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旅游”开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2018-01-19姜蓝
姜 蓝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十二五规划”政策的提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当下重点。京津冀作为我国茶产业较为丰富的区域,开办“茶园旅游”成为促进京津冀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而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京津冀地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质量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积极扩展培训渠道、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员工的职业规划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着力点。
1 京津冀地区的“茶园旅游”
茶园以其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古朴原始的采茶、制茶、泡茶、饮茶为一体,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的黄金产业。将茶产业与旅游进行结合,是新形式下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首都经济圈,这对于促进京津冀的区域一体化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1 “茶园旅游”的概念
茶园旅游即将茶产业,生态旅游融为一体,整合自然资源、茶叶生产以及茶文化内涵。在“茶园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茶园的参观,让旅游者感受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与清新,在参观过程中,对旅游者进行茶文化的普及,如介绍茶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等等,并让旅游者参与到采茶叶、制茶叶、泡茶叶的过程中来,让游客真实的感受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建设茶馆、进行茶艺的展示等,这些都是茶园旅游的重要形式。故而,也可以说茶园旅游是集娱乐、学习、购物、商贸、度假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
1.2 京津冀地区的茶文化资源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历史重镇,在众多的历史资源中,茶文化资源显得尤为厚重。河北的“禅茶文化”更是一张精神名片,北京、天津多次成为朝代的首都,历史文化深厚,茶艺更是丰富多彩。尤其是天津茶博会的建立对于传播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交流意义非凡。除此之外,北京的茶馆、茶座、茶食、茶庄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可以结合当地特色传播茶文化,带动茶资源旅游的发展。
1.3 京津冀地区开展“茶园旅游”的意义
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找一种放松、远离城市的新型娱乐方式,成为京津冀地区人们的迫切需求。“茶园旅游”作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集休闲娱乐,购物、体验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将传统的茶文化与时下所流行的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这对于加强京津冀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强化我国经济体制的优化改革,加快其他各省的升级改造有示范作用。
2 京津冀地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但是京津冀地区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旧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人才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业人员的质量也无法达到市场要求,员工的不稳定,这对于京津冀地区深化旅游业资源、开拓文化旅游市场阻碍重重。
2.1 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院校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却不占优势,而且旅游专业招生人数相比其他学科也较少,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旅游行业的供给不足。除此之外,部分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普遍存在理论课程过多,实践操作过程偏少,基础课程多,专业课程又比较少。此外,专科、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只能长期从事基础工作,难以获得晋升,高等院校毕业的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却仍旧可以从事较高的职位,也导致了我国专业人才的流失颇为严重。
2.2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在我国旅游行业,由于就业门槛极低,没有学历、专业的要求,有些直接面对游客的职位。如,导游都是只需要导游证就可以上岗,这也使得我国的旅游市场相当混乱,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行业的人员需求极大。但是旅游市场还不够完善,导致很多相关行业没有人员素质的考核标准,旅游市场的从业人员也是良莠不齐。近年来,导游坑骗游客,强制游客购物,甚至中途加价、半途改变线路等现象,造成旅游市场的极度混乱,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旅游的积极性,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缺乏定向性人才培养
近年来,旅游市场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也开始逐渐细化,可以分为购物型、自驾旅游型、乡村休闲型、度假旅游型等等,但高校的培养往往止步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或者技术的培养,使得旅游行业极度缺乏专业性强、综合素质水平高、多元化而且可塑性强的人才,阻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进程。比如,现在兴起的旅行结婚,由于旅游业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性策划人才,最终也只能交给婚庆公司去策划,无法独立地去完成。不仅如此,旅游又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分为旅游的淡季和旺季,导致整个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波动性较大,淡季员工的工资相对较低,而在京津冀地区的生活水平较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太大,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以及定向型人才的匮乏。
3 京津冀地区“茶园旅游”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京津冀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城市,尤其是“茶园旅游”项目的提出与发展,这就更加要求专业性人才的出现。比如,熟悉京津冀地区的茶文化、综合性素质高、懂得泡茶、制茶等等茶艺,还有掌握多种语言,能够与各国人士正常交流的高素质人才。这也要求我国高校深化改革,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不断为我国旅游业输送充满活力的应用型人才。
3.1 拓宽培训渠道
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所需。首要的就是扩宽培训渠道,针对不同基础的员工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比如,对于基层员工,旅游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采取递进式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训两周,旅游考察三日,企业定岗实习半年;其次,对于重点人才,可以通过提升专业地位,加强师资力量的方式,由于旅游专业、酒店管理等这些都是隶属于工商管理的二级专业,导致学生以及各高校都不够重视;最后,在干部的培养上采取基层选拔的方式,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以及干部考核选拔人才,拒绝空降兵以及“理论性干部”。
3.2 维护市场稳定
针对我国旅游市场的良莠不齐,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定期在高校举办讲座或者安排专业人员任教的形式,让在校学生提前了解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自觉的提升自身素质,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另外,国家也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高校、企业以及员工所应该承受的责任与义务,让相关人员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加强打击力度,对于扰乱市场秩序的从业人员绝不姑息,也是维护京津冀地区旅游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
3.3 加强职业规划
我国旅游市场人员流动性大,定向型人才的缺乏其根本原因在于用人制度以及薪酬体系的不够完善。因此,京津冀地区旅游企业要想培养长期性员工,首先就是要尊重员工,就是要切实的感受员工所需,并为之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加强员工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比如,京津冀地区旅游企业的核心人才,可以通过股票分红等长期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京津冀地区旅游企业也可以帮助员工分析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还可以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明确岗位的晋升空间以及条件,从而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4 结论
“茶园旅游”将京津冀地区特有的茶文化与时下兴起的旅游业相融合,也必将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的再一次革新。因此,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员工的企业规划成为当下政府、企业与高校发展之重点。
[1]崔莹.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吉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16-19.
[2]顾敏敏.京津冀智库协同创新对茶企发展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3):53-54.
[3]方昌敢.茶叶主产地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梧州为例[J].民族论坛,2015(06):22-25+29.
[4]吴文浩,胡庆龙.茶旅游发展与茶企业能力的关系研究——来自黄山旅游的经验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