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免疫抑制病防控要点分析

2018-01-19

中国猪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猪病性疾病免疫抑制

闫 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发展畜牧业强国,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践行新时代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猪粮安天下,根据近年来猪病情况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数量大,种类多,毒力强。当前病毒性疫病仍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大敌,而猪病防控的关键是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损伤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并引发各种疾病的总称[1-2]。免疫抑制性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微生物毒素、真菌、化学制剂、药物、营养缺乏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环境刺激。其特征性表现是免疫器官受损,参与免疫的细胞严重减少,使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不良反应加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并发症增加,不常见感染发生率增加。免疫抑制使猪群的用药量增加,药物的使用效果下降,病程延长,治疗困难,经济损失严重。此外,容易使猪群料肉比增加,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低下。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微生物及毒素因素

许多病原微生物,既可导致畜禽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又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造成双重危害。在养猪业,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疫病,如: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霉菌毒素中毒(如黄曲霉毒素)、重金属(铅、铬、汞、砷)等损害免疫系统。霉菌毒素可导致生猪脏器受损,尤其是免疫器官损伤,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免疫力下降,其表现形式有拒食、呕吐、组织出血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后,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容易使猪群感染疾病。

1.2 应激与环境因素

气温骤变,昼夜温差过大、拥挤、捕捉、打针、断奶、限饲、运输、噪声等问题,易使猪只产生应激。应激可以使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异常,导致机体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猪群抗病能力下降,病菌进入使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应激反应还造成不能正常合成吸收维生素类,不能及时修复受损黏膜。温度、湿度、通风等对猪舍内空气中尘埃、病原体、氨气等存量有很大影响,污浊空气对呼吸道黏膜刺激性大,在北方冬季病后期呼吸道综合征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1.3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使得某些免疫器官发育不全。据研究表明[3],营养不良者的免疫功能低于正常。营养不良对淋巴器官的胸腺信赖区的影响最大。以上现象的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但有人认为与营养缺乏时某些激素变化有关[4]。

1.4 化学物质及药物

治疗时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给药方法不当,药物间配伍不当等,使药物疗效下降或消失,病原体耐药性增加,产生毒副作用,损伤免疫细胞;某些含氯、酚的消毒剂、饲料中某些重金属物质超量等都可损伤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而造成免疫抑制。

2 防控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尽早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治病,没病拉倒”的片面保守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及时了解,全面分析;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结合猪场的动物疫病实际防控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制定特色的综合防制措施。

2.1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注重消毒,合理饲喂

改善饲养环境条件,重视内、外环境卫生,尤其是猪舍小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坚持消毒制度,按时消毒,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质量可靠的消毒药;坚持自繁自养,若要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疾病;合理饲喂,提供全价饲料,尤其饲料营养要均衡,杜绝饲喂霉变饲料,切实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5]。平时注重做好保健等措施,激活猪体免疫功能,防止继发感染,以免造成应激。控制消化机能紊乱,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全面构建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屏障。

2.2 科学免疫,合理使用抗菌药

根据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免疫程序,疫苗质量可靠,接种操作认真,环境条件优越,猪群健康无病。疫苗使用不求全,不超量,用前加入“免疫增效剂”,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尽量使用单苗,少用联苗。必须注射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疫苗,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有选择注射其他疫苗[6]。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调节剂预防免疫抑制病;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不能滥用抗菌药;饮水中定期添加电解多维、红糖等。保证猪适当的运动量,有助于减少应激以及增强抵抗力,保障猪群健康。

2.3 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建立完善的主要猪病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对自家猪场的猪群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监测,采取淘汰阳性种猪、人工授精、早期隔离断奶、早期药物隔离断奶等措施逐步净化种猪群疫病,从细节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优质健康猪群。

2.4 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没有效果特别理想的疫苗和抗病毒的特效药,只能通过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来防控。但只要预防及时、方法得当,机体自然就会产生坚强的抗体。在生猪日常管理饲喂过程中,可适当添加清开灵、双黄连、黄芪多糖等药物,以维持猪只机体能量、辅助治疗及预防继发感染。在北方,冬季90%以上发病的猪只后期都有肺炎症状。原因是外环境寒冷,气候多变。猪肺炎支原体也是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原之一,所以控制肺部感染是控制猪病的关键。

[1]吕其壮,刘娟,林谦,等.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因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7(9):96-100.

[2]梁大明,吴俊穗,张毅,等.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治[J].猪业科学,2010(10):48-49.

[3]杨方源.营养不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国社区医师,1994(4):13-14.

[4]杨雪锋.过量碘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硒的干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5]朱和凤,赵国然.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猪业,2012(5):30.

[6]刘晓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3(5):188.

猜你喜欢

猪病性疾病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浅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