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绿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1-19吴树静
吴树静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高校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校园绿化是一个高校呈现给外界最直观的印象。是一个高校整体形象的外在表现。甚至代表了整个高校的精神面貌。其次校园绿化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美化校园、使人身心愉悦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绿植进行区域划分,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清静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再次高校绿化应建设为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高校特色绿化景观。生态环境优雅,经典布局具有文化底蕴体现园林艺术。给师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提升审美品味。最重要的是优美的环境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于无形中激发起师生对校园环境、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种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更能提升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这就是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可以说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所以高校绿化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 高校绿化管理工作几点弊端
2.1 前期建设未能结合高校情况形成特色
高校在建设校园绿化景观的过程中不重视挖掘和凸显所用植物种类的文化意蕴,弱化了校园绿化的环境功能以及景观意境,校园绿化有时照搬某些景观,有时随意在空地内种植各种绿植,今天铺块草皮,明天栽些花卉。还停留在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的时代。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长远的安排。有的是前期过分的设计和建设偏重于追求高标准理想化,甚至千校一面。没有考虑高校本身需要,没有结合校园原有景观,校园特色文化挖掘不足,不能形成某种风格或者创造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景观。总体来说既没有结合原有景观和当地环境形成特色景观,也没有结合高校本身使绿化工作起到精神方面的辅助作用。
2.2 缺少绿化专业技术人员
后期的管理维护一般交由后勤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后勤往往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绿化管理多由原来的行政人员、环卫人员、或者由相关的人员兼管。但是绿化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很多植物需要遵循植物本身特性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所以有时管理人员虽然非常尽心尽力,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2.3 重建设轻养护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对绿化的形象描述,一定要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现象[2]。但大多高校对绿化的后期管理投入很少。很多名贵花木在栽植时很舍得投资,但却未能重视其后期养护。对很多乔木任其自由生长,不重视修剪,致使很多乔木未能形成良好的树形。甚至基本的内膛枝、病弱枝都未修剪,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灌木任由其自由生长、枯枝及过于浓密的内膛枝修剪不及时。灌木本身生长趋弱后期修剪也越来越困难。草坪退化严重,绿地内出现杂草修剪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绿化的景观效果。后期水肥病虫害管理不到位,造成很多植物的长势减弱甚至枯死。
2.4 绿化资料不能规范化管理建档制度不完善
绿化规划建设中的设计理念,前期绿化植物的登记造册,景观提升过程中植物的增减移植资料。各种植物维护过程中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周期及植物物候变化的记录。这些都需要形成完整的绿化业内资料,否则会导致交接过程中很多数据模糊不清。后期管理人员无法掌握设计者的初衷,以便把握日后的景观提升方向。
3 目前高校绿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应结合高校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高校绿化
从高校绿化应具备的特色方面来说,校园绿化景观不应该只是简单填补校园内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残留空间,而应是一系列结合高校特色经过精心设计的场所,这些场所反映了一所学校希望引人瞩目的文化底蕴或价值。应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体现高校自我形象的景观环境。
从高校绿化的功能性方面来说校园应该是使人感到安全、身心愉悦、充满积极向上氛围的场所,通过植物景观设置增进对学生、教职员工和参观者的吸引力。能够在更多的层面上加强参与性,增强社会互动。“以人为本”的校园绿化,应树立绿化景观设计配置为人服务的理念,既要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为学生学习建造遮风挡雨的亭廊,开辟适合学习的室外场地、为学生布置休闲小游园、休闲椅、庭荫凳,打造特色景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等。还要富有人文情怀的景观,结合本地特色或高校本身突出特点创造特有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特色景观,形成高校品牌效应。
3.2 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绿化管理
高校领导充分重视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对搞好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引进社会力量,比如定期召开交流会,邀请相关专家和兄弟院校讨论和咨询高校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针对本校未来一段时期具有指导作用的意见汇总提出改进目标。绿化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分期、逐步实施。另一方面从高校本身来说,要尽可能安排具备园林绿化专业知识的人员管理校园绿化,或者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绿化管理工作能够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
3.3 加大对绿化养护工作的投入
巩固高校校园绿化效果的关键点在于普及养护管理知识、掌握关键的养护技术[3]。有些高校在前期的设计栽植阶段投资大,但是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无法达到设计预期的绿化、美化效果。因此,要从根本上真正重视养护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护管理力度,新建的绿地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合理科学养护才能达到预期绿化效果,按照植物的生物特性、生长规律适时施肥、浇水、修剪、除草。形成规律性的日常管理规范。及时防治病虫害,每年喷施防虫防菌的广谱药剂至少325次。对于疑难病虫害,应及时咨询专家或进行校际之间的沟通,寻找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养护管理的同时,及时发现病弱植株、伐除销毁,消除隐患,保证校园内各种植物的茁壮生长。只有植物都长势良好,才能为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打好基础。
3.4 加强校园绿化业内建设和管理
高校想要做好校园内绿化工作的管理,不仅要提升专业管理能力,还要对校园内绿化植物进行建档立制的规范化管理。养护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生长本身的季节性有所偏重地进行管理,勤于记录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日历,使整个养护工作按照规律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管理方式上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工作日历科学地安排工作。校园绿地养护最好采取划分片区管理责任到人、细化量化考核内容等措施。使绿化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档案管理方面要绘制精确的校园植物分布图,为后续校园绿化管理工作留下详尽可查的资料。及时分类整理留存建设初期的设计理念、校园的植物分布、历年景观改造提升情况等。历年栽植的树木都要对应档案设置编号标牌,标牌上标明品种分类、生态习性、树木年龄、栽植年份、植物文化等,并建立文本存档。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园林艺术发展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现代大学综合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绿化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所以高校绿化在绿化设计之初及养护提升的过程中注重塑造文化意境,结合本校历史及特色体现每个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利用最直观的形象彰显独特的个性。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化管理,最大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让师生游息于鸟语花香的绿色校园,品赏于人文浓郁的亭台廊架,冥想于水木明瑟的山湖林石,沉思于曲径通幽的静谧空间,清静闲适,悠然自得,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身心得以放松和自由,在清雅之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这就是大学校园应有的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大学校园绿化的最终目的所在。
1 李华川.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影响因子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22)
2 冉秀琼,孟梅,孟修建.浅谈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管理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