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深化我国茶文化产业
2018-01-19刘翠莲
刘翠莲,申 灿
(河北行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茶文化产业是我国近年新兴的产业类型,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并提供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一种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涉及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各个环节。茶文化产业包括茶叶商品、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茶叶及茶文化博览、茶具制造等内容,与此相关的企业细分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在诸多茶文化企业中,尚未打造出任何一个像英国“立顿”、日本“膳魔师”那样享誉国际的品牌,产品推广采取的仍然是低价策略,产品质量始终没有得到可观的提升。究其根本,就在于中国的很多企业缺乏做事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产品缺乏信仰,只关注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所以,要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质的飞跃,构建产品的品质灵魂,打造世界一流的优质品牌,就必须要充分融入和发扬工匠精神。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的综合展现,也是对从业者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全面彰显。自古以来,各国工匠对于细节都有极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与极致,力求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实现产品品质从零到一的飞跃,打造尽可能多的精品造福于世。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以及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涵盖敬业、专注、创新、精益等多个方面,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各行各业永续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品牌资本,也是人们职业发展的道德指引。
2016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点随后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成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共识,“中国制造”的工匠之路正式启程。我国著名企业家聂圣哲认为,“中国制造”这一名词是世界赋予中国的最好礼物,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牢记“熟能生巧”这个法则,通过改进技术、完善管理等途径,把“中国制造”逐步提升为“中国精造”,让工匠精神成为各个企业的文化核心。
2 工匠精神对我国茶文化产业的意义
工匠精神对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精致化的生产要求。对于茶文化产业而言,工匠精神就是要求相关企业要如同工匠一样仔细琢磨自己的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注重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使之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考验和推敲。发展到今天,工匠精神已经不是单纯地在手工方面精益求精,更要求在企业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型企业,这是我国茶文化产业进步和振兴的动力源泉。具体来说,工匠精神对于我国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三点。
2.1 工匠精神是实现我国茶文化产业绿色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策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补充。工匠精神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效率、更公平、更绿色、更持续的发展理念,注重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以及对发展速度的管控,旨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保持社会经济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以中高速增长,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
2.2 工匠精神是实现我国茶文化产业结构改革及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仅仅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设计研发能力较弱,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欠缺,无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茶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走得仍然是低端路线,产品集中在初始加工阶段,高端产品的设计、研发及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在这一内因的驱使下,很多消费者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寻求能够满足自身要求的国外产品,对国内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例如,英国“立顿”茶叶品牌以自然、安全、简单、便捷、丰富等为特征,在国际市场中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各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并且在包装设计上会充分考虑各国的文化特色,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完美融入其中,比如该企业在我国推出一款独特的中国风味茶包时,为了避免立顿品牌与中国茶元素之间格格不入的感觉,特以“茗闲情”为副品牌名,并以毛笔书写,极具东方色彩,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在中国茶叶销量中独占鳌头。其实,立顿的茶包产品价格并不低廉,相反,它是很多中国本土茶叶产品的好几倍,却依然深受诸多消费者追捧。这也是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及其能够带来的身心享受,价格在很多时候已然不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了。然而,我国大多数茶产品仍然在走低质低价道路,在内部市场恶意竞争,这既不利于各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与进步,也不利于中国茶产业的整体提升和发展。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让相关茶文化企业深化对质量及品牌相互关系的认知,对产品精心打磨,对品牌悉心培养,对技术努力升级,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实现整个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顺利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2.3 工匠精神是茶文化产业从物的现代化向人的现代化转变的内在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但是人的现代化一般都要滞后于物的现代化,因此,推进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保证我国全面进入现代化社会的重点,这就需要我们深度发扬工匠精神,帮助人们培养起科学的价值观,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人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对于茶文化产业来说,相关企业不仅要完善技术、更新设备、加强管理,还要从人的角度着手,提升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追求,工作之中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完成,而是从零到一的精益与卓越,不仅要“利其器”,还要“善其人”。
