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路径探讨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供给茶叶消费者

李 璟

(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31)

近些年,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茶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在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经营理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国茶产业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档次低、品牌建设不够、产业形态落后、产品单一等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把握主动权。因此,虽然我国是茶叶大国,每年的茶叶生产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却不是茶叶强国。在此情况下,我国茶产业就应把握时代潮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我国茶产业在新时代里有新的更好的发展。

1 我国茶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分析

据国家权威部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2015年共有4316万亩茶园,共分布在18个产茶省份。在这其中,茶园的采摘面积共有3387万亩。与往年相比,我国茶园面积的增幅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但增长却仍然在继续,如四川、贵州、山西、湖北这四个省份的茶园面积基本上各增加20万亩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茶叶的生产数量仍然处于增长状态。其实,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十几年间,我国茶叶生产总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先是于2006年跨越100万t的总量大关,然后又在2014年突破了200万t的总量大关。可以说,近十几年里,我国茶叶的生产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茶产品的需求有了一个爆发式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国际市场竞争当中,在海外茶叶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繁多的茶叶品牌是我国茶产业供给侧的一个独特现状。由于我国在茶叶的生产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因此在产茶区也便散布着许许多多的茶企。由于很多茶企都是从过去那种家庭式的作坊演变而来,因此在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方面往往是各自为战,因此这些茶企一般都会注册属于自己的茶产品品牌。从现实看,这些品牌往往会依托一个大的茶叶区域种类,如龙井茶、白茶、普洱茶等,然后再在这个区域茶叶种类下注册自己的品牌。可以说,我国茶叶品牌尽管在知名度、影响力上与世界著名茶叶品牌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数量上却远远超过其它产茶国家。

我国茶产业供给侧还存在茶叶种类繁多的现状。我国茶行业里有一句俗语:“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这生动地说明了我国茶种类的繁多。为何产生这种情况?其本质原因还是因为我国产茶、制茶的作坊和企业太多,并且缺乏统一的制作技术,很多都是沿用了传统的生产技艺。这就极易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是同一茶叶种类,将其交由同一区域内不同企业去制作,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制作工艺和标准,因此所制作出来的茶产品在外形、颜色、口感等方面也都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很多企业也就根据自己所制作的产品的特点,在大的区域性茶叶种类下,分化出种类繁多的小茶叶种类。

层出不穷的茶叶概念是我国茶产业供给侧的一个特点。从我国近年来的茶叶市场来看,很多商家会抛出一些新的茶叶概念,如古树、古法、秘制、洞藏、老茶、独芽等。当然,针对不同茶叶的具体情况,总结和归纳出一些有特点的茶叶概念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我国不少商家所推崇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将茶叶本身的同性拿出来进行炒作,有的则是无中生有,生搬硬套炮制出一些子虚乌有的概念。很多概念都有必要去理清其内涵和特性,让消费者明白其背后所存在的真实价值,不然的话极易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误导,同时也会扰乱正常的茶叶市场秩序。

天价茶与低价茶并存,是我国茶产业供给侧的一个重要特点。近些年,有关“天价茶”的报道不绝于耳。事实上,很多茶企和茶商针对高端市场开发出一些中高档的茶叶产品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但是我国茶行业的天价茶却有些泛滥的趋势,很多小茶企甚至是一些小作坊也参与进来,通过华丽的包装来制作天价茶,其质量也可想而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误解:中国茶产品高端市场良莠不齐。因此消费者在进行选购时也会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购。另外,很多小茶企会通过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京东等,销售大量的低价茶,甚至还存在“九块九包邮”的低价产品。一方面是“高大上的”天价茶,另一方面是“九块九包邮”的低价茶,这更容易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对这些茶叶的质量和宣传心生疑惑。

我国茶产业在供给侧方面还存在销售渠道单一和低效的现实状况。从现实看,尽管我国茶叶的销售渠道在近些年有了长足发展,如更多的茶商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新媒体平台进行销售,但是也要看到更多的茶企和茶商仍然把主要精力用在传统销售渠道上面。如实体茶店、超市、茶城店铺、社区便利店等。在销售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茶商——店铺——消费者的模式外,很多茶商还会跟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大数量的茶叶销售。

2 我国茶产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面所述的我国茶产业供给侧的现况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茶产业在供给侧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产能虽大,但是生产效率却较为低下。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每年的茶叶总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却难以称之为茶叶强国。从现实看,我国茶叶总产量之所以高的原因还是因为仰仗于我国茶园的总面积以及我国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但是如果把目光聚焦到茶叶的亩产量和生产成本上就可以看到,亩产低、成本高是我国茶叶种植生产的现状,也是制约我国茶叶更好更快发展的“拦路石”。这背后既有种植生产技术较低等农业方面的原因,又有茶企分散作业、手中作业缺陷较为明显的原因。

