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草本药材白芨培育
2018-01-19羊晓琳曹桂芬
羊晓琳 曹桂芬
(剑川县林业局,云南 大理 671300)
1 自然条件
剑川县具有非常适应白芨生长的生态环境,剑川县高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白芨种苗的驯化和培育繁殖方面技术已相当成熟,为当地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种苗来源,促进剑川县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解决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1 气候特征
剑川县属于暖温带,冬干夏湿的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以及青藏高原大陆性气候团均作用于此,因此形成春秋相连长冬无夏,雨热同季,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2.2℃,最热月平均气温18.9℃(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4℃(1月),年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10.7℃。年降水量759.2mm,雨季(5~10月)降水占92%左右,干季降水占8%左右。平均相对湿度为71%,绝对湿度10.38。年蒸发量1285.5mm,>降水量,全年有霜日169d,无霜期196天,年日照时数2439.8h,平均干燥度0.76。符合白芨种植对环境要求: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1.2 白芨生物学特性
2 育苗技术
白芨引种驯化及规范化种植已成为解决白芨自然资源匮乏、提高内在品质的必然选择,白芨的引种驯化及其规模化种植与示范势在必行,种子繁殖技术主要是野生白芨种子细小、出苗率低、生长缓慢、成本高,目前在生产中应用不多。而根茎繁殖技术方法简单、容易、繁殖速度快、成本相应较低。因此本次采用根茎繁殖技术。
2.1 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深翻土壤20cm以上,施入厩肥和堆肥,施农家肥1000kg/667m2,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1次,把土整细、耙平,苗床宽150cm。
2.2 育苗方法
采用根茎繁殖技术,将白芨挖出后,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3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30~25cm,深5~6cm,按株距7cm×9cm放块茎1个,芽向上,填土,压实,用种量500kg/667m2。3月种植,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发芽,9~10月倒苗,挖出来分株,预计可出圃250万株种苗。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主要以人工除草为主,每年进行4次,第1次3~4月苗出齐后,第2次5~6月生长旺盛期,第3次8~9月,第4次冬季倒苗后。具体是6月初雨量增多,廖科、菊科、禾本科杂草生长势较强,往往与白芨争营养,而会严重影响白芨块茎正常膨大,故必须在6月初及时细心用手工拨除1次,若6月中上旬上述杂草仍不能控制,则必须再次细心地手工除草1次。7月初气候利于廖科、菊科、禾本科杂草生长,往往杂草与白芨争营养而影响白及地下部膨大,故必须在7月初拨除上述杂草1次,并同时追施白芨专用肥(用量为30kg/667m2),若7月初仍不能控制,则再次细心地手工拨除杂草。8月初菊科、禾本科等杂草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双旺阶段,其生长势较强,往往易与白芨争营养而影响白芨地下部膨大,因此,8月初必须细心地手工拨除杂草1次。
3.2 施肥
每年追肥3次,前2次在中耕除草后进行,以猪粪水最好,第3次8~9月,可用过磷酸钙与堆肥堆沤之后,撒在畦上,结合中耕,混入土中。
3.3 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早晚各浇1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时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 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
5 出圃
2016年10月地上茎枯萎时,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分检,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进行种植用种子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