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干预行为的研究

2018-01-19周洁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

周洁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同伴冲突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干预的合理性对幼儿同伴冲突的积极价值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进行阐述:幼儿教师干预行为存在的问题、影响幼儿教师干预行为的因素、完善幼儿教师干预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 幼儿教师;幼儿冲突;干预行为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存在的问题

1.干预时机不当。教师的主动干预是由教师自主决定参与到冲突情境的解决中来。那么这就存在一个干预时间的问题。究竟什么时候才是教师干预的适当的“点”。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些教师在冲突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干预,希望尽快制止冲突,防止出现伤害;也有些老师一直到冲突升级到双方幼儿受到严重身体冲击后才介入冲突。然而,过早进行干预,幼儿还没来得及自行思考,就被教师剥夺了独立解决的机会,久而久之,便会依赖教师干预冲突;而过晚进行干预,任由幼儿的冲突矛盾升级,这样不仅会使冲突双方受到伤害,也同时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间,同样无法让幼儿习得交往的技巧和良好的习惯。

2.干预方式以控制为主。如果控制度越高的干预行为,产生的消极效果就会越多,积极效果越少。这也意味着,控制程度越高的干预行为,越容易使幼儿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幼儿越有可能反复使用消极的冲突解决策略。而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的冲突干预行为仍以“权威控制型”比例最大。

这种“权威控制型”干预行为往往从教师主观体验出发,没有将冲突利用起来作为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契机,未顾及到冲突解决的结果和对幼儿的影响,缺乏对儿童发展和冲突价值的理性思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十分不利。

3.干预方式刻板化。在干预的方式中中,我们不难发现“积极帮助型”干预方式是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形成,因而产生的积极结果也最多。然后笔者在统计结果中发现,“积极帮助型”干预的方式只占到了23.2%。但是仅有的这23.2%的积极帮助,也没能给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这种干预方式的具体操作存在不科学,刻板化的问题。

一些教师通常也尝试此种方式来统筹幼儿的工作,他们了解通过建议和辅助引导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交往习惯。但是效果并不那么理想,他们往往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做法流于形式,看似在引导幼儿、提出建议,实际上她的指导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还有一些老师总是利用一套相同的套路对待幼儿冲突,其方法过于刻板甚至程序化。

二、影响幼儿教师干预行为问题的因素

1.教师的冲突观。教师的冲突观,即教师对冲突本身的观点。有人认为冲突是消极有害的,有人则认为冲突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人认为冲突是每个幼儿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对冲突的不同观点影响着他们冲突干预行为的介入时间及方式。

正确看待冲突、认识冲突的潜在价值的教师,懂得在幼儿冲突进行干预时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介入时间,给予幼儿自行解决冲突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指导,利用冲突事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的良好个性有助于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冲突观,同时也促使着教师以负责人的态度积极探索、优化幼儿冲突解决的干预方法;同时,拥有良好个性的教师,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更能以冷静沉着的方式、理性的教育方法解决幼儿的冲突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的个性特征影响着教师对工作的情绪体验、对教育的观念和职业的满足感,继而影响着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行为。教师应该注意形成符合职业要求、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以积极的观点、负责的态度向幼儿提供冲突解决的帮助。

3.教师个人生活的变化。个人生活的变化对幼儿教师的冲突干预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教师个人情绪的影响。教师在管理幼儿工作中往往会受到两种情绪的影响,一是工作情绪,二是个人情绪。教师的工作情绪主要在工作中产生,受到教育对象、工作伙伴以及幼儿园管理的大环境的影响。

教师的个人生活朝积极方向发展,那么教师的情绪高涨,对待幼儿冲突的问题显得更有耐心,能够平心静气,很少有粗暴地解决冲突的时候;而当教师个人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通常是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面对幼儿冲突时缺乏耐性、易怒,容易出现敷衍或强制对待。

三、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效果的建议

1.树立积极的冲突干预意识。积极的冲突干预意识,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冲突干预有正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更多地采取积极的、正面的干预策略。

教师要了解冲突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有冲突并不是完全有害,而是要意识到幼儿冲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意义;明确冲突干预的目标,是把冲突看做幼儿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教师通过冲突干预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此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必须明确好“适时”、“适度”地进行干预。教师在此过程要学会注意观察,凭借经验来判断适当的干预时间,不要太早或是太晚。

2.发展幼儿教师积极干预的技巧。(1)引导帮助为主。幼儿教师在冲突干预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应该是冲突解决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提供幼儿自行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同时也需要适时地向幼儿提供思路,引导幼儿朝积极的方向处理。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平静的,然后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利用“移情”的原理让幼儿理解对方、体谅对方。教师引导幼儿建构冲突的解决方案,要尽量提供幼儿自行思考的机会,不能剥夺幼儿自主解决的机会。(2)注意修补善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冲突干预后的情绪体验,如果冲突幼儿在干预后出现消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则应当尽快帮助幼儿疏导情绪,对干预后果进行补救。教师要注意在冲突解决后帮助幼儿修补同伴关系,尽可能避免消極情绪。教师可以在冲突事件中扮演引导者得角色,帮助双方加深对冲突事件的理解。(3)注意与家长沟通。幼儿教师应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及时向家长说明幼儿对教师的冲突干预行为的反应,另外要求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要尽量保持“家园一致”。家长一方面是监督者,监督幼儿教师冲突干预行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协助者,协助教师一起利用冲突事件对幼儿进行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分析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