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茶文化纳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策略研究

2018-01-19张艳霞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话语思政

张艳霞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64)

文化自信为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导向和依据,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积极投入到新体系的研究和构建之中,真正发挥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作用,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当代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完善不断努力。

1 茶文化自信与思政话语新创建

1.1 “文化自信”概述

对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不仅可以让人的思想丰富,思维境界提升,还能提升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精气神,而这些都要归功于对“文化自信”理念的内涵探索与认知。习近平主席也曾说过:“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富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境界,到现代的精神文化领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革新以后,文化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也更强。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理念中,都或多或少的涵盖了茶文化的思想,促使我国的茶文化经久不衰。作为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主体,茶文化所具有的思想和境界,仿佛文化长河中的一股清流,它引人深思,更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充分的表现了对“文化自信”的精神继承,体现的是“文化自信”的一种态度。

1.2 思政话语新创建

1.2.1 把握话语权,是思政话语新创建的关键所在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代代相传,而在文化自信理念的视角下,逐步将茶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相连接,就能更好的体现文化的力量和价值,真正做到把握话语权,创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和话语氛围。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多所高校都给出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取决于高校所开展思政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精神导向上。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注重人权平等,并以“民主、自由”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真正在思想上掌握话语权,形成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现如今,为了保证在思政教育方面充分体现我国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也为了确保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能够以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形成新生的思想理论与思想内容,教育人员可以从我国的文化基础方式入手,将茶文化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方面,逐步融入茶文化的理念和教育精髓,让学生拥有全新的讨论话题,同时可以开拓思维、解放思想,掌握来自思政话题的主动权。

1.2.2 坚持文化自信,是思政话语新创建的根本所在

之所以想要以思政化语为理念进行创新式思想的培养,是为了在保证留存原有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全新的思想形式和思想理念。通过融入茶文化的思想进程,让最新搭建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拥有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以文化自信为背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思考和认知,创建一种符合中西方文化理念、坚持中国特有文化基础的思维方式。构建中国实践型理论思想培育和教育人才,让更多的中国人成为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各高校在思政课话语体系教学模式中融入茶文化思想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是思想变化的源泉。在追求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将文化创新,让文化更有活力,才能进一步体现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强大。

中国茶文化是文化历史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思想也良莠不齐。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茶文化始终以建立文化自信为目的,体现出更好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理念,展现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和思考氛围,这种文化形式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培养意义深远。怎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学生喜欢的思政和话语体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商榷。

2 从茶文化看“文化自信”

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是各种庆祝活动、喜事良辰,或者是比较有意义的事,茶水都会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用来招待,这种接待方式在中国十分常见,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纵观古今不难发现,我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随着时代的更替与岁月的流转,茶文化逐步从中国内地走向全世界,并迅速被许多欧美国家所接受和认可,还曾一度成为只能被贵族享用的饮品,由此可见,茶在古代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伴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茶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成为替代其他饮品的一种重要饮品。为什么现代人更看重饮茶的方式和氛围,是因为在煮茶、饮茶的过程中,会不知觉的被带入一种简约、清新、优雅、智慧的特殊氛围,这种氛围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受,这或许是茶文化本身所体现的一种优雅自信的方式。

3 “文化自信”视阈下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话语体系的对策

3.1 茶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品一杯清茶,然后将自身带入一种境界,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思考氛围,让思想变得活跃、灵动。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体现中国具有特色社会主义茶文化思想的过程中,如何在思政话语体系中融入茶文化的理念,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加快茶文化开拓思想的进程。

课程内容除了讲述基础的应用知识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想和认知,让学生在茶文化理念的灌输下,更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文化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茶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更有目的性,简单直接的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和解决发生的突发事件,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学生需要按照课程要求进行选修课的选取,为了保证学生按时完成思政课程的学习和探索,教师应不断跟踪,对学生出现的思想认知问题进行统计,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在保证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更有感染力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和接受以茶文化为背景下开展的文化自信心建立课程。

3.2 思政话语体系中茶文化的应用对策

学生对于文化的思考和理解需要一段时间,而在学习不同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而要保证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则需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基础,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茶文化的意义深远,将其作为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可以保证学生了解更优秀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个人情感与思想情操,成为优秀的文化人才。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于文化的学习需求,适当引入茶文化作为文化思想教学理念的补充,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加鲜明、性格更加活泼,学习也变得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建立以茶文化为背景的校训、校风,让学生时刻感受来自茶文化的熏陶,才能做到不忘历史,更做到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符合学生学习氛围的文化平台,让学生时刻保持活力,确保文化学习的过程更加愉悦。比如:适当举办以茶文化为背景(主题)的话剧、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行设定场景,并模拟人物进行情景对话,加深对茶文化的学习和思考认知。鼓励学生以茶文化为文化背景,对学校内的街道和建筑进行命名,提升学校内部的书香氛围。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规划茶文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度过愉快的学习时光,同时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与礼仪。茶文化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探讨如何成为社会担当型人才的同时,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引入茶文化教学理念,形成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确保学生在该体系的引导下,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辩论,对问题加强理解和深度剖析,找寻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学生毕业后能够以茶文化为精神导向,做到治学、修身、立业,对未来也有更好的规划,进一步展现茶文化的源动力。

结束语

文化自信视域下,研究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对当代中国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中国文化发展、创新有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应用,是对文化自信的践行,也是对高校思政话语权构建的实现。

[1]许立.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J].福建茶叶,2017,39(10):220-221.

[2]缪笛.融合茶文化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J].福建茶叶,2017,39(06):349.

[3]刘茹,叶国盛,宫晓静.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途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218-219.

[4]李萌.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78-81.

猜你喜欢

茶文化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