3 工匠精神在茶文化产业中的融入与深化
实现工匠精神在茶文化产业中的融入与深化,应当开启政府牵头、环境影响、企业引领、员工主动的全面多维模式。
3.1 政府应当从教育与政策导向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工匠精神属于文化意识领域的一部分,从形成到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应当尽可能早地开始培养。政府应当加强工匠精神与茶文化内涵在校园的普及,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分层次地教授相关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当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和人员给予扶持,开辟针对优秀企业和个人的绿色上升通道,完善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的奖励机制,高度重视工匠对社会的意义,有力提高对“大匠”、“巧匠”的待遇,为其提供充分的经济和制度保障,让辛勤的劳动和精美的成果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例如,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展示茶道艺术来弘扬茶文化与工匠精神,南宋罗大经在《茶瓶汤侯》一书总结了茶道艺术严谨的煮水方法:“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侯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宜老,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茶师要先用瓶煎水,将研磨后的茶末置于茶盏后注入少许沸水调成膏状,再注入沸水继续调和成粘稠的茶浆,接着一手执壶向茶盏点水,每次点水都要遵循一个“度”字,落水要准准落入茶盏而不破坏茶面,另一只手则用茶筅击拂茶汤,使之泛起汤华,汤色至纯白为上,表明火候恰到好处,茶质鲜嫩醇厚,若是青白、灰白和黄白,则说明火候不对。茶师在点茶的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匠心独运,他们把茶末研磨细腻,点水与击拂恰到好处,汤华均匀细致如粥面,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视觉、味觉极佳,工匠精神跃然可见。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在用地、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茶文化相关企业以赞助和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提供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文化产品,比如精品茶文化旅游路线、茶文化书籍、茶文化博览园、茶艺展示馆、品茗休闲基地、现代化绿色茶园等,让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关怀与体贴,获得真正的精神享受。
3.2 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茶文化产业走上“匠人”与“匠心”之路
据统计,截至2012年,历史超过两百年的“工匠”企业,在日本有三千余家,德国有近九百家,荷兰和法国也均有两百家左右,但在中国却少之又少,这个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环境中,如果有一家或者两家“工匠”企业,其他企业基本不会做出改变,但当社会中出现了成百上千家历史悠久的“工匠”企业,并在消费者群体中得到高度认可,那么其他企业也会想方设法地寻求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机会,实现企业和产品的精准化运营。茶文化产业相关机构组织应当在全社会发起各种各样的“工匠精神”运动,包括宣讲会、产品设计竞赛、社会问卷调查等,帮助相关企业和个人意识到消费者对于精品的无限追求,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在每个人的心底扎根,进而成为全社会所共同遵从的价值标杆。
3.3 茶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应当发挥好带头作用,从企业文化层面深化工匠精神在产品设计与生产等各个环节的融入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对于企业文化的关注,并未意识到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导致生产活动对于很多员工而言只是单纯的例行工作,缺乏仪式感和神圣感。所以,茶文化企业应当积极构建企业文化,把茶文化中关于自然、和谐、适度的思想融入到企业之中,同时把工匠精神对于卓越的追求贯穿在企业文化之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通过系统、专业、全面的培训机制,有目的地提升员工的综合技能素养,把员工培养成为能做事、会做事、爱做事的优质高效的“工匠”型人才。
3.4 员工应当加强自身素质的持续提升
从员工个人角度而言,应当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把工作视为体现自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实现从“需要工作”到“热爱工作”的心理转变,从而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工作之上,为精品的出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另外,员工还应当注重对个人技能及文化素养的提升,积极学习茶文化相关知识,深度理解每一个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深化对产品的人文认知,从心底接受和认可这个产品,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和借鉴等改革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手段,于每一个细节之处展现产品的美感与深意。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提到,“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釉面晶莹剔透,宛如碧玉一般,色彩更是精美绝伦,早已脱离了以往的黑、灰、白、青等色调,这正是茶具工匠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生动体现。
工匠精神是茶文化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政府应当给予全面的教育导向和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则应当积极打造工匠文化,着力提升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面改良,真正走上工匠之路。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