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对茶马贸易的影响
2018-01-19朱晟坤
朱晟坤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670)
茶马古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是一条完全用人与马的脚力踩出来的古道。茶马贸易就是这条古道上是用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起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几千年来,通过这条古道的藏、纳西、哈尼、普米等民族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往来。茶马古道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茶马古道兴起于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及周边的地区其,经历了不同的原始形态,如:直立人、早晚期智人、新石器直到马帮古道等,是茶马古道兴起的必要条件。从狭义上来说,唐朝时期,在这条古道上,茶和马匹是贸易的代表性,故被称之为茶马古道,并延之明、清代[1]。
1 茶马古道对茶马贸易的影响
1.1 唐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我国茶叶的种植已经非常普遍,并且茶叶也传到了当时的吐蕃。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以后,饮茶之术被大量僧侣传到了民间,茶叶很快成了藏民族的一种全社会、全民族的习俗,并在大众中成了燎原之势。同时,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茶叶贸易政策,如:允许交马、互市,实施了茶税和“榷茶制”。并且唐朝严禁私茶贸易,其目的就是要将茶叶的经营置于官府的垄断之下。至赤松德赞时期,茶马贸易开始发展起来,藏族以马匹大量换取内地的茶叶。并且吐蕃还派专人负责经营汉藏茶叶贸易,来增强对茶叶贸易的管理。唐蕃双方都非常支持这种互惠互利的茶马互市。如:到吐蕃王朝瓦解时,双方往来使团的人数多者50余人至百余人,使臣来往多达191次。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茶马贸易地区扩散到了西部大部分地区,贸易形式主要是“贡”、“赐”的形式,这为宋朝时期的茶马古道奠定了基础,宋朝政府对贸易的经营和管理不健全,贸易数量呈急剧扩大的态势,属于形成和开拓阶段。
1.2 宋朝时期
北宋时期,茶马贸易形式有:宋政府在沿边各地,设立了茶马司,广招良马,并招募很多蕃商,政府高度重视,官方交换主要以朝贡和赏赐为主。如:唃厮啰与北宋政府以“贡”与“赐”名义进行大规模的茶马贸易,在90年间,双方的贡赐贸易共进行了39次,唃厮啰为北宋运来了马、珍珠等物,而宋朝回赐了茶、金银和衣着等物,从1008年至1098年,有11次以茶、马进行纯粹的贸易,茶马贸易进入兴盛时期。同时,茶税成为北宋政府开支支柱,并且宋朝还通过设置茶马司管理茶马贸易,实施了一套更为严厉的榷茶制度,茶叶贸易的巨额利润,增长了茶税的收入。到了12世纪初,茶马贸易更加频繁。到了南宋时期,政府恢复了茶叶的自由买卖,对茶马贸易进行了变革,罢免了川茶官榷,变茶息为茶税,为明朝茶马贸易的“金牌信符”制度奠定了基础,改榷茶制为茶引制。
1.3 元朝时期
元朝时期,统治者建立了自己完善的马政制度,同时,马淡出了原来的角色,统治者采用了“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藏之策,极大地吸取了唐宋以来畜牧业的经验。但是由于茶马贸易嗲来的巨额赋税,元朝仍然重视茶叶向藏区的销售。并且元朝时期川西、滇西北和西藏的茶马古道得到了大大延伸,统治者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非常重视对古道的开拓。
1.4 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健全了茶马贸易制度,茶马贸易内容及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营管理更加严格,是汉藏茶马贸易的极盛时期,茶马贸易具有了经济和政治关系,巩固了其对西藏的统治。在制度建设方面,明朝制定了“茶课司”、“诸番恋贡市之利,且欲保世官”的治藏之策,大量设置茶马司。并且明朝还制定了茶法,禁止私茶出境,对违法者处罚非常严格,“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议者立论死”。另外明朝还设立了茶课,“民所收茶,官司给直买之。”在贸易方式上,明朝时期政府贸易、朝贡贸易和私茶贸易主要有三种,其中政府贸易是明朝茶马贸易中一个不同于前代的显著特点。其中一种是对藏区收取马税,并配以茶的制度——差发马制度。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制定了“金牌信符”,来防止在边各官吏利用职权假朝命,这是一种由明朝政府颁发给纳马藏族部落的一种铜制牌状凭证,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通过茶马司进行贸易。同时虽然明朝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禁止私茶贸易,但是后期差发马制度废除以后,明朝的私茶贸易却一直比较兴盛。另外,明朝时期,古道也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明朝开辟了自碉门至昂州逾大渡河至长河西的碉门路茶道增强了与长河西、朵甘思各部的关系,并与昂州设卫加以保护,方便了茶叶运输。成化三年到六年,四川也成了边茶的主要产地,并形成了黎、雅、碉、门、岩州、松潘五大茶市,成了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区。根据相关统计,从1490年到1601年,明朝以甘、青、藏的茶叶为主进行茶马贸易仅四川、陕西等地行销就达到了30万至80万斤[3]。
