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初心
2018-01-19徐志宇
徐志宇
学过经济学后,不时对自己发问,为什么学经济?
也许经济问题太重要了,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许经济问题太现实了,每时每刻人们都在为挣钱煞费苦心;也许经济问题太包罗万象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经济学作为解释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纷繁芜杂。但是,经济学的初心是什么呢?
从微观个体看,最初也许是为了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多挣钱并生活得更好成了新的追求和目标,但挣钱并非目的本身,钱是什么,钱是工具,钱是帮助实现梦想的工具。
初心代表初衷和最初的原因。初心不是各式各样的选择行为,也非动机本身。初心应当具有纯洁性,发乎于内心,出自于真心,单纯不含杂质;应当具有持久性,执着而热烈,不因时因事因地改变。除此之外,我认为初心还应当具有道德性,美好善良,不图私利,顺应人类发展和时代要求。初心来自于感性和感悟,又经得起理性和时间的检验。初心并非那些高大上的口号和理论,却蕴含着真理的强大力量。
经济学的初心,是经济发展史不懈探索后的选择与坚守,是政治家们苦苦追寻的希冀与梦想,是经济学人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走得再久、再远,也应当回头问一问:经济研究和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
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即人是自私自利的,欲望又是无限的,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西方经济学立足于个体的人,把社会看作是独立的个人的集合体,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之后的200多年,这种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在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的相对过剩,所生产的产品没有被社会所内化,反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不平等、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靠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是万万不行的,这也决定了自私和贪婪不可能成为当代经济学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社会发展必然的历史规律。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为生存生活而被动工作,变成为兴趣或使命主动工作,即实现了以发展自由为核心的全面自由,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理想。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升华,引领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从而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解决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旅,实现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矢志不移的初心和主流。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找到自身发展初心、理念和路径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还为破解世界“滞涨”难题和不科学、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思路、中国方案,并且赢得了世界广泛的认同和合作的意愿。把福利惠及更多国家,让人类最终实现共生共荣、自由全面发展,难道不是经济学至尊无敌的“初心”!
这也当是自己学习经济学的初心和原动力吧。□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