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8-01-19

农业与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稻飞虱茎秆纹枯病

徐 英

(河南省新乡市植保站,河南 新乡453000)

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治理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为基础,实施化学调控,实行统防统治,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了病虫发生危害。实施水稻带药移栽和植物诱导免疫等病虫害预防措施,稻鸭、稻鱼共育、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调控技术,性诱、色诱、食诱、灯诱等害虫理化诱杀技术。通过应用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病虫害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

1 新乡市主要水稻病虫害

目前,新乡市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赤枯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产生严重危害,上述几种病虫害危害特点如下。

1.1 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会在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严重时病斑汇集成一个大病斑,或者形成条状病斑。病斑先从植株下部老叶尖端产生,然后向下逐渐变成赤褐色,最后叶子全部枯死。下部老叶逐渐向着上部新叶蔓延,田间危害严重时整株植株只有少数心叶保持绿色,远处观看,好像被火烧一样[1]。施肥不合理是导致上述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田间施肥过程中,不重视有机肥施入、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过量施入氮肥,导致水稻徒长而诱发该病。

1.2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为白秆病,是水稻地上部分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水稻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2]。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5℃,带菌种子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带菌种子常常不能正常发芽,或在种子萌芽后一段时间内幼苗死亡。发病较轻的幼苗,表现出植株徒长,茎秆细弱,叶子黄化,通常情况下比正常植株高出3~10cm,在田间很容易识别。患病植株基部节上常常倒生气生根,将气生根剥离后里面存在白色菌丝,等到茎秆腐烂后,在茎秆表面产生一层白色或粉红色的霉菌层,后期霉菌层变成黑色。患病植株不分蘖或少分蘖,叶片、叶鞘、节间变得细长,患病植株在后期枯死,不能正常抽穗。

1.3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严重危害水稻产量的一种病害,从水稻苗期到穗期都可以发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子和茎秆。在发病部位会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为椭圆形或云纹形病斑,病斑中部呈现灰绿色或灰黑色,田间湿度较小时,中间部位呈现淡黄色或者灰白色。叶片感染该病后,叶子边缘褪黄,叶子快速腐烂。茎秆受到危害后,和叶片症状相似,后期茎秆呈现黄褐色,容易折断。湿度较大时会在患病部位产生白色网状菌丝。

1.4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可以发生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水稻苗期危害部位主要在基部,发病初期基部变黑,上部植株变成黄褐色,田间湿度较大时,产生灰黑色霉菌层。稻瘟病危害叶子后会在叶子上产生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在病斑正反面会有褐色的霉菌层。水稻进入抽穗期发生稻瘟病,主要在水稻节上,随后绕着茎秆扩展,病变部位变成黑色,容易折断。危害水稻穗部后,会在穗部产生褐色小点,造成白穗,水稻不能正常结实。

1.5 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水稻稻飞虱是严重危害水稻产量的一种虫害。稻飞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刺吸水稻叶鞘和茎秆的汁液,受害部位出现黄白色至褐色斑点,继而腐烂倒伏。稻飞虱以产卵器划破水稻组织在其内产卵,造成机械伤害。水稻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心叶,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结苞,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可吐丝缀合水稻叶两边,使得水稻叶片卷成筒状,幼虫在其中啃食叶肉,危害到水稻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整个植株枯死。分蘖期到拔节期受到危害,会严重影响到水稻分蘖量,推迟生育期。孕穗后期受到危害,会严重影响到水稻开花结实,甚至造成水稻出现严重减产。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选择优良抗病品种是实现病虫害防控的重要前提。水稻种植时要结合本地区种植制度、气候环境、病虫害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选择抗病能力强、生产潜力大、适应性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水稻在播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病虫害水稻稻粒。因此在播种前要做到科学选种。一般使用饱和食盐水法,将漂浮在溶液上方的瘪粒、病虫害粒和机械损伤粒及时去除,以达到提高水稻质量的目的;播种前做好土地翻耕工作。为有效缓解田间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土壤致病菌数量,在播种前可以深翻土地,通过及时翻耕土地,晾晒土壤,将土壤中越冬的致病菌和虫卵翻出土外杀死,减少土壤中致病菌和虫卵数量。水稻收获后,通过将秸秆堆沤处理,能够进一步杀灭秸秆中虫卵和成虫,提高水稻螟虫防治效果。

2.2 物理防治

使用振频式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按照每2hm2安装一盏振频式杀虫灯的标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能够有效杀灭田间病虫害[5]。通常情况下,杀虫灯底部距离地面1.5m,能够有效诱杀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4月中旬—5月上旬,每天晚上21∶00—凌晨24∶00这段时间通过照射可以有效杀灭田间的稻飞虱;使用性诱导剂诱杀二化螟。使用二化螟性诱导剂诱杀二化螟雄虫,使得雌虫和雄虫不能正常交配繁殖,以减少下一代虫卵基数,降低田间病虫害数量。结合田间发病情况,在二化螟成虫危害期,每667m2田间放置1个诱捕器,诱捕器高度高出水面30cm。

2.3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或害虫天敌防控水稻病虫害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虫害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常用的措施是田埂种豆保护利用蜘蛛等天敌,保护青蛙、释放赤眼蜂等来防控水稻田病虫害。在水稻病虫害危害严重时期,可以使用新型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如植物源除虫菊酯、烟碱、鱼藤酮、苏云金杆菌、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阿维菌素等。这些生物农药在预防水稻多种病虫害方面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

2.4 化学防治

当田间病虫害发病较为严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时,应该合理选择化学农药,及时开展化学防治。水稻赤枯病由于是生理性病害,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到土地深耕细作,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合理施肥工作,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喷施1%浓度的氯化钾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增强水稻植株抗病能力。水稻恶苗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d,每天翻种子2~3次。水稻纹枯病可以使用10%己唑醇40mL对水20~30kg,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667m2用10%己唑醇55mL对水30~40kg防治。水稻稻瘟病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g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灰飞虱防治可以使用25%的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g,或者20%的呋虫胺可溶性粉剂20g,对水30kg田间喷雾,间隔7~10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水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多靶标2000~3000倍液,或中保先锋1500~2500倍液,或80%杀虫单粉剂35~40g防治,效果显著。

[1]吴芋萱,刘明芳.湖南省主要水稻产区病虫害调查与防控措施分析[J].生物化工,2017(01).

[2]沈志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云南农业,2016(09).

[3]黄跃立.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

猜你喜欢

稻飞虱茎秆纹枯病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