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语料库技术应用
2018-01-19王杭
王 杭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乘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
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做好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茶文化外宣翻译就要考虑到译语在目的语语境中的可接受性,即是否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接受,通过语料库参照国外文献中使用的译语表达,既是捷径,又是保证。
1 茶文化外宣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茶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并且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药用、食用和饮用的过程,因此其中包含了与之相关的丰富内容。我国的茶文化外宣与我国的茶叶出口同步进行,公元9世纪左右,茶叶就传入日本、朝鲜和中亚及西亚地区,16世纪起开始传入欧洲,与茶叶这一自然物质如影随形的就是中国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从本质上来说,茶文化外宣翻译就是要做到利用国际茶文化领域的专业语言对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现状、哲理、茶与人生等文化内涵进行翻译、介绍和宣传。从概念上来讲,它包括了茶叶企业介绍、茶叶广告宣传、茶叶包装设计、茶叶名称等内容的翻译,并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学、茶故事、茶艺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的翻译。这类翻译往往不能够引起茶叶企业的重视,而需要文化宣传部门统筹协调才能保证茶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既要忠实地传递出我国茶文化的特色与内涵,又要符合目的受众的文化接受,才能够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茶文化的中心地带。
2 语料库技术与翻译实践
语料库,从字面上看,就是语言的仓库,专业的定义是“为语言研究和应用而收集的,在计算机中存储的语言材料,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2]由此可见,语料库这个仓库中所存储的语言材料都是经过现实使用的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这些语言材料经过了计算机技术的分析和加工处理,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具体的某个行业对语言材料的使用规律,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检索和提取,我们就能够获得相应语料的统计数据,如使用频率、搭配习惯、题材特征等,将其用于研究具体某个行业的语言特点。
将语料库技术应用于翻译实践,就是要通过对语料库的检索和查证,去寻找最符具体语言使用目的的语言材料,将其直接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来。语料库翻译实践的工作原理在于利用双语或多语语料为翻译提供自然语言的参照:从翻译阶段看,其辅助作用可以体现在译前对字词句篇的理解上、译中对具体译法的选择上、译后对语境和语言规范的核查上;“从翻译要素看,细化到术语、语料、风格等各个方面。”[3]
由于茶文化外宣翻译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目的受众的文化接受,因此,我们需要同时使用汉语语料库和英语语料库,以及能够提供两种语言比对的双语语料库。本文以北京大CCL语料库为汉语语料库,帮助理解外宣语言的文化内涵;以CNKI翻译助手为双语对照语料库,帮助筛选可供使用的译语表达;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于帮助确认所选择的译法是否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接受。
3 语料库技术在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3.1 汉语语料对原语词汇的内涵阐述
要做好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必须首先深刻理解这一词汇在特定领域的文化内涵。仅以“功夫茶”一词为例,在CCL语料库输入“功夫茶”,相关文献有68条,如:“所谓『功夫』,既意味着其中包含的技艺,亦说明喝潮州功夫茶非即冲即饮的速溶咖啡般迅速。”出自《人民日报》1993年3月。通过浏览和阅读相关文献,可知“功夫茶”还有以下文化内涵:其一、功夫茶的地域性通常以东潮汕、福建和台湾为代表;其二、功夫茶并不是一种茶叶,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术和工艺,适于制作“功夫茶”的茶叶通常有普洱和乌龙茶等;其三、茶具特色鲜明,即茶杯极小,如词条第51.1所录:“喝茶常常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情趣,尤其是喝功夫茶,一具小小的杯子,不能一口饮尽,而是一点点细品。”由此可见,此“功夫”并非李小龙的“Kongfu”。通过语料查阅,译者更好地理解了该词的文化内涵。
3.2 选择可用的译语表达法
一个文化内涵词汇或表达法在译语中可能会有几个基本对应的表达方法,译者需要进行初步筛选,再将其放入目的语语料库进行验证。CNKI翻译助手作为国内最全面的中英双语对照的语料库,提供的译语表达具有权威的参照性。但在CNKI翻译助手检索到的“功夫茶”双语文献却仅有1条:
Fulao people are humanistically characterized by(……),and their fondness for Gongfu tea.
闽南福佬人(具有……)以及喜欢功夫茶的人文特征。
该文献将“功夫茶”译为“Gongfu tea”,但考虑到李小龙和“Kongfu”一词的国际影响力,有学者认为“功夫茶自然也有了相应的翻译kongfu tea,这个翻译无可厚非。”[4]因此,我们也需将“Kongfu tea”纳入到备选的范围之中。
3.3 译入语语境中的验证
在美国当代语料库中输入“Kongfu tea”,检索结果为0,可知kongfu tea在英语中并不常见;输入“Gongfu tea”,检索结果为1,出处为2002年3月17日的《旧金山年鉴》(San Francisco Chronicle),体裁为新闻(News),可知其权威性,该词条为:“she enlists the help of local Chinese tea experts to conduct gongfu tea ceremonies,which is the Chinese style of drinking tea.”上下文提到一位名为“Donna Lo Christy”的女士在旧金山经营一家中国茶馆,出售中国名茶、差距,并“邀请中国本土茶艺专家表演‘功夫茶’仪式”,不仅使用了“ceremony”这个词汇,还对“gongfu tea”进行了意译阐释,即“一种中国式的饮茶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判定“gongfu tea”在英语中曾经有过真实的使用,而且这种直译加阐释的翻译方法也是可行的。
综合起来考虑,我们认为,“功夫茶”中的“功夫”,与“下大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语料库查询,这种语境下的“功夫”通常被翻译成“efforts”(努力)、“hardworking”(勤奋)和“skillfulness”(技艺精湛),如CNKI例句“Efforts Must Be Made to Create New Mechanisms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建议在沿用《旧金山年鉴》译法的基础上,将阐释部分延伸为“which is the Chinese style of drinking tea,characterized by perfect skillfulness and great efforts.”
本文仅以“功夫茶”这一词汇为例,对语料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演示,在茶文化外宣翻译中,还会涉及到句子结构、篇章结构和文体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借助于语料库技术,也可以得到更为优质的参照。
结语
通过语料库技术,我们能够检索到最地道的关于茶文化的表达方法,批判性地借用这些表达方法,既可以保证外宣翻译正确、得体,又可以嵌入我国的文化特色,真正促进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目的得以实现。我们相信,作为目前最先进的翻译技术之一,语料库技术能够为具体行业的翻译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
[1]中国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形成[O/L]http://www.zgchawang.com/culture/show-32654.html
[2]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84.
[3]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62.
[4]任迎春.茶文化翻译的误区与策略[J].福建茶叶,2016(9):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