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与保护的思考

2018-01-19杨国强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兰坪怒江州遗传

杨国强

(怒江州畜禽改良站,云南 泸水 673200)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南北贯穿全境得名。虽面积仅有14 703平方千米,但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1]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经过多年的品种资源调查、补充调查及本世纪的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发现了许多独特的遗传资源,包括独龙牛、独龙鸡、高黎贡山猪[2]、兰坪绒毛鸡[3]、兰坪乌骨绵羊[4]等久负盛名的遗传资源外,在近期藏区遗传资源调查中,又发现了兰坪长毛山羊、阿克吉鸡等地方特有的遗传资源,进一步充实了我国家养动物遗传资源库。

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5]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动物的起源进化和分类地位提供依据[6],同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资源[7],对于改善家养动物品种的遗传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虽然在整个生物界占有的比例较小,但是作为人类生产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畜禽遗传多样性的丢失比其它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丢失对人类造成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8],并且遗传资源的丢失是不可逆、不可再生的,所以保护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提[9]。

1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现状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现状是:资源丰富、群体数量少;物种独特、经济价值高;资源利用率低、保护不利。

1.1 资源丰富、群体数量少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丰富,涵盖了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品种,但每个遗传资源分布区域窄、群体数量少,饲养方式粗放仍是怒江州遗传资源的一大特点。至今,独龙牛饲养仍处于野生半野生(仅供盐外)状态,其余资源还基本是农户传统的散养方式,无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独龙牛为例,主要饲养在贡山县,2017年其存栏量仅为4 564头,已处于保种阶段,其它畜禽存栏量除高黎贡山猪111 700头,处于合理种群规模外;独龙鸡7 320只、兰坪绒毛鸡15 280只、兰坪乌骨绵羊11 080只、兰坪长毛山羊1 000只、阿克吉鸡2 600只等种群数量均为较少或者稀缺。

1.2 物种独特、经济价值高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独特,地方适应性强,部分物种在全国范围内仅分布在怒江州区域。另外,由于品种的独特性,其开发利用后的市场反应良好,同时作为育种资源的利用可以改善现有其他品种的生产性能或生长性能,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独龙牛(2N=58)是世界范围内现存牛属动物的七个种之一,占有重要的分类学地位,在我国唯一分布在怒江州,是稀有的肉用型地方品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China Key List —Ⅱ级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独龙牛皮厚(10 mm),胴体净肉率高(54.44%),肌内脂肪含量(0.36%)低、蛋白质含量(19.56%)高。肌纤维细嫩(57.48 μm),密度大(201.54根/mm2)和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多(73.23根),具有突出的肉用皮用价值。

兰坪乌骨绵羊[10]是我国首次在绵羊群体中发现的“骨乌肉乌”型绵羊,其黑色素与乌骨鸡黑色素相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肉膻味小,肉质细腻,是十分珍稀的遗传资源。

高黎贡山猪[11]生长在海拔1 800~2 300 m的山区。成年体重55~60 kg,屠宰率68.10%,脂肪比率30.06,眼肌面积19.03 cm2,肌肉中粗蛋白22.25%,粗脂肪7.08%,是典型的肉脂型小型猪。

兰坪绒毛鸡以全身羽毛呈丝状而得名,有乌骨绒毛鸡和非乌骨绒毛鸡两个类,是集肉用型、药用型、观赏型为一体的地方特色品种。

独龙鸡、兰坪长毛山羊、阿克吉鸡(裸颈鸡)等目前所有资料有限,其外貌特征及其明显,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测定和研究的遗传资源。

1.3 资源利用率低,保护不利

怒江州土地面积1 4703 km2,境内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低,为4%。耕地面积为5.05万hm2,且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区半山区地占63.5%,河谷地占7.6%。境内林业用地面积109.15 hm2,占国土面积的74.2%,牧地39.8万hm2。

耕地资源较少和山高坡陡的恶劣种植条件,使得畜禽养殖饲料来源受限,畜禽饲养只能采取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且以放牧方式为主,加之经济不发达,圈舍条件差等因素,多种珍贵家养动物遗传资源仅处于保种或者小规模养殖状态,其经济价值开发程度很低。虽然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耐粗饲、抗逆性强,但受限与生存环境差、饲料来源贫乏、饲养技术水平较低,其优良特性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种群数量多年来上升缓慢,保种群保护举步维艰。

