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茶道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8-01-19王家洪
王家洪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茶道思想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从唐朝开始出现,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礼仪、思想体系。同时,茶道思想也是茶文化的凝缩,因此其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其它领域的文化和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价值理念一脉相承。近些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实效。倘若在今后的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内容,那么势必会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富感染力和针对性,也必定能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让更多的人充分感受到茶道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
1 茶道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我们都知道,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出现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当时茶文化呈现出质朴清廉的面貌,主要是被一些文人和士大夫用来对抗当时盛行的斗富和奢靡之风。经过唐朝、宋朝近一千年的发展,我国茶文化不仅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开始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形而上”的思想和精神领域,其与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融会贯通,让自己拥有了独特的思想性和极富感染力的深厚价值理念。另一个方向是“形而下”的生活领域,其在两宋时期便已深度融合到了中国人的普通生活当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物,从宋朝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一二。而茶道便是在这一时间形成并迅速发展的。
中国茶道的形成时间,目前学界公认的是唐代。一方面,唐朝时期中国茶文化无论是在种植、生产等上游环节,又或是在茶法、茶艺等饮用环节都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当时一些热衷饮茶的文人开始制定或是规范茶事活动的一些程序,其中以陆羽《茶经》最为经典。《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文化的系统理论性著作,其不仅规范了茶叶的种植、生产以及茶事活动的礼仪和茶具、茶水的规范使用,同时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新的茶文化概念。《茶经》标志着我国茶道开始形成。另一方面,唐朝时期佛教得到更好地发展,而很多寺庙开始设立专门的茶堂,一方面用于招待来宾和施主,一边喝茶一边讲经。另一方面也用于寺庙僧人平时学习佛理、讨论佛经的场所。长期以往,茶与禅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吃茶去”的佛门公案以及“禅茶一味”的思想。总而言之,《茶经》等茶著作让茶道在礼仪、程序等方面得到了更好地规范发展,而佛教的加入,则赋予了茶道以深邃高远的哲学思想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是不能轻易而言的。大凡一件事物或是某个领域可以被人们称之为“道”,那么其必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并且有了极高的思想性甚至是哲学内涵方有资格称为“道”。茶文化之所以能发展出茶道,必然有其特殊而高深的艺术、文化以及思想内涵。尽管茶文化的出现与佛教有很大的关系,茶道思想也有浓郁的佛学特色。但是也要看到,茶道是茶文化的“浓缩”,其必然也蕴含了茶文化的诸多思想内涵,如源自儒家“中庸和谐”的理念、源自道家的“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等等。因此茶道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厚而宽广,其外延也极具艺术性和欣赏性。
茶道思想在精神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来看其“中庸和谐”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涵。与我国传统文化一样,茶道同样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其强调饮茶者要通过茶事活动,去增进与朋友及他人之间的友谊,去更好地修身养性,锤炼自己更高的道德情操,培养自己更好的处世之道,让自己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相处的良好状态。同时茶道思想还要求饮茶者要通过茶事活动去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让自己在精神和价值方面得到升华,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放置于国家和民族的范畴里进行深度思考,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可以说,茶道思想尤其积极而乐观的一面,这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入世”思想不谋而合。
其次来看茶道思想“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是茶道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不仅符合茶文化的自然属性,同时赋予了茶文化超凡脱俗、幽雅深远的思想意境。天人合一在茶道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物质层面,茶道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在茶事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热衷于选用一些自然之物。譬如说,饮茶之水,要以没有任何污染,经过自然净化的清泉水为上,江中水为中,井水为下。至于那些经常遭受生活污染或是其它污染的水,如江边水等水源,是不能用来饮茶的。又比如说,在饮茶的器具上,也要选择那些陶瓷、竹制等自然材质的器具。其次是精神层面,茶道思想强调人要更好地顺从自然、尊重自然,并且要通过饮茶更好地让心灵与自然进行对话,找到人生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相同之处,以一颗淡然超脱的心去看待人生中的种种得与失。
第三来看看茶道思想“茶禅一味”的哲学内涵。茶道与佛教的结合,让茶道思想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何谓茶禅一味?就是说茶与禅是相通相融的,茶蕴含了世间百味,如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等诸般境遇,品茶,就是在品位人生、沉淀内心。而禅,则洞悉万物,修禅其实是在悟人生之道、悟宇宙之道。通过修禅,能看透世间万物的本质,能参透宇宙运行的规律,让自己的心灵超越肉体,达到凡人所达不到的精神高度。
另外,茶道思想还有很好的外延和具体呈现,主要体现在茶道环境营造、茶艺、茶道演示等氛围和礼仪程序上面。比如说茶主人泡茶的步骤、饮茶的茶具选择、敬茶时的动作和话语,都有着较为苛刻的规范和讲究。这不仅能够体现出茶主人的品位和涵养,同时更是能更好地表达对客人的尊重之意。
2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愈加重视,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及复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说现在的人们对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了解比以前要好很多,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也毋庸讳言,当前我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推行和开展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教育面较为狭窄、教育层次较浅、思想性不足、传统理念扭曲等等,下面我们进行具体阐述。
2.1 传统文化教育面较为狭窄
