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国家非洲猪瘟流行情况及对我国防控工作的启示

2018-01-19孙淑芳宋建德庞素芬孙洪涛

中国动物检疫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立陶宛白俄罗斯野猪

彭 程,魏 荣,孙淑芳,肖 肖,宋建德,庞素芬,姜 雯,孙洪涛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以感染任何种类和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1]。ASF病程短,致死率高,一旦进入某个国家或地区,可对该地区的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ASF于1957年首次扩散到欧洲,随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但2014年再次从高加索地区传入,并迅速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蔓延,逐渐呈现地方性流行态势,成为困扰欧盟国家猪产业发展,影响猪及猪肉制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疫病。

1 ASF在欧洲的扩散史

ASF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以来,一直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流行,直到1957年,非洲猪瘟病毒(ASFV)通过航运废弃物从安哥拉传到了葡萄牙,这是最早记载的ASF传入欧洲,随后葡萄牙政府通过大量扑杀感染猪只扑灭了疫情[2]。

1960年,葡萄牙ASF疫情复发,这次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是通过猪和猪肉制品运输、野猪等传播途径迅速扩散到西班牙(1960年)、法国(1964年)、意大利(1967年)、比利时(1985年)、荷兰(1986年)和马耳他(1978年)[3]。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扩散并没有形成地方性流行,除意大利的撒丁岛(1982年至今)仍流行外,ASF再次被欧盟根除。

ASF在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消失数十年后,2007年再度由东非传入了格鲁吉亚,并迅速蔓延到亚美尼亚(2007年)、俄罗斯(2007年)、阿塞拜疆(2008年)、乌克兰(2012年)和白俄罗斯(2013年)[3]。2014年1月,ASFV在高加索地区短暂停留后,从白俄罗斯边境向西扩散至立陶宛,随后通过家猪野猪交叉感染,疫情迅速蔓延至波兰(2014年2月)、拉脱维亚(2014年6月)和爱沙尼亚(2014年9月)[3-5]。2016年,ASF由波罗的海向南扩散到摩尔多瓦(2016年)、捷克(2017年)、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罗马尼亚(2017年)和匈牙利(2018年)[3]。

2 ASF在欧盟国家的主要扩散途径

2.1 交通运输废弃物、进口及走私猪及猪肉制品

欧盟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物联网高度发达,交通运输废弃物、旅客携带或走私的猪及猪肉制品一直是欧盟ASF防控的难点,也是ASF欧盟国家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ASF传入葡萄牙(1957年)、意大利(1967年)、捷克(1978年)、荷兰(1985年)等被证实与交通运输废弃物或泔水有关[6-8];而ASF于1960年在葡萄牙复发,传入法国(1964年)、意大利撒丁岛(1983年)、比利时(1985年)等被证实与进口、走私或调运猪及猪肉制品有关[6-7,9]。

2.2 野猪和软蜱

野猪和软蜱是ASF传播的重要媒介。野猪可隐性带毒,并可将病毒传染给软蜱,软蜱又可感染野猪和家猪,形成病毒循环,导致病毒在环境中长期存在,难以根除。欧盟国家野猪密度较高,现有的管理体系很难对野猪的数量和流动实施有效监控,这也是当前欧盟防控ASF传播面临的巨大挑战。2014年,ASF传入立陶宛被怀疑是白俄罗斯的带毒野猪穿越边境所致;随后疫情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迅速蔓延,野猪和软蜱被认为是疫情传播的主要原因[4,10]。

3 欧盟ASF防控措施

近年来,欧盟始终致力于ASF疫苗研发,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欧盟食品安全局为此还专门成立了ASF疫苗研究可能性评估专家组,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4]。目前,针对ASF,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均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措施,只能被动预防,缺乏高效的应对措施。

3.1 制定法规

2002年6月,欧盟为防控ASF专门颁布了ASF控制法规(2002/60/EC),并在此框架下制定了欧盟ASF诊断手册(2003/422/EC)、ASF野猪监测防控指南及猪场预防措施(SANCO/7138/2013)、欧盟成员ASF动物卫生防控措施(2014/709/EU)、欧盟ASF区化原则和标准(SANTE/7112/2015)、欧盟ASF战略(SANTE/7113/2015)等标准法规[4,11]。

