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急性实质性肝炎的中西医治疗
2018-01-19周松山
周松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人民政府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733000)
急性实质性肝炎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细胞或实质发生弥漫性变性、坏死等炎症性变化的一种疾病,以黄疸、消化机能障碍和一定神经症状为临床特征。各种家畜禽都可发生,危害较大。
1 发病原因
1.1 原发性。常与一些中毒性危害有关,如采食有毒饲料(猪屎豆、羽扁豆、棉籽饼等),霉变饲料(黄曲霉、红青霉等),腐败饲料,毒物污染饲料(磷、砷、硒、有机氯农药等);药物或添加剂使用不当(铜、锌、四氯化碳、六氯乙烷等过量等);病毒感染(雏鸭病毒性肝炎、犬腺病毒病、牛病毒性肝炎等)。
1.2 继发性。见于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感染,如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猪丹毒、钩端螺旋体病、肝片形吸虫病、血吸虫病、锥虫病、血孢子虫病、禽盲肠肝炎病;严重的胃肠疾病,有毒和有害的分解、代谢产物经门脉运送入肝脏后,亦可引起肝细胞病理性损伤;循环障碍,引起肝脏长期瘀血,二氧化碳及有毒代谢产物滞积,肝窦内压升高,肝实质受压迫,亦可引起肝脏病理性损伤;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硒和VE缺乏症、脱氨酸缺乏症等。
2 临床症状
急性实质性肝炎患畜,病初表现有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常有拉稀或便秘,或拉稀与便秘交替发生等症状,粪臭难闻,粪色灰绿或深褐色。并有皮肤搔痒、眼结膜、口腔黏膜黄染现象。中小动物多有呕吐表现,肝区触诊疼痛。精神差,嗜睡,甚至昏迷。也有兴奋,共济失调,抽搐后痉挛的。尿颜色发暗,有的似油状。禽类和仔猪常有出血性素质。
转化为慢性时,表现为长期消化不良,逐渐消瘦,黏膜苍白或黄染,全身浮肿、尤以腹下及肢端明显。如果继发肝硬化者(间质增生)则腹水症状明显。
肝功能检查,初期,血清常有精氨酸酶活性、山梨醇脱氢酶、γ-谷酰转肽酶活性升高;急性发作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均升高;后期,则单胺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清蛋白质浓度下降,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下降。凝血酶原降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故有出血倾向。血清黄疸指数升高,胆红素增加。
尿液检查,尿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尿蛋白质、肾上皮细胞及管型也常可检到。
3 诊断
依据黄疸、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肝区疼痛,下痢或便秘等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肝功能检查如血清酶活性升高等可确诊。但应与急性胃肠卡他相区别,继发性肝炎如因传染病、寄生虫等引起者,应对原发性疾病作准确诊断。
4 治疗
本病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抑制炎症、保肝利胆、对症治疗、加强护理等。
4.1 去除病因、抑制炎症。首先应查明原因,如是饲料和有毒物质引起的应迅速纠正;因继发性原因引起的应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炎症反应,可用氢化可的松等类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当出现肝昏迷时,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注射,改善脑循环。
4.2 保肝利胆。可应用25%葡萄糖、5%Vc,5%VB1等注射液静脉注射;也可使用肝泰乐、胰岛素等保肝药,并服用谷氨酸、蛋氨酸、复合VB等。清肠利胆可口服人工盐,小剂量皮注氨甲酰胆碱或毛果芸香碱等。
4.3 对症治疗、加强护理。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止酵、止血、镇静、止痛等措施,保持动物安静,喂以优质、易消化、蛋白高而脂肪低的饲料。
4.4 中医治疗。采用保肝利胆,渗湿利水为主的治疗方法。如茵陈汤(茵陈200g、栀子8Og、大黄40g、黄芩 60g、板蓝根 200g,水煎去渣,内服),茵陈四逆汤加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