第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在匹配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这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前些年我国一些茶企在高端市场上发力过猛,生产制作了大量的高端奢侈茶叶产品,并将其当做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在十八大以后,随着我国陆续出台“八项规定”等反腐倡廉的政策措施,市场对于高端茶叶的消费锐减。而普通老百姓更是对这些高端茶产品没有兴趣,没有什么消费需求,这就直接导致茶叶高端市场的供需错位。其次,近些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延续多年的劳动红利逐渐消失,再加上线下店铺的租金逐年攀升和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茶行业的价格战屡次出现,不断触发“降价——降质——再降价”的恶性竞争循环,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业的伪劣供给。再次,茶产品的设计、质量无法满足消费者新的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譬如说,有的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喜欢购买一些物美价廉的产品进行饮用;有的消费者注重生活品质,其消费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在消费产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并因此来彰显自己的品位;有的消费者则喜欢时尚,热衷于购买一些富有潮流气息的茶产品。对于此,茶企就应当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制作相应的茶产品。但是从现实看,我国茶企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采用的是我生产什么,你就购买什么的生产销售模式,而没有从需求端出发,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个性需求。

第三,缺乏统一的生产工艺标准,是我国茶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上文也说过,由于我国现在的茶企很多都是从过去的小作坊演变而来,因此即便是对于一种茶叶的制作,由于不同的茶企在生产工艺上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以此呈现出来的最终茶产品也不尽相同,这一不足尽管让我国茶叶种类进一步细化,但是其缺陷也显而易见。比如说,有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导致产品质量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某种茶类的美誉度,影响其它茶企产品的销售。

第四,我国茶产业存在品牌建设较弱的不足。我国之所以还不能够称之为产茶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茶叶品牌。从现实看,很多茶企过于依赖区域性的公共茶叶种类,将自己的品牌依附于公共茶类之下,如大家都知道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著名茶类,但是很少有人会脱口而出这些茶类有什么著名的品牌。而现在的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购时,往往十分看重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美誉度。比如说英国立顿茶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茶叶消费者的喜爱,就得益于其品牌建设的成功。其实,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著名品牌的产品在质量上更容易让人放心,另外消费者还会通过购买品牌产品获得一种心理认可以及用其来彰显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另外,缺乏强有力的品牌,也导致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与其它著名品牌的对抗中落于下风,难以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3 我国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讨

第一,要延伸产业链,从单纯的提供茶产品发展到提供“饮用茶产品”的服务。消费者购买茶产品,除了要走亲访友送礼外,更重要的是用来自己饮用。但是由于缺乏对茶文化的深层次了解,很多人在饮茶上仅是简单的冲泡和饮用。对于此,茶商就不妨创新思维,把“饮茶”作为一门生意进行深度思考。在这方面,茶企不妨借鉴星巴克的做法,将茶叶、茶饮、空间、茶艺进行有机融合,将单一的茶产品延伸到休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服务上面,以此来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一些高校、地铁、白领聚集区进行选址,在店铺风格上要突出茶文化特色,在价格定位上要尽量亲民,填补星巴克、茶楼等中高端产品身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第二,要让静茶与动茶有机融合,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人们传统意识中的饮茶往往是静茶,也就是在茶室、茶楼慢慢享用茶水,但是殊不知,其实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对茶产品也有很高的需求,如自驾旅游、户外运动、出差、外出就餐等场景。但是现在针对动茶的产品却很单一,无外乎瓶装茶饮料和袋装速溶茶叶两大类。对于此,茶企就应当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一些便携式但又不失品位的茶具茶壶等产品,让消费者在户外时亦能进行茶事活动。

第三,茶企要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更富个性的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对于此,茶企就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能力、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开发出种类丰富的茶产品。譬如说,对于一线城市的白领女性群体,可以在吸油、塑身等方面入手,利用茶叶绿色健康的属性,如白茶、绿茶等茶叶种类,研发可以美容养颜、减肥降脂的茶产品。而对于一些中老年消费者,则要在健康、养生等方面入手,利用普洱茶等红茶的养生功效,针对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当然,除了产品种类外,茶企还要在包装、广告推广上进行市场细分,如对于年轻群体的产品要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针对中年人的产品要采取稳重大气的风格。如此多措并举,定能让我国茶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得到更好更快发展。

[1]邓增永.中国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中国茶叶,2017(1):4-10.

[2]李晶.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6(5):6-7.

[3]田涛.中国茶叶产业比较优势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曾玲,刘仲华.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策略探讨[J],中国茶叶,2008(6):20-22.

[5]陶虹.论我国茶叶出口及提高竞争力的对策思考[D],湖南农业大学,2013

[6]陈刚.日本茶叶生产现代化“亮点”及思考[J],茶叶,2000(4):235-239.

猜你喜欢

供给茶叶消费者
《茶叶通讯》简介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香喷喷的茶叶
知识付费消费者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