、等距和虚像。但后来发现这三个内容是联系的,而且证明虚像太过于简单,为了避免个别小组提早完成实验而无所事事,就让八个小组同进行一个活动。不可思议的是,学生在小邦组中居然分析出了像距和物距的问题,比笔者预设中的短了很多时间,也充分体现了小邦组的作用。
五、 实践效果分析
(一) 小邦组提高了学生在科学探究时的兴趣
《科学》课本的实验也不再是只给一个正确的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探究总结,在亲自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小邦组可以让这种兴趣更上一层楼,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自觉性,也能从同伴的奇思妙想中得到启发,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更是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二) 小邦组让科学探究更有层次、更加规范
《科学》虽然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个体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随意性比较大,比较容易忽视实验中的要点,也比较容易出现漏洞。在小邦组中,每一个步骤都是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每一个层次既可以分工也可以合作,得到的结论比较全面,整个过程也比个体实验规范许多。
(三) 小邦组让科学探究的交流更加全面,实验结果的评价更加细致
小邦组的交流在组内可以细化到实验的每一步设计,在组间可以获得不同的探究体验,完善学生的探究效果。
结束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体验了教学中的一些真实性,科学探究在小邦组中更容易实施,也更能够见效,两者在一些本质上是相通的。在科学教学中,小邦组的运用显得朝气蓬勃,它和科学探究的结合,能很好地体现生本位思想,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參考文献:
[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8-12.
[2]杨美秀.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J].化学教学,2002,(2).
[3]洪林旺.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去发现[J].物理教学,2001,(8).
作者简介:陆海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