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中国近代史课堂教学探讨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近代史茶文化历史

吴 敏

(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1 中国近代史教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1.1 弥补历史知识的不足,清除政治倾向的错误

实际上,大学本科阶段的中国近代史主要内容和框架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上已经做了一个比较翔实的概括和论述,对于大多数文科生来说,本科阶段的中国近代史内容耳熟能详,甚至部分同学能够倒背如流。但是,对于广大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初中历史的分值不高,只是在中考的压力下死记硬背了一段时间,高中则基本和历史挥手告别,会考也不过是走个过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重视程度的降低以及接触的减少,脑海中仅存的几点历史知识已经逐渐消失殆尽。对于他们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很模糊、很抽象的存在。因此,高校这一课程的设置能够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恢复相关的记忆,重新去了解这段历史。

另一方面,当前世界处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中国作为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评、怀疑和诋毁,随着世界开放程度的逐渐提升,这些言论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流传,使之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动摇情绪,甚至在西方世界的煽动下向往资本主义政治。

1.2 增进爱国主义热情,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近代史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既是一段屈辱史,同时也是一段抗敌史。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在各个时期都受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连东亚小国日本也屡次三番对我们虎视眈眈。面对外来入侵,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中华儿女义不容辞地拿起自己的武器,同仇敌忾,各民族团结在一起抵抗殖民和侵略。这些抵御外来侵略的战役虽然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华儿女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捍卫国土、保护国家的爱国情怀却像一股涓涓细流一样在当代大学生的心间流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缺乏一个系统准确的认识,对于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缺乏必要的珍惜,单纯地认为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应得的。

2 当前中国近代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应用型教学思维导致中国近代史课程设置出现问题

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人才的场所,其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一直是以市场的导向和社会的需求作为依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变革,人们对于全面型人才、实践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一指向的作用下,高校课程进行了不小的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有所上升,理论性课程的比重在减小。而且这一指向也导致学生和教师对于相关的理论性课程重视程度降低,尤其是大学生,如果看不到中国近代史对于自身发展的帮助,就无法提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2 中国近代史教学方式陈旧老套

对于不喜欢历史的学生来说,历史似乎成了无趣、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最无聊的课程,因此,一提到历史,他们就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作为学生,历史课上,只能被动的坐在座位上听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内容,很少有机会能够自己主动思考或者和教师进行互动,学生在这门课程的课堂里往往处于极其消极和被动的状态。历史课不像其他课程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又或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思考,高校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模式已久,沿用高中“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于真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讲解,再提炼出某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最多再让同学们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反思,然而反思的答案都已经固定化和程式化。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大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因此不被大学生喜欢。

3 茶文化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对于当前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存在的问题,如果简单来说的话,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近代史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目前时代背景的要求格格不入,当下社会经济现实发展更需要实践性强、科技化程度高的人才,历史作为一门软知识对于社会实践的推动意义相比较而言不是特别大,它的作用更多的是无形的、看不见的,提升的是个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修养,因此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的程式化和固定化导致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不足,逃课缺课现象频繁,学生的懈怠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自然也是一种打击,长期下去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被冲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现。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和中国近代史教学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茶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却能够给予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学提供不少的启示和建议。

3.1 将中国近代史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茶文化蕴含的行为文化对于我们的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茶文化认为,当事人在参与某一事件时应当秉持“客体主体化”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一件小事中去,比如茶道的学习。学习茶道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于茶具、制茶流程、茶叶的选取等内容进行一一参透,刚开始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更多的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当掌握了这些工序之后,它们就融入在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种“客体主体化”的态度和人生哲学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2 重视教学中的信息交互

茶文化不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真正的内行往往都是自己单独参悟,获取到一点点内容之后和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去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看法,茶文化的交际功能和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交相辉映,对当代人依然有着启示。

3.3 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

茶的确有好坏、良莠之分,但是茶文化对于不同种类茶品的尊重却不因为茶品自身的好坏而有所区别。“以茶会友”不是去找好茶,而是去寻找心灵上的伙伴,茶的质量不是最重要的,雅俗共赏才是茶文化的传统理念。人们通过茶作为媒介去寻找心灵上沟通和感情上的满足,想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必须尊重所有人。人人平等的概念是茶文化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所有学生,去看到他们的优点,同时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尊重和赏识是相互的,学生被尊重、被赏识的同时也会去尊重教师。

3.4 通过感悟和体验建立自学模式

茶文化独到的感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依然有着不一样的指导意义:教师和学生应当时不时对于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感悟,通过这种方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教材上没有的内容,激发自己对于历史的热爱。

4 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茶文化和中国近代史教学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智慧的人总能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寻找到契合点,得到启发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茶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对于中国近代史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4.1 利用茶文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态度

当前,担任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师出于多种原因对于教学的热情有所下降,不似刚入行那般积极。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学生的不重视、学校的不理解让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落差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面对现状必须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如果将问题堆积在那里不去解决则早晚会出现大问题。因此,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师团队应该将茶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教学,不忘自己的初衷,努力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4.2 利用茶文化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模式前面已经有所描述,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学习,教师的讲解具有不可撼动的权威性,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缺乏,导致了一种不平等感觉的出现,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茶文化倡导人人平等的原则,主张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平等的风格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交流沟通,通过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长期的交流和沟通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一旦信任建立起来了,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也会更加高涨。

[1]陈星君,李珊.浅析茶文化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和应用[J].福建茶叶,2017(2):231-232.

[2]潘林天.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7).

猜你喜欢

近代史茶文化历史
“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