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原县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018-01-19李绪勇孙兴军

农业与技术 2017年24期
关键词:预防

李绪勇 孙兴军

摘 要:温度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小麦生育期的长短和各种生理活动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麦冻害是指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遇温度持续下降或骤降到适宜的温度下线时,小麦延迟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关键词:小麦冻害;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019

小麦冻害分低温冻害和霜冻害2种:低温冻害是指小麦在越冬期间遭受0℃以下长时间低温时造成的灾害;霜冻害多发生在冬春或秋冬之交,由于冷空气的突然入侵造成地表骤然辐射冷却,土壤表面或植物体表温度降到0℃以下,小麦原生质受到破坏而受害或死亡。

山东省平原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属暖温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但旱、涝、冰雹、干热风、连阴雨、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平原县2015年万亩小麦示范片产量661.3kg/667m2,总产41.969万t,小麦高产创建0.667hm2攻关田产703kg/667m2,创平原县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但近几年来春季小麦冻害时有发生,给农户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通过多年跟踪观测小麦冻害产生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科学地预防和补救措施,对促进小麦高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变暖、春季寒流入侵

近年来秋冬季气温上升,暖冬趋势明显,高温暖冬使小麦出现了冬前或冬季旺长,生长发育提前跨过生理耐寒期,抗寒能力降低,易受冻害的不利局面;同时因为气候变暖,早春冻害和低温冻害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返青期前后发生。

小麦一生最抗寒的时期是越冬至返青,在平原县的时间段大体是12月中旬翌年3月上旬。小麦返青以后,穗分化开始,抗冬性逐渐降低,特别是开始拔节生长的小麦,完全失去了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

1.2 选择品种不当、播种期较早

由于小麦倒伏能够造成减产和收割成本大幅增加而盲目选择矮秆抗倒伏品种,主要以半冬性或弱冬性的矮抗58等小麦品种为主。这类品种没有在平原地区通过审定,并且普遍抗寒性较差,90%以上的冻害麦田种植的就是这类品种,减产达到20%以上,个别地块可达40%。

半冬性小麦品种10月中旬播种较合理,暖冬年份适当晚播。近几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利用国庆长假秋收玉米和播种小麦呈现主导趋势。小麦播期的提前,使小麦的抗冻能力降低,为小麦遭遇冻害埋下隐患。

1.3 耕地质量差、小麦播量普遍偏大

近几年来由于旋耕犁的大面积使用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普遍存在耕层浅和土层虚等问题,造成小麦根系浅,甚至小麦根系不能扎到土层而在玉米秸秆中生长,导致小麦的越冬抗寒性大幅降低。

农民为了弥补因为整地质量差 墒情差或播期晚等原因产生的麦田冬前群体小,盲目增加小麦播量,从而导致小麦冬前群体偏大、个体旺长、抗寒和抗逆性降低。根据3a来的跟踪调查,小麦基本苗一般在21~25.6萬/667m2,个别地块甚至高达30~40万/667m2。

1.4 生产管理措施不当和技术落实不到位

小麦秋种底肥的氮肥施量偏大,部分地块播种后管理不及时,越冬前长势弱或旺长,达不到“三孽一芯”的壮苗越冬要求。对冬春季旺长的麦田不进行中耕 镇压和化学调控,冻害发生后的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措施不能及时跟进甚至放弃,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蚜虫、红蜘蛛防治不及时,小麦冬水不浇或者浇水过早、过晚。

2 小麦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2.1 适当晚播

按照培育冬前壮苗确定播期的唯一标准,依据冬性、 半冬性冬前壮苗需要0℃以上积温600~650的要求计算:冬性品种推迟到10月上旬;半冬性品种10月中旬较为合理。

2.2 减少抗冬性差品种的种植面积

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生长的品种,宣传和帮助种子企业引进适合平原县地种植的高产抗倒品种,严格控制和杜绝未经审定认定的小麦品种进入种子市场。

2.3 精细整地,控制播量

推广深耕技术,机耕机耙相结合,深耕耙透达到上虚下实。推广测土施肥,科学施足底肥。搞好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的危害。充分发挥机械化精播半精播的优势。播种深度3~5cm,深浅一致,播种后有条件的在24h内镇压1遍,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全、苗壮。根据墒情和播种时间科学确定播量。10月中旬一般播量10kg/667m2,若播种时墒情差或整地质量稍差适当增加1~2kg,播期偏晚可根据时间适当增加播量。

2.4 适时浇好越冬水,主动防控冻害发生

关注天气变化,在11月下旬—12月初选择“夜冻昼化”的天气浇1遍冬水,可以达到踏实土壤、粉碎坷垃,防止漏风冻根的效果。加强小麦冬季管理,培育越冬壮苗,落实好中耕、追肥、花控、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创造良好地越冬环境避免冻害的发生。

2.5 冻害麦田的管理

麦田遭受冻害后,只要分蘖节不死,应及时浇水和追施速效肥料,同时中耕浅锄、蓄水保墒以提高地温,尽快使麦苗恢复生长,早生快发,产生新的分蘖;加强病虫害的管理,及时浇水增加施肥次数,小麦孕穗和灌浆期喷施KH2PO4和叶面肥2~3遍,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减轻冻害的损失。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
浅谈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浅谈发票腐败及其治理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