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8-01-19司庆芳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患羊羊痘口疮

司庆芳

(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畜牧兽医站,748200)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口疮,其病原是传染性脓疱病毒。本病多见于绵羊和山羊,特别是幼羔最常发病。据统计甘肃省32个县市有发生本病的记载,尚有的县市虽无资料记载,实际是有本病的存在。

1 流行特点

本病除幼羔易感外,成年羊同样易感但发病较少。幼羔群内一旦传入本病常可全群发病。一般群内呈零星发生。其他牲畜一般不感染发病。常见于秋季。病畜患部干痂内存留有口疮病毒,随着痂块的脱落而把病毒散布到外健康羊的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接触到带有病毒的干痂则可见,故本病在羊群中常可连续为害多年,感染发病。

2 症状

病羊首先在口角或口唇及其周围发生红疹,再发展成为脓疱进而破溃,成高出皮肤表面黄色或棕色厚痂,痂块干燥、脱落而恢复正常。有的患羊脓疱相互融合波及整个眼险及耳廓部,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块龟裂唇周围及颜面,容易出血,痂垢下面有肉芽增生,咀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突起,同时有化脓和坏死杆菌再感染,则引起深部组织化脓和坏死,少数继发肺炎而死亡。有时发生在蹄部,则患羊跛行,长期卧地。患病羔羊吃奶,则传给母羊的乳头皮肤患病。个别羊也可以侵害到外阴部。

3 类症鉴别

本病可用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本病须与羊痘、坏死杆菌病等类似疾病相鉴别。

3.1 羊传染性脓疱与羊痘的鉴别 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而且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

3.2 羊传染性脓疱与坏死杆菌病的鉴别 坏死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一般无水疱、脓疱的病变,也无疣状增生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试验即可区别。

4 预防

4.1 及时处理皮肤伤口以免感染发病。

4.2 应隔离观察不从羊口疮流行地区购买羊只,一旦购入,隔离观察一月,体表蹄部进行多次消毒。

4.3 为了提高羊只免疫力,可应用活毒皮上划痕法。即采集病羊口唇痂皮材料研磨,用灭菌盐水作1:100倍稀释,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100单位,4℃冰箱过夜,吸取上清液,给羊尾根或股内侧皮肤划痕涂擦接种,15-30天可完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4个月。由于本法用活毒接种,只限于本病经常流行地区应用。

4.4 当羊群中出现1头病羊时,即将病羊与其他羊只分开饲养,隔离后的病羊不再放牧。病羔接触过的母羊乳房,用1%高锰酸钾或1:500的易克林水认真消毒1次,防止其他羔羊吮吸。患羊污染过的圈舍、运动场,在清除粪污后打扫干净,用干石灰粉或烧碱水(3%浓度)消毒,患羊接触过的垫草、吃剩的草料,一律焚烧处理。

4.5 流行期,羊以舍饲为主,防止污染草场。饲喂的草料以松软的青干草或青贮类饲料为好,饲料中掺喂少量食盐,减少羔羊啃泥土或啃树干,避免引起口腔黏膜创伤。

5 治疗

5.1 用0.1%过锰酸钾冲洗口腔及患部,除去痂垢,涂擦紫药水或碘甘油(1份兽医用碘酊加9份药用甘油)可缩短病程。注意病羊补饲与喂养。

5.2 病羊可先用水杨酸软膏将痂垢软化,除去痂垢后再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每日1-2次,至痊愈。蹄型病羊则将蹄部置5%-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分钟,连续浸泡3次;也可隔日用3%龙胆紫溶液、1%苦味酸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试患部。

5.3 每千克体重每次灌服维生素C0.60g、维生素B20.60g、病毒灵片0.80g,若有肺部继发感染,每千克体重加服人用先锋胶囊0.20粒,连用4-7日为一个疗程。患病时间短,病情轻的患病大羊局部疗法结合整体用药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

5.4 中药治疗:青黛散加味:青黛5g、黄柏4g、桔梗 3g、薄荷 5g、儿茶 3g、煅石膏 3g,共研细末,将药装入纱布缝成的细长袋中,置温水中浸湿后横噙于羊口中,两端固定,隔日换药一次,吮乳、吃草时取下,吃完后再噙上,连用2~3天。

猜你喜欢

患羊羊痘口疮
羊群被强碱灼伤后的诊断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尾寒羊痘病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的治疗措施分析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一例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及体会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传染性胸膜炎肺炎诊治
羊口疮治疗方法
关于羊痘防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羊痘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