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18-01-19邹瑾枝
邹瑾枝
当代语文教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日常交流还是读书写作,人们都离不开语文基础,对于小学课堂,它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当下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值得细细思考和探讨。所谓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知识。
一、小学语文教育理应具备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
语文是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也是最有情趣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也应当是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课程。然而,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选择忽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将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考试成绩变成量化的标准,将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意蕴的语文变成枯燥又乏味的语文技艺和语文知识,甚至畸变为一种抽象枯燥的应试能力训练,从而使语文教育失却了本真的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应当说,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分离,最终使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品格和价值遭到窒息。为考而教,为教而教的语文,使语文教学的视野缩小为有限的几本教材,远离了生活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之中,语文教学本身毫无活力和生机可言,失落了其生动活泼的人文气息和诗意特质。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小学语文教育回归到其生活基础中去,复归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品质与价值。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探究生活
1.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
要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生活是语文的根基。语文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对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去主动自觉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驱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2.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育的内容必须向生活扩散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与热情。语文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作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首先源于对生活的亲身参与。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在学会生活本领的过程中获取素材,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语文的生活意义,引领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来自于对生活的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是需要去发现的。观察是认识生活的前提,也是获得语文教育素材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探究生活、表达生活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写信、辩论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使学生在实际的事情上感到语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逐步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与兴趣。
三、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使学生在“书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语文教学中“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一种渗透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无故编造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涵的生活韵味并以此去感知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达到精神的沟通与默契,激发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语文表达上的冲动。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真诚的交流和谈论探究生活,表现生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不同的学生对生活原生态的认识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矛盾。这正是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的前提条件。
对于学生对“书本世界”的不同理解,还特别需要注意对学生见解的尊重。学生在理解书本世界的过程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見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应当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受到压制。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态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能够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语文教育也才能真正地具有主体性与开放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我们需要在自身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参与生活、感知生活、探究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做生活的主人。教师也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育与教学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育与教学的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