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模式下河北省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的思考
2018-01-19陈家琪刘润生李国栋
陈家琪 刘润生 李国栋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沧州 061100)
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对向来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短板的厕所卫生提出了“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而农村厕所正是这短板中的短板,国家旅游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于2017年公布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强调要切实拿出一些过硬的举措,不断纵深务实推进厕所革命。
厕所虽小,民生却大。厕所作为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厕所革命又作为发展中国家厕所改造的重要举措,厕所卫生的改善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状况,关乎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幸福感的提升,农村厕所急需一场华丽的蜕变。
1 农村如厕环境现状及公厕建设工作开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从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大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而现在的农村厕所正严重阻碍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作为一种能够改善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厕所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它的建设推广也越发必要。但当前我国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承担着农村公共厕所的建设、维护与管理。而河北省农村地域分布广,涉及人口多,所以这一方式给本省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更是难以面面俱到,且操作成本高、效率低,无法保证农村公共厕所建设的效率与质量[1]。所以为了尽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除了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外,更亟待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资金筹措渠道的不断拓宽。
2 PPP模式下河北省农村公厕建设工作的具体思考
2.1 工作开展的切入点。与城市相比,因为农村人口流量相对较小,农村基础设施面向的群体又相对固定,所以推动公厕建设在农村开展的难度是要远远大于城市的,再加上在农村,厕所是每家每户的标配,这无疑为推进农村公厕建设带来了更大的阻碍。但河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在全省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恰恰农村厕改是重中之重,这又无疑为农村公厕建设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绝佳的契机:淘汰不合标准、落后的厕所,由公厕取而代之。
首先,离开了农民就等于失去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领域,又因为农村公厕的极强非盈利性,较难引入外部盈利性资金进入,那么如何吸引农民个人的资金进入公厕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农村公厕建设PPP模式的操作程序。不妨借鉴湖北省宜都市“产权受益户公有制”的先进经验,尝试引入PPP模式理念[2]。
将农村根据需要划分成若干区域,通过合同承包方式,将每一个区域的公厕建设项目交付有意向有资金的家庭。政府资金则用于对这些家庭的项目补贴,并通过发放特许经营权将公厕的经营管理权永久性地划归于投资家庭,再实施政府建立公厕、农民缴费制度,就是政府替投资者向区域内公厕所有使用家庭定期收取养护费用,来让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
青岛市在农村改厕进程中也并非单纯地改厕所,还通过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所以后期河北省也可以用农村公厕工作推动沼气池建设、改厨、改圈工作开展,实现综合治理,一体化开发与建设。如此一来,首先能将粪便变废为肥料、燃料,为农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减少粪便污染,逐步解决农村卫生隐患,多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造卫生与环境效益;最后,提升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效益,使农村农民享受经济、卫生、环境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经营管理权不仅赋予了项目投资人有权获取通过经营得来的利润的权益,同样也明确了项目投资人要承担起管理维护公厕的责任。而政府方面需利用其机能多多发挥监督、引导作用。台湾地区推出“推动台湾公厕整洁质量提升计划”后,又不断建立健全公厕荣誉体系。根据打分评优,实施奖罚。在全台多年不懈努力之下,台湾如厕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3]。河北省也可推出农村公厕评级制度,对那些不合格的农村公厕管理者给以罚款、通报批评处罚,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赏罚并施,双管齐下,推动全社会对农村公厕的广泛关注,引导公厕管理者打造出让用户满意认可的公厕,使用户心甘情愿地缴费,最后实现管理者、用户、乃至全社会的共赢。
2.3 建设项目中的辅助方案。在我国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过多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成为必由之路。在我国古代,也早有循环发展的思想。基于上述国情,可以利用粪便吸引有机肥厂、沼气厂入村建厂,农村再为工厂建厂大开方便大门,提供优惠场地。工厂则投资公厕建设,向村民开放,但权属私人,对粪便进行回收用以生产,再将产品直销给村民。农村有着极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还改善了如厕环境,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此举利人更利己。
2.4 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建议。正如“厕所革命”是对传统观念、传统生活方式、环境建设的深刻改革一般,开展公厕下农村工作亦是如此。资金倒是其次,只有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对厕所形成重视,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公厕后期的正常使用与维护。所以对村民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公厕为我,我为公厕”的全民风尚。
政府积极调整角色,更多地以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在PPP模式中发挥作用。PPP管理模式中的伙伴关系不仅意味着利益共享,与之伴随的还有风险分担。所以,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制定开放优惠的政策与建立激励机制,对社会资本的进入形成推力,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有关PPP制度,通过更多地为社会资本承担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风险,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为社会资本扫除后顾之忧,减小社会资本投入的阻力。在这“加推减阻”之间形成合力,实现PPP管理模式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3 结语
农村公厕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形象的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同时还能改善旅游环境与投资环境,使更多的游客驻足乡村,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涌入乡村,从而推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推动新时期下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厕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如厕环境、缩小城乡差距,而城乡差距又是贫富差距的重要组成,无形之中,又促进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消除、城乡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厕所虽小,民生可大。“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何,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厕所”,所以说,它更关系着我国的文明程度与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