3.2 采取控制行动

2013年6月,靠近立陶宛和波兰边境的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市发生ASF疫情后,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边境地区ASF防控:一是欧盟委员会通过决议先后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提供了约450万欧元的援助,用于强化靠近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边境地区的保护措施和应急准备;二是加强了对边境地区家猪和野猪的监测;三是对来自污染区运输活猪和饲料的车辆进行了消毒和记录,对入境尤其是来自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邮寄、托运或旅客携带的猪肉及猪肉制品进行了严格检查和控制;四是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向兽医、农场主、货车司机、海关、旅客等利益相关者宣传ASF的危害。此外,欧盟还在立陶宛与白俄罗斯边境地区建立了10 km的缓冲区,并通过屠宰和禁止引进猪只来控制缓冲区的易感群体密度[4]。

为防止野猪越境传播ASF,欧盟还对立陶宛东部边境地区的农作物使用了可驱赶野猪的驱虫剂。欧洲食品安全局还专门成立专家组,对边境地区开展了ASF风险分析工作,并通过欧盟参考实验室向疫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控制ASF疫情[4]。

2014年1月,立陶宛发生疫情后,欧盟立即向成员国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了疫情。同时将样品送到了位于西班牙的欧盟ASF参考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其与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流行毒株有100%的同源性,从而证实了病毒来源。为防止ASF进一步扩散,欧盟紧急启动了ASF应急预案和法律规定的所有限制措施:一是成立了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专家在内的应急工作组,指导ASF防控工作。二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区易感猪只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猪场进行了隔离和移动限制;加强了家猪和野猪监测力度,实施了比OIE标准更加严格的欧盟ASF区域化管理办法;在立陶宛、波兰和拉脱维亚甚至不允许猪只及其精液、胚胎或卵子从受感染地区转移;三是欧盟委员会于2014年4月通过了2014/236/EU号指令,明确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提供经济援助细则,以帮助4国控制ASF,防止疫情继续向西扩散[4]。

4 对我国预防ASF的启示

欧盟经过多年努力,制定了高于国际标准的防控措施,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和宝贵经验。从欧盟ASF防控工作中得到如下启示。

4.1 阻断病毒在野外环境扎根

家猪中暴发的ASF疫情,可以通过扑杀、消毒等措施将其扑灭,但病毒一旦扩散至野猪或软蜱后就很难根除,这也是ASF得以在欧盟扎根并呈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和西南地区均有较高密度的野猪分布,能否阻断病毒在野外环境的传播是决定能否彻底根除ASF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野猪密集地区,应做好养殖户管理,防止野猪和家猪直接或间接接触,尤其是在农作物密集地区,应采取隔离网、驱虫剂等驱赶措施,防止野猪被农作物吸引进入人类生活区。同时,与边防、农牧民、猎户建立对病死野猪监测的联动机制,一旦发现病死野猪,可迅速处理,避免病毒扩散。

4.2 做好规范养殖和宣传干预

欧盟国家中,饲养条件较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完备的猪场很少发生ASF疫情,也很少出现规模养殖场之间的病毒传播。只要采取有效手段,推动规模化养殖,禁止泔水喂猪,控制生猪调运,建立生鲜猪肉溯源体系,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干预,使养殖场(户)掌握ASF防控知识,做好日常生物安全管理、消毒和监测工作,才能有效预防ASF。

4.3 做到早上报、早处理

当前尚无有效的ASF疫苗和治疗措施,一旦发现ASF疫情,迅速扑杀、消毒、隔离、移动控制等措施是控制疫情扩散的唯一手段。因而,简化诊断和疫情上报流程,抢占疫情处理黄金时间,做到早确诊、早处理,即可有效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和溯源难度。此外,可设定ASF扑杀补贴专项,制定合理的补偿额度和措施,鼓励养殖户上报病死猪。同时,指定诊断实验室,严禁非法采样,避免病毒通过人为途径扩散。

4.4 加强与OIE ASF参考实验室的合作

近年来,虽然我国ASF实验室的工作在亚太地区卓有成效,但与欧盟等国际 ASF参考实验室在检测技术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应加强与国际ASF实验室的技术合作,通过与OIE ASF参考实验室建立结对项目,探索建立亚洲首个OIE ASF参考实验室,做好技术储备,引领亚洲地区的ASF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立陶宛白俄罗斯野猪
萌萌的小野猪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白俄罗斯收获750万吨粮食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立陶宛街头图书馆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Lithuanian Sleep Medicine Society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
智慧的野猪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野猪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