1.5 清朝时期
清初,国内动荡不安,清朝承袭了明朝的制度,继续推行了茶引制,实行了官茶“储边贸易”、商茶给予“茶课”,并在四川、云南、青海等地,增设了过巡视茶马御史。清朝还实施更为严格的贸易措施,来保证茶马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并且清朝还对四川茶叶贸易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来改变官茶贸易的逐渐萎缩将四川茶定为三种专岸,变“茶引制”为“引岸制”。南路边茶是以雅安、天全、名山等五县所产茶专销康藏地区;西路边茶是以灌县、大邑等地所产的茶行销松潘一带;专销内地的茶叶成为“复茶”。茶马贸易的地区拓展打了云南,云南茶大量销往藏族地区,并成为主要的茶马贸易区,地位日渐提升。四川在清朝茶马贸易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康熙三十五年,四川的打箭炉成了西陲重镇,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使得边茶市场由雅安碉门深入到藏区。乾隆时期,川、滇、藏地区的茶马古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松潘发展到了川西北、甘青乃至蒙古的西路边茶集散地,滇藏线有三条路线可从丽江到达德钦。而川藏道也形成了南北二路茶道,昌都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是滇藏、青藏交通的总枢纽,是两条川藏茶道的汇合点。总之,清朝前中期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继续发展的时期,到了清朝后期,茶马贸易主要角色的马逐渐淡出,为了解决马匹的来源问题,政府在藏区和其他民族地区建立了马场。
2 茶马古道和茶马贸易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茶马古道具有瑰丽的自然资源,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茶马古道和茶马贸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茶马古道与贸易虽然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茶马古道的内涵并没有消失。如: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茶马古道以其独特的风景文化和民族文化风俗,依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成了一个吸引人的重要元素,不但有助于保护古代文化,还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并且政府也为这些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当地文化的对外传播。另外,茶马古道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各种新型的贸易形式代替了它。如:在青藏铁路建成之前,川藏公路等内地与西藏之间就是通过川藏公路进行联系,其是沿着川藏茶马古道修成的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时,随着改革开发不断的深入发展,现代交通工具取代了以前的人力马力,这为茶马古道提供了多样的运输形式,使得经济贸易更为快捷方便,但是其内在的加强各个地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现代经济贸易也需要像茶马古道贸易一样,在各方势力之间不依赖于自己的固有经济模式,更加主动的吸取和引进其他经济形式,力求在与其他经济实体之间产生更多的碰撞与摩擦,从而在全球化经济下,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生存和竞争空间。
[1]袁志丽.茶马古道的历史解析与价值探讨[J].福建茶叶,2016(3):56-57.
[2]李飞.茶马古道生命周期与空间演化研究——基于廊道遗产视角[J].中国名城.2017(1):65-70.
[3]黄俊棚,龚伟.论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关系——以“邛人故地”为中心[J].中华文化论坛.2017(5):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