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殖民理论视阈下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
2018-01-19潘诗梦
潘诗梦
(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鞍山 050000)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与外国的文化、经贸交流更为频繁,但这也意味着我国面临着西方文化入侵的风险。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学生盲目追求和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并且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十分淡漠。由此也不难看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英语属于外来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国内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均需接受英语教育。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明显的误区,他们的教学内容严重忽视我国传统文化的比重,这使得大量学生不能成为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者。从后殖民理论出发,本文尝试探寻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
1 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
1.1 后殖民理论介绍
“后殖民主义”源于英文“post colonialism”,该理论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后殖民主义表示宗主国(或第一世界)凭借自身政治、经济等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的霸权控制和意识形态渗透。后殖民主义可以视作“理论批评方式的集合”或话语场,其有着较强的政治文化批判倾向。其中的话语以宗主国和前殖民地的关系为主,以欧美殖民主义历史为基础。后殖民主义理论并非一尘不变的理论,其为了适应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因素而不断变化。事实上,后殖民主义理论有着几大特点:其一,其是有关文化差异的理论;其二,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知识就是“话语”和“权利”之间的较量;其三,该理论质疑基于“现代性”的发展观,同时批判欧洲中心主义观点;其四,后殖民主义否认基础视角的历史论述;其五,后殖民主义的着眼点在于主体位置,以及“自我”与“他者”在主体形成阶段的关系。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及“特定特权审视”、“目的论历史叙述”、“种族优越”。其中,所谓“特定特权审视”表示西方社会以自己为中心审视整个世界,认为自身才是世界中心,东西方之间存在二元对立的关系。“目的论历史叙述”表示西方国家带着目的叙述过往历史,认为自身才是“上帝的选民”,向人们展现西方文明的进步性和合理性,并极力地美化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等不光彩之处。“种族优越”表示西方将自己作为世界的隐形规范,并将此强行施加于“他者”。
1.2 中国社会的后殖民现象分析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探讨,我国学者也尝试从该理论出发分析和解读国内的后殖民现象。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经贸、文化等交流逐渐增多,强势的外来文化也涌入国内。事实上,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国内的后殖民现象加以反思。就物质层面来讲,物质层面不外乎“衣食住行”这些因素,不少年轻人崇尚LV、Adidas、Nike等西方品牌,而不屑于国内厂家制造的衣物用品。再者,亲朋好友聚会时,不少人倾向于选择“吃西餐、喝红酒”这样的西方生活方式;日常消遣也选择酒吧、歌剧厅等场所,仿佛这样的生活才是“高贵”的。从精神层面来讲,很多年轻人开始对国内传统文化不屑一顾,他们更加崇尚自由、伊壁鸠鲁主义等西方价值观,这导致国内传统文化的传播存在断层危机。就影视作品来看,不少青少年都热衷于好莱坞电影、美剧等,而对国内的影视作品鲜少关注。就传统节日来讲,国内很多年轻人都不太重视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佳节,相反他们更倾向于过情人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再比如就日常对话来讲,很多青少年在对话时都用“sorry”代替“对不起”、“thank you”代替“谢谢你”,有时甚至在语句中夹杂一两个英文单词,以此表现出自己的“高端”和“时尚”。以上这些现象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后殖民现象的范畴。如果不对这些现象引起重视,那么青少年的价值观将会被严重腐蚀,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惑。
2 中国传统茶文化介绍
2.1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传,华夏先祖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发现了茶这种植物具有解毒的效果,因而当时的人们将茶作为一种药草看待。后来,文人墨客将饮茶作为一种雅事,他们三三两两相约饮茶,赋诗作乐。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茶叶贸易的增多、制茶方式的精进,饮茶从小众走向大众,并在民间社会掀起了一股饮茶的风气。茶文化形成于唐代,以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为标志。在《茶经》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茶水、茶具、茶名、茶产地等内容,并对当时的茶文化形制有所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茶文化发展到顶峰。从《清明上河图》这幅宋代名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骷髅茶坊”、“大街车儿茶肆”等吸人眼球的茶馆,流动的茶摊和卖茶人,一边饮茶一边看戏的市民等。与唐代相比,宋代的茶文化内容变得更为丰富,饮茶方式由唐代煮茶法变为煎茶法、点茶法。后来,历史的车辙来到了明清,茶文化也得以延续和流传,茶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明清的茶叶贸易也壮大,茶具的样式也更为丰富,饮茶的方式更倾向于冲泡为主。
2.2 茶文化内容及思想阐述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儒释道思想以及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影响。茶文化颇具内涵,茶文化思想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所在。通常而言,茶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茶文化主要包括茶叶、茶水、茶具等,精神层面的茶文化则包括茶文学、茶画、采茶戏、茶联、茶俗等内容。茶文化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和、静、怡、真”这四字。其中“和”表示和谐,人们在处理事物时都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把握事情的分寸。比如人们在开垦山林种植茶叶时要把握“度”,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比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也应该以和为贵,相互尊重。“静”表示“安静”、“寂静”。身处在喧嚣的社会生活环境下,人们的精神压力也与日骤增,而茶文化要求人们静静端坐下来,手捧香茗,闭目沉思,抵达天人合一之境。“怡”即“愉快”,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现如今,不少人内心都存积着很多负面想法,他们处于一种负面心理状态。而经过茶文化的洗涤,人们则会更多地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相信“雨后定会是彩虹”。“真”表示“真实”、“不做作”。茶人饮茶时使用的茶水、茶叶和茶具等都是真实存在的,茶人也能够真正品尝到茶香、茶味。茶人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彼此真心相对。从这点出发,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秉承着真诚的原则,能够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在网络时代下,学生学会茶文化的“真”就能够对各类垃圾信息去伪存真。
3 后殖民理论视阈下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
3.1 后殖民理论视阈下高校英语课堂存在的误区
后殖民主义认为西方强势文化对第三世界国家存在文化霸权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范畴。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后殖民现象,当然在高校英语课堂中也不难发现这一问题。首先,就英语教材来看,很多教材里面的文章都节选自英文原著小说、西方网站等,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比重少之又少,这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其次,教师的教学思维存在一定误区,有些教师甚至喜欢盲目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和思想,比如“享乐主义”虽然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是却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普适性。还有些教师在讲到国外见闻时存在夸大的嫌疑,他们将外国社会的各种食物讲得“天花乱坠”,这很容易混淆学生的视听,影响学生的判断。
3.2 后殖民理论视阈下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
茶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高校英语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可以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帮助我国茶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的舞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茶文化内容加以了解,以后就能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向不同的外籍人士介绍和普及我国茶文化,使外国人了解和认识我国茶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可以帮助我国茶文化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而且还可以提升我国茶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本土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表现,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茶文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他们提升自己的本土文化意识,这样他们就会以我国本土文化为豪,并自觉在适当的场合输出我国传统文化。此外,茶文化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融入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水平。学生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学习,可以从中认识到茶道思想的玄妙之处,同时对“天人合一”的茶之意境产生向往。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短短的几字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茶与华夏儿女的关联。学生只有了解了母语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分清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之处。
[1]张丹.依托PBL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J].校园英语,2017(5):34-35.
[2]王曦,王珊珊.融中国传统文化于课堂,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11-12.
[3]徐贺兵,赵鹤,等.“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89-92.
[4]刘延超.从传统文化的缺位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5):25-28.
[5]Bullard A.Provincializing Europe:Postcolonial Thought and Historical Difference,by Dipesh Chakrabarty[J].American Ethnologist,2002,29(1):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