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茶文化为例谈课程思政平台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2018-01-19伟,姜

福建茶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传统

魏 伟,姜 涛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既是促进思政教育的需要,也是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传承的需要,因此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其内容涉及到诸多文化板块,而因为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与我国其他传统文化相比遥遥领先,在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在各学科中融入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也是其他传统文化同样需要面临的,所以茶文化教育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极具有典型性和折射性。如果我们笼统地谈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思政平台下的融入,由于缺乏一个具象的参考,所以很容易使得本次探究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而这也是本文要以茶文化作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案例的原因。针对于过去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内容空洞等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地对马克思理论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教育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种无形化教学,让学生的思想和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课程思政正是满足于无形化教育的一种教育改革,探究课程思政平台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1 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其价值

1.1 课程思政的含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优越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自我满足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对于生活的来之不易、粮食的珍贵、民间的疾苦、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至于个人主义成为年轻一代身上的标签。思政教育是高校针对于学生人格素质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是“四有青年”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在专业化授课的模式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很难达到最初设定的教育目的。因此,在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思政教育做出进一步强调的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被率先提出,并首先在上海部分学校试行。所谓“课程思政”,就是以强化思政教育为目的,各学科有意识地引进思政教育内容并自觉与思政课程进行同步教学,从而对思政教学起到协同促进作用,并最终将高校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自2005年实施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经历了3个阶段:在2005年到2009年期间以上海为试点开始执行“两纲教育”;从2010年到2013年“德育一体化”教育被全面推行;从2014年至今“课程思政”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且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1.2 课程思政的价值

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是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中,教育改革的形式主要是一种教育纵向的自我纠正与完善,各个学科的教学是单独形成并且独立发展的。而“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给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它将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为横向和纵向两种模式,纵向依然是走传统的思政教学之路,横向则是结合各个其他学科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摄入思政教育内容,使之既丰富了各个学科的内容,又借用了不同课程的力量强化了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通过改变教学风格、抓住资源优势等措施逐步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辅导作用。除此之外,“课堂思政”是将不同课程进行“串联”的首次尝试,“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将会为我国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其他学科教育的良性改革和发展。

2 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所面临的困难

2.1 教程编撰有难度

不同的课程本身就有着各自的富有规律的内容安排,且这些安排在最初课程设计的时候都是充分参考学生的实际受教育程度以及成长特点来规划的。在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融入这些早已自成体系的学科中或多或少容易打断教学计划,有可能最终还会对课程教学成果起到反作用。因此,教程编撰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将茶文化的思政教育理论与课程内容结合需要一定的心思;二,让茶文化的融入同时有助于课程和思政双教学需要一定的课程编撰技巧。而实际上,只有这两方面都被满足了,在课程思政平台下的茶文化融入才具有意义,否则只是一次不算成功的尝试。长期以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对思政教育都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思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因此,在搭建好的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各课程相关编撰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茶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入创造机会。

2.2 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

通常情况下,科任教师只对本学科知识能够做到专业,而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程度多半都是处于业余水平。在课程思政模式下,思政内容在课程中的融入对于教师的相关理论素养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同时对于思想道德内容拥有专业化的水准才能发挥课程思政模式对于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拿茶文化来说,茶文化在课程中融入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挥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支撑作用。而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如果对于茶文化知识并不能做到深入了解的程度,那么茶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就很容易再次陷入“形式主义”。任课教师如果不能理解“课程思政”模式的用意和目的,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仍然抱着“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态度,那么茶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入将变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同时课程思政模式也很难取得理想中的成效。

3 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教学改革策略

茶文化教学属于教改下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于思政平台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以茶文化为探讨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为其他传统文化在课程思政平台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本文对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教学改革策略的探讨实际上也是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

3.1 创新教学课堂

在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内容一定会被引进到课程教学中,但是如果是以一种强行植入的方式让茶文化融入课程中,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困难,学生也很难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而在尚未成熟的课程思政模式下,这种强行植入的方式在所难免。因此,为了弥补这种方式的缺陷,教学课堂可以不必拘泥于教室,也可以选择大自然。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地理环境来做好对应的安排。比如一些靠近茶叶园区的学校可以将茶园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茶文化氛围中学习茶文化相关课程,从而减轻因为茶文化的融入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排斥感受。以茶园为教学的第二课堂给学生以新鲜的学习环境,除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之外,还有利于放松学习的紧张感,让学生身体和心灵都得到舒缓,从而对待学习可以保持积极的态度。

3.2 在教学中传递茶文化精神

茶文化精神既包含中华文化的精髓,还包含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因此对于矫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都是极有好处的。在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拥有与各个课程进行融合的机会。然而,茶文化作为辅佐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其精神内涵才是最值得被学生认知和了解的。现代高校课程教学其目的太过于功利化,大多是为了取得高分以此获得更高的平台。然而,高校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传递茶文化精神有助于弱化现代教学的功利化,从而使得教学目的变得纯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