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实践
2018-01-19徐焱君
徐焱君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又称毛毛虫,普遍存在于我国林业中,是历史性的林木虫害,主要以食松针为生,素有“看不见的森林火灾”称号,是危害我国森林较大的一类虫害。程度较轻的松毛虫害会影响树木生长,发病程度较重的松毛虫害可造成树木枯死。
1 松毛虫的主要危害表现
1.1 危害林业资源
松毛虫主要影响树木生长,不仅影响马尾松,而且对其它类型的湿地松、黑松或杨树等也有较大危害。初龄松毛虫主要以幼虫聚集的方式生存,食松树针叶。随着幼虫的增长,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直到树木枯死。通常海拔200m以下丘陵地区,由于土壤贫瘠、林业郁闭度低、覆盖率小等原因,造成松毛虫害危害较大。
受松毛虫害影响,常导致松树果实减少,出现松针枯黄掉落现象,松毛虫在食取完松针后,还会影响松树出脂率。内蒙古地区松毛虫主要为油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这些松毛虫灾害爆发后,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常常造成大量树木受损。松毛虫病严重地影响地方林业经济,特别是对于经济林木造成的危害更大,不仅会影响林业户的生产积极性,还会严重影响林业产品数量和降低林产品质量。
1.2 危害人体健康
松毛虫如果防治不当还会影响林区人体健康,大规模爆发松毛虫不仅影响林业资源正常生长,还会传染给人类,在松毛虫爆发期,由于虫体或茧壳上的毒毛散布,因此,可能会对林间作业人员造成中毒。近年来,松毛虫发病率较高,而且青壮年树木发病率较高,常见症状有引起手足奇痒,严重的还有四肢肿痛现象,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大规模防治松毛虫而使用的化学药剂,还会对林区水源造成污染,影响林业居民的身体健康。松毛虫与牲畜接触后还会造成牛羊口蹄溃烂,重症者导致牛羊死亡。
2 松毛虫的主要特点
2.1 发生种类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松毛虫类型主要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其中油松毛虫主要寄生在油松树种上,年生1~3代,赤松毛虫主要寄生于赤松,有浅棕、褐色与灰白等颜色,1年1代。落叶松毛虫随着乌兰察布地区新树种的引进,也日益影响着当地的云衫、樟子松、落叶松等树种,这几种松毛虫在内蒙乌兰察布地区较为常见。
2.2 地理位置
由于乌兰察布地区与河北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草原毗邻,南部又接山西,乌兰察布地区的海拔较高,气温变化明显,虽然不利于松毛虫越冬繁殖,但是仍有规模扩大的趋势,影响林业发展。近年来,乌兰察布凉城县、兴和县、化德县在退耕还林与京津风沙治理工程中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得林业资源获得了较大发展,同时,也成为松毛虫发病的重要地区,这些地区也是乌兰察布松毛虫发生的主要地区。
3 造成松毛虫病的主要原因
3.1 林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内蒙古地区林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传统林业发展方式导致松林林相单一,集中连片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林地内的其它植被较为稀少,给松毛虫病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蒙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土地相对贫瘠,林业管理经营水平较低,没能形成有效的食物链,导致林木抗病能力低,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松毛虫病,很快就会出现灾害蔓延的现象。
3.2 林业经济水平较低
内蒙地区的林业覆盖率日渐提高,林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足。一方面当地林业居民没能认识到防治松毛虫病的重要性,不能在生态建设与防病治病方面加大林业管理投入,另一方面不少林业居民只注重短期效益,没能主动在防治松毛病方面进行必要投资,这使得林木生长不良,而且林木抗性相对较低,导致存在小灾无人管、大灾无力处理的局面,因而松毛虫未能得到有效治理。
3.3 缺乏协调管理机制
目前内蒙地区正在逐步推进林业所有制改革,林业规模化管理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集体林、承包林、国合林与股份制营林普遍存在。一方面导致松毛虫治理方式不统一,未能形成规模化治理效应;另一方面缺乏有效协调,存在着预防后其它强化措施跟不上的问题,由于不能控制松毛虫的虫源地,导致治理后虫害又迅速蔓延。
3.4 治理方式较落后
目前,松毛虫治理手段方式较为落后,内蒙古地区在林业科技普及方面能力不足,当前主要用于治理松毛虫的手段为化学药剂防治,使得松毛虫产生抗药性,而且破坏了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其它天敌治理、无公害治理与物理治理方式投入不足,影响了松毛虫治理质量,不利于提高防治的有效性,而且造成松毛发病周期缩短现象,因为治理方式不当,导致松毛虫病危害加重。
4 治理松毛虫的主要措施
4.1 营造混交林
大面积的单纯林是爆发松毛虫害的主要原因,给松毛虫防治带来了不便,营造混交林可以有效改善环境,完善林业生态结构,同时,有利于松毛虫天敌栖息,以便食取松毛虫。增加混交林比例,能够降低林内温度,营造较为湿润的环境,这不利于松毛虫发育,有利于降低树木染病机会,减少松毛虫成灾机率。因此,对于一些单纯的林木,可以适当营建其它树种,采用补植的方式优化林业结构,尝试应用林木隔离带,阻断松毛虫食源,以达到综合防治松毛虫的效果。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针对目标虫专一、高效低毒效果,可以达到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的效果,是维持林场生态平衡和有效灭虫的重要手段。首先,施用含有孢子菌的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等。其次,向地面喷洒白僵菌杀虫粉剂或采用低量喷雾方式,杀死低龄松毛虫。再次,使用人工繁殖赤眼蜂方法,从而使松毛虫卵无法正常孵化。最后,在林场内设置人工鸟巢等,以便于更多的益鸟食取松毛虫。
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仍是当前低成本且有效快速杀灭松毛虫灾害的方法,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应根据地方病害情况,在科学制定使用规划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药量、施药时间,以便于起到更好的杀虫效果,降低污染。具体可以使用3%敌百虫粉,也可以使用敌敌畏插管烟剂,但化学防治尤其要注意避免污染水源,采用此方法时远离水源地区。
4.4 人工物理防治
人工物理防治同样也是地区小规模防治松毛虫,初期治理松毛虫可以采用收购松毛虫蛹以及组织百姓摘茧出售的方式,调动百姓防治积极性。还可以采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诱杀,达到较好的捕杀效果。
4.5 提高营林管理水平
提高营林管理水平可以改善林分环境,提高地方森林控制能力。结合我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政策,可以在营造混交林的基础上,实施封山育林政策。同时,开展改造低质林活动,根据林业地利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建立有效的防控体系,在严防病虫越冬的基础上,提高春季防治力度,把林下防治作为重点。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森林防治承包机制,有效落实区域防控责任,全面提高承包防控水平,做到在统一规划下,科学实施防控工作,针对性解决林业松毛虫病问题。
5 结论
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要建立起完善的防治体系,在全面分析松毛虫病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松毛虫防治规划,综合运用生物、物理与化学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综合、全面、有效治理松毛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