2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1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地处东经98°09′- 99°39′,北纬25°33′- 28°23′之间,为中缅滇藏的结合部,西部与缅甸人民共和国相邻,有长达449.5 km的国境线。南北最大纵距320.4 km,东西最大横距153 km。

地势由巍峨高耸的山脉与深邃湍急的江河构成,有切割很深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的山区,坡度在25°以上的面积为8 910.43 km2,占87.7%,其中坡度在35°以上的4 064.94 km2,占40%。南北走向的担当力山、独龙江、怒江、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依次纵列,构成了狭长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海拔5 128 m,最低海拔为怒江河谷,海拔738 m海拔高差达4 390 m,形成了南北走向、平均深度2 000 m,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

南北走向的地貌,显著的海拔高差和复杂的地域环境以及茂密的植被覆盖,形成了海拔1 4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地带,是气温高,热量丰富,物产丰富,宜居的地区;海拔1 800~2 300 m的中高山区以及海拔2 300 m以上高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生活环境恶劣。

州境内天气变化大,气候各异。受地貌和纬度差异的影响,具有北部冷,中部温暖,南部热;高山寒冷,半山温暖,江边炎热;部分地区雨季开始特别早,干季短暂,温季持续时间长,无春早,立体气候显箸的独特气候特征。

境内有高黎贡山地带,碧罗雪山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带,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3万hm2,占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3.9%,占怒江州国土面积的22%。

受海拔差巨大、河流众多、独特山地峡谷交错分布和气候多变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人文环境影响,怒江州家养动物依各自不同的生境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性,从而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也非常的丰富。

2.2 地理隔绝孕育了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

怒江在怒江州境内全长310多千米,江东是碧罗雪山山脉,海拔4 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江西是高黎贡山山脉,4 000米以上高峰20余座,两岸山势雄伟,海拔均在3 000米以上,因而形成的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嶙峋、雪山林海、急流飞瀑、岩峰峡谷的美丽景观。境内还有澜沧江、独龙江干流及183条支流。由于山高坡陡、江流湍急,人烟稀薄,交通建设成本大,受益面小,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然地理的隔绝,包括区块的隔绝和村庄的隔绝,畜禽的交流异常困难,长期以往,导致区域范围内畜禽的近交,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2.3民族众多、不同养殖习俗孕育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是中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12]。怒江州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占51.6%。境内还有白族、普米族、纳西族、独龙族、怒族、藏族、彝,族、汉族等民族,全州总人口52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世代居住本地民族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

怒江州少数民族分布区域性强,贡山县主要聚居的是独龙族和怒族两个少数民族,兰坪县以白族和普米族为主。由此可见区域内少数民族呈区域性分布[13],少数名族多二全州总人口少,形成了怒江州不仅是少数民族多,而且还是小民族多的特点,加之自然环境地势地貌的险峻,导致地理隔绝,使得各民族长期在所居住区域相对独立发展,保持了较为原始的习俗。畜禽品种与养殖方式也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适应,造就了丰富的家养动物遗传资源。

3 对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畜禽资源是保证未来食品、环境和社会经济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4, 15]。面对世界日益减少的地方畜禽品种,加强畜禽品种保护,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怒江州丰富的家畜遗传资源是在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经济性状特异、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风味独特等特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变,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也面临许多不利因素。首先是每个遗传资源群体数量少,极易丢失;二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生产的外来品种对本地品种强烈冲击;三是畜禽遗传资源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口城镇化,生活环境的改变,畜禽养殖也将面临变革,畜禽遗传资源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保护、开发与利用好怒江畜禽遗传资源,是对怒江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畜禽发展的贡献。