尽管一些学校、单位或是政府部门加大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上的力度,但是其教育内容基本局限于一些古诗词、历史人物介绍或是古代故事等,不同程度存在应付和敷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学校里,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是用来应付考核、考试等上级要求,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较为狭窄和单一,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难以引起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这种缺陷同时也集中体现在一些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当中。从现实看,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基层部门在弘扬传统文化上有一些要求和指标,但是从基层的落实情况看,主要是以刷墙报、贴标语为主,仅仅是从传统文化海量的知识中选取了少量的元素进行“广而告之”,因此就让人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也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
2.2 教育层次较浅,缺乏足够的深度
从实际看,一些学校或是单位,在传统文化弘扬上可谓是十分尽力,也选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推广。但是要看到,其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缺陷,那就是将知识一股脑地摆在人们面前,但是却没有进行系统深度地整理和归纳,没有从这些知识的表面去发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因此,这就极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尽管知道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但是却不甚了解,缺乏对其深度的思考和辨识,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等元素,难以真正入脑入心和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
2.3 缺乏足够的思想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思想感染力和价值引导力,如儒家文化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又如道家文化对人们心灵的慰藉等等,其思想价值功能对于我们社会的良好运转,对于人们心态的积极向上有重要的正面作用。然而现实当中,很多地方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只注重知识的推广,而忽略了思想和价值的弘扬及引导。举例来讲,少数学校会将一些诸如“卧冰求鲤”、“程门立雪”等历史典故通过书本或是课堂等形式告诉学生,然而也仅仅是停留在故事本身而已,至多也就是再告诉学生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和尊师重道。却缺乏进一步的思维启迪和延伸,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和尊师重道,没有以故事为载体,去融合一些社会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在思想性上的匮缺,就让传统文化教育难以起到真正的实效性。
2.4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时,存在片面理解或是扭曲传统文化的现象
近些年,一些与“国学”有关的电视节目或是专题讲座竞相涌现,这体现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是也要看到,一些部门或是专家学者在进行传统文化讲座时,却夹杂了很多“私货”,存在片面理解甚至是扭曲传统文化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过于强调年轻人要顺从父母,不能有任何违背父母意愿的言行。有的则将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拿出来,美其名曰“传统文化”,但实则却与现代社会和当代文明格格不入,充满着腐朽味。像近几年屡次被媒体曝光的一些所谓的“女德班”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其违背现代文明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将女性贬低,并大肆宣传这一落后的思想,不仅引来舆论的一片反对声,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3 茶道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3.1 在今后传统文化教育弘扬过程中,要充分融入茶道的礼仪内涵
茶道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礼仪程序,既对茶主人有要求亦对客人有要求,这些要求体现在言行举止、泡茶和饮茶的各个环节上面。可以说,茶道的礼仪文化跟中国传统文化是高度契合的,能体现出人们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情操。而反观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礼仪文化,另一方面即便是有礼仪文化的内容,也大多为书本上的理论内容,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此,茶道礼仪内涵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在进行融合时,一方面要将茶道礼仪内容与现代人的生活进行有机融合,使茶道礼仪更具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茶艺表演、茶道演示等方式,让人们能够直接感触并参与到茶道思想和文化当中,加深其对茶道思想的认知程度。
3.2 要用茶道的思想和价值理念去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茶道思想中蕴含的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契合度。但是由于茶道思想以茶为载体,让这些思想变得更加丰富而有趣,因此茶道在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要高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一些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于此,在今后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就要将优秀的传统思想与茶道中的相关思想进行融合,在保持不同思想的内核的基础上,用茶道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特征去更好地诠释和弘扬这些优秀思想。
3.3 要提高教学者的茶文化水平
现实工作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仍是各级学校,主要弘扬者则是学校的老师。因此,要想更好地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提升相关教师的茶文化知识和水平。在这项工作上,学校首先要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班、自我学习等方式,强化现有教师的茶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在招聘或引进新的教师时,要把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列为招聘进人的重要衡量标准。以此来引入一批具有深厚茶文化功底和优秀人文修养的教师。这对于我们今后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水平,更好地弘扬我们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1]罗薇薇.茶道文化在大学生传统思想文化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4):289-290.
[2]徐少君,雷娜娜,计思雅等.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为例[J].高教学刊,2016(9):239-240.
[3]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4]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2007(3):13-15.
[5]戴钢书.论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作用[J].江汉论坛,2003(4):75-77.
[6]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