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8-01-19蔡衍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想象思维

蔡衍球

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由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互结合而成,其中发散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开放思维等,它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生动、活泼、富有独创性的特点。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较狭隘,表现在语文学习中,就是答案的千篇一律和作文惊人的相似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还深入挖掘教材,努力寻找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表扬、肯定他们的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学生真正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即不囿于见闻和现有的结论,不迷信教条,不盲从权威,更不轻易附和一般人的见解;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众人通常认为完美无缺的结论,能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审查,找出缺欠和不足,加以修正或扬弃,从而有所创新,有所发明。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或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教师采用的是师道尊严,我讲你听,我写你记,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想说不敢说,想做不敢做,这样的教学环境无疑会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师应致力于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在课堂教学中变“师道尊嚴”、“教师权威”为“师生平等”、“以诚相待”。这样,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宽松和谐,在毫无顾虑、毫无压力的氛围下,才能以愉悦的、自由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才能敢想、敢说、敢做,创新的见解才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多用激励奖赏的办法,允许不同意见相互争论,培养学生“不惟师”、“不惟书”、“只惟实”的良好学风。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语言,引导学生从新的观点和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如“你认为他这样做好吗?为什么?”“换个角度想想,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比较一下,这几种看法哪种更为合适?”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到敢于补充修正他人的意见,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和短处,不盲从,能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教师始终处于从旁指点的地位,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则始终处在主体实践的地位,易形成浓厚的创造研究氛围。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催化他们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思维火花要小心呵护,多加赞赏,坚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正确引导。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应是:“你真会想!”“你的看法很独特!”“你敢向名家名篇挑战,真了不起!”等等。尽可能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充分利用奖励和赞扬机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新的乐趣,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产生敢于向一切人、一切事物挑战的勇气,变得越来越有创见。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思维训练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在阅读中涉及到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在教学中精心钻研教材,寻找思维训练点,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破除思维的单一性、直线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寻求多种答案。如:学习了《荷叶圆圆》一课后,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荷叶不仅仅是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还有很多小动物、小昆虫也都很喜欢荷叶。请同学们想一想,荷叶还会是谁的什么?谁会把它当作什么?”教师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学生想象大胆合理,用词准确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发散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基础。没有想象,就不能理解所有文学作品中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风土人情;没有想象,就不会作文、绘画。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有丰富内涵的故事情节和场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与诱导上,启发学生进行大胆、丰富地想象。课文中有些地方描写比较简略,这是作者写作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例如《黄山奇石》一文,对众多的奇石只重点介绍了几块,而对其它的只提了一下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也未提。教学时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描写方法,对文中没有作具体介绍的岩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作创造性的描述,还让学生想象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的样子,让学生给它们取个名字并进行描述,学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描述得栩栩如生,入情入境。

四、通过强化练习来训练发散思维

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决不能以“能应付考试就行”为目的,面对学生的定向思维熟视无睹,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应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断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引导学生造“我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子时,要求每个学生开动脑筋,造出与众不同、新颖的句子,别人说过的就不再重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引导学生:“下面我们离开教室,到公园、郊外、田野、海边去,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会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造出的句子范围广了,内容丰富了,也显得生动了。如:我坐在山坡上看风景;我坐在草地上写生;我坐在河边钓鱼等。在练习中,我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答案的正确,而是激发学生去寻求多种答案。如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金鱼、( )的贝壳,大部分学生都填“美丽”、“漂亮”。这两种答案是正确的,但显示了学生词汇的单一和贫乏。我并不到此为止,而是提示学生:“除了‘美丽和‘漂亮,还可以填上更好的词吗?从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想一想。”在老师做出示范之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活泼的金鱼、可爱的金鱼、机灵的金鱼、五颜六色的贝壳、各种各样的贝壳、千奇百怪的贝壳……丰富多彩的答案不断地涌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循循善诱,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训练,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并及时引导。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敏捷,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不能受课本知识的束缚和局限,允许学生思考问题时标新立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时要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开拓能力的创新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想象思维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