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我国茶叶流通模式探析

2018-01-19吴春涛邓培林

福建茶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流通茶叶运输

吴春涛,邓培林

(1.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2.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

随着我国茶叶产量的不断提升,茶文化的不断传承与推广,以及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茶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成为了可能,这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政策相契合。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拓展,茶叶流通过程中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不利于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施以成本控制绩效、运输线路无缝衔接等措施,构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茶叶流通新模式,可有效规避传统茶叶产品流通模式的耗损大、收益低等问题,更符合我国目前的茶叶市场竞争环境。

1 基于第三方物流我国茶叶流通模式的优点

1.1 流通成本减少

第三方物流的融入,简化了茶叶流通环节,第三方物流企业替代了以往茶叶流通模式中的中间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中间商利润与流通中的茶叶耗损不断降低,从而流通成本降低。

1.2 流通效率提升

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茶叶流通的设施,初加工、包装服务等到位且规范,还能够提供茶叶质量检验服务,实现了茶叶加工、流动的标准化,减少了霉变等茶叶损耗情况的出现,切实提升了茶叶流通效率,实现了茶叶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流通信息渠道畅通

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自身信息网络平台,能够在平台上,发布生产者、消费者相关的需求与要求等信息,平台信息为贸易关系建立提供了依据。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流通渠道成员的高效联系,规避了茶叶流通风险,实现了茶叶流通的高效性与信息透明度。

1.4 提供增值业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融入,能够为茶叶品牌策划、茶叶品牌打造等提供服务,即帮助茶叶生产者、茶叶企业等设计特色包装。

2 茶叶流通现状

茶叶流通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茶企到达消费者的过程。流通过程中,茶企业向中间商流通,中间商再向消费者流通。中间商含义广泛,包括精深加工企业、零售企业、贩运组织、经纪人等,即生产者至中间商至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但现状是超过2/3的茶叶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完成交易的;对此可见,流通渠道仍以批发市场为主,但该种流通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2.1 高成本流通

国内茶叶生产主体,多为个体茶农,不仅分散广,同时规模小、数量多,交易主体在成立贸易关系时,需要大量收集、分析交易信息,知识流通效率不理想、流通成本不断提升。国内产茶区域偏远,茶叶流入批发市场需要经过中间贩运,不仅商品所有权在随时改变,随货主转变场所,同时需要被多次装卸与运输,流通环节繁琐,致使流入批发市场时间延长、成本增加。

2.2 流通加工环节杂乱

茶叶流通、加工等环节,需要加工技术,以及销售与运输包装、储蓄与检测等标准对其施以约束,使其规范流通与加工。但实际上,面对大市场、小茶农局面,加之茶叶采摘、流通加工、储藏养护等技术的落后性,致使茶叶加工、流通与销售各环节的标准停滞不前,且缺乏统一。部分茶叶加工企业趁虚而入,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致使市场流通产品质量、价格参差不齐,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损坏了茶农利益,不利于茶叶流通模式的持续优化。

2.3 流通加工损耗大

多数的茶叶加工企业都是个体户,加工设施配置不全面,设施性能滞后,加之个体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缺乏,对新技术、新管理理念、新设施不了解,致使加工技术、加工效率、管理质量落后。茶叶加工不彻底,或是在流通中变质等茶叶管理工作不到位,直接增加了茶叶耗损与流通成本。

2.4 信息渠道不畅

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内茶叶流通领域并未普及。茶叶产地信息网络覆盖片面,茶农与收购商间沟通障碍,使茶农生产风险不断加剧,致使收购价格不断调整,直接影响了茶叶产品流通,增加了茶叶流通市场不稳定因素。

3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我国茶叶流通模式完善对策

基于零级渠道商流角度分析,茶企业的推广模式,主要以线上茶叶销售模式为主,如在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等,可借助电商平台低成本、信息广泛覆盖等优势,实现产品市场推广。与此同时,利用电商平台,能够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或是实时沟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要求,更利于产品销售。可见利用B2C模式,产品线上零级流通,优势明显且更利于规模化、经济化经营模式的实现。基于一级渠道流通模式角度分析,以往的茶叶商流模式,侧重对本土茶叶产品的销售,追求末端配送的高标准、高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工作,主要涉及组配、输送两项环节,其中组配是产品流通的重中之重。组配、输送工作直接影响茶叶销售精确性、茶叶产品整体完整性、产品外观审美等。但专卖店、个体茶商的销售模式不同,其主要以散茶为主;与此同时,茶叶流通模式也存在差异。基于多级渠道流通模式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与茶企、经销商密切联系,茶企、经销商之间的产品流通模式,以下线运输为主,更注重流通效率。经销商、零售商间的产品流通模式,以支线运输为主,更注重服务;对此,两种流通模式的价值取向也存在差异。

3.1 实现第三方物流主导

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合作,是茶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于流通成本与效率的优化,同时对茶叶流通市场规范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考虑到茶叶产地的偏远性,茶企与物流企业合作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自营物流平台的设立,为茶叶采购、生产等物流环节服务。并打造以第三方物流模式为主导的贸易关系,在茶叶流通模式中侧重销售物流环节,围绕合作互赢利益目标,不但稳固契约关系,促使第三方物流模式成熟与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茶企也应当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储或运输等环节的外围监督与技术锁定,促使其规范操作,继而提升茶叶流通专业水平。

3.2 实现成本控制绩效

茶企流通中的成本控制,具有形式化、片面化等特征,致使物流成本控制或是经济与社会效益提升效果不理想。随着我国茶文化的不断推广,强化茶叶产品流通的供应链管理,强化社会物流成本控制绩效尤为关键,即以整体视域角度,在供应链系统内,实现物流成本的管理。茶叶流通成本影响要素多且繁琐,如货损、机载量等原因,均会增加产品流通成本。对此,规避虚高成本影响要素,应当从改善销售、包装质量入手,合理选择配置运输工作,切实规避机载量问题。

3.3 实现干线与支线运输的有效连接

实现干线运输、支线运输的有效衔接,不仅要确保物流信息系统优化,同时还需要线下共同努力,积极设立物流配送中心充当运输线路连接枢纽,形成运输线路无缝衔接的良好态势。面对配送中心建设选址问题,可以根据终端市场区位,在并国道或省道、公路旁设立,突显配送中心流通加工的功能。

3.4 设立物流信息平台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茶叶流通模式,即在常规茶叶流通中,融入了第三方物流,在生产者、中间商间设立了桥梁。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负责茶叶初加工与包装,完成生产者至销售企业的配送,以及需求信息沟通等工作,同时提供品牌策划服务,增值服务明显增加。设立的配送中心,除突出流通加工功能,为企业服务外,更应当注重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流通加工作用,即将产品销售包装等工作,归置其加工范畴。积极设立物流信息平台,将信息终端延伸至商流、物流,优化供应链系统的同时,实现以信息平台为信息中心的管理模式,切实规避空返现象出现。

4 总结

科技发展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着茶叶路通模式不得不转型。面对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等茶叶流通现状,设立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流通模式尤为关键。设立新型茶叶产品流通模式,离不开茶企业、物流企业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投入,政策法律的完善,对生产高程度组织化、物流设施完善等有着现实意义。除实施设立物流信息平台等对策外,还需加强对茶农、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新型茶叶产品流通模式的成熟化与标准化。

猜你喜欢

流通茶叶运输
《茶叶通讯》简介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香喷喷的茶叶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