3.1 构建完善的保护体系,创新保种模式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16, 17]。涉及到政策、资金、技术等方方面面。根据怒江实际,亟待研究制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出台政府层面的保护与利用政策,并广为宣传是基础性工作。在保护体系方面,树立以原产地活体保种为主,异地保护为辅观念,并联合省内外有关单位逐步建立资源细胞、基因库保护以确保现存遗传资源现有基因的辅助保存。在方法上,一是设立不同遗传资源的保护区,保护乡等,规定在原产地严格禁止外来品种进入,杜绝杂交等因素导致的资源流失,在保护区内推广保护品种的养殖。二是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大户建立不同类型性质的保种场,严格执行保种技术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三是积极申报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构建“经济护照”,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屏障,提升区内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品牌、经济效应。

3.2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建立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是弄清怒江州家养动物遗传资源家底,为怒江州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规划布局、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的基础。

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怒江州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了本州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各次遗传资源调查的要求不一,导致得到的结果不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年期间的调查,国家是以品种为核心的调查形式开展调查工作,因为按品种这个定义调查,对群体数量要求较高,导致很多有特点的遗传资源没有进入云南省甚至国家的品种志。2004年开始,国家以遗传资源的形式进行调查,怒江州新增了4个畜禽遗传资源进入云南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近期开展的藏区遗传资源调查又新发现了兰坪长毛山羊和阿克吉鸡等。反思历次对遗传资源工作可以看到,对现有遗传资源的家底并不十分清楚,这和国家调查的要求有关,也与对调查工作理解不深不透的因素,还有就是调查时间,调查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建议全面细致开展全州遗传资源资源调查,并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建立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3.3加强研究、进一步发掘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的独特基因

现阶段,对怒江州遗传资源的认识基本上停留于表观,对这些遗传资源的很多性状研究还不系统全面,深层次研究怒江州遗传资源的特异基因更是稀少,给怒江州丰富畜禽遗传资源的宣传、开发利用带来了困惑。迫切需要深层次的研究,这需要出台政策,联合省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取长补短、深入研究,存在于资源中的挖掘优异基因。以利于怒江州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深层次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4 展望

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气候环境而丰富,但目前针对其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开发利用率较低。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应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大方针,加强对独特优良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积极宣传和推广良种。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协作开发,以点带面全方位改善饲养环境和落实销售渠道,在保护遗传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将种质资源转化为育种实践,打造独特的怒江畜禽品牌,以合理有效的手段获取多样性遗传资源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的社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怒江州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锡才,潘玉君,彭燕梅,等. 怒江州生态环境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38(04): 77-81.

[2] 马文张,赵桂英,段星泉. 怒江高黎贡山猪遗传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56(24): 73-74.

[3] 李庆吉. 兰坪绒毛鸡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 中国畜禽种业,2017,33(02): 140.

[4] 刘相莹,王利平,熊和丽,等. 兰坪乌骨绵羊乌质性状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0(15): 51-54.

[5] 刘占发,马月辉. 关于畜禽遗传资源认识与保护的思考[J]. 中国畜牧业,2017,20(09): 31-34.

[6] 刘涓涓.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研究[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36(07): 6.

[7] 李建江,宋锐,牛葕洲,等.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03): 16-21.

[8] 陶岚,潘晶晶. 没有开发就没有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启示[J]. 中国畜禽种业,2015,31(12): 3-6.

[9] 张桂香.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03): 23-28.

[10] 李晓英,董仲生,杨政学,等. 兰坪乌骨绵羊的现状及开发对策[J]. 畜牧与兽医,2014,46(08): 103-105.

[11] 马文张,张慧林,段星泉,等. 怒江州高黎贡山猪作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29(12): 12-13.

[12] 葛中曦,丁扬,李益敏. 多民族及生态脆弱地区产业结构演替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9): 324-327.

[13] 张仙,葛长荣,田东林,等. 怒江州农户养殖业现状调查及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06): 13-16.

[14] 陈守云,徐海涛,高海燕.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40(03): 41-42.

[15] 陈守云,徐海涛,高海燕.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J]. 浙江畜牧兽医,2010(06): 10-11.

[16] 路国彬,王夏晖,吕文魁,等.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问题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14,35(04): 1-6.

[17] 于福清,杨军香.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07,43(24): 16-18.

猜你喜欢

兰坪怒江州遗传
非遗传承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辉煌三十年 魅力新兰坪
怒江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怒江州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