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发热性疾病临床区别和诊断
2018-01-19朱兵封士军
朱兵 封士军
(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乡动物防检站 2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畜牧兽医站 222200)
临床上猪发热是指猪体温持续保持在40℃以上或昼夜温度差超过1℃,猪发热是最普遍的病理变化指标,通常要经历体温上升期、高热气、退热期3个过程[1]。能造成猪发热的疾病有很多种,临床上主要通过体温升高的程度和热型两种方法来进行区别诊断。
1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来区分
1.1 轻微发热
病猪体温在40~41℃,即高于正常体温1℃左右。此种情况常见于轻微的疾病或局部炎症及某些寄生虫病,如慢性猪瘟、副伤寒、胃肠炎、乳房炎、猪蛔虫病等。
1.2 中度发热
病猪体温在41~42℃,即高于正常体温1~2℃。此种情况常见于如胃肠炎、支气管炎、慢性痢疾和如猪流感、急性猪瘟等病毒性传染病或肺炎之类的局部器官感染病。
1.3 高度发热
病猪体温高达42℃以上,即高于正常体温2℃以上。此种情况常见于如流感、肺炎、猪瘟等急性传染病或大小叶性肺炎、急性弥散性胸膜炎、腹膜炎等广泛性炎症。
1.4 最高度发热
病猪体温高达43℃以上,即高于正常体温3℃以上,此种情况常见于如丹毒、炭疽、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等严重的急性传染病。
2 根据病猪发热的热型来区分
生产上每日对病猪定时检测两次体温,并将连续几天的体温记录联系起来,做成体温曲线,又叫做热型,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包括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不定型热4种[2]。
2.1 稽留热
持续多天高热不退,并且昼夜温差小于1℃,这说明致热原一直存在于体内并持续不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3]。此种情况常见于猪瘟、猪流感、猪丹毒、猪弓形虫病等严重的急性病症。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有精神沉郁,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四肢内侧、耳根皮肤有按压不褪色的不规则红斑。剖检可见淋巴结充血肿涨,切面有大理石状条纹。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急性病,多发于秋冬气温变冷时,临床症状有厌食倦怠,呼吸困难,张口呼吸且呼吸加快,眼结膜和鼻腔流黏液性分泌物。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天气候炎热时,临床症状有皮肤有棱形紫红疹块,按压后褪色,剖检可见关节肿大发炎和心内外膜出血点[4]。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多发于3~6月龄仔猪,常引起整个猪群发病,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皮肤有出血斑点,剖检可见淋巴结充血肿大、脾脏肿胀、小肠部溃疡等。
2.2 弛张热
昼夜温差大于1℃,但不降回正常体温。此种情况常见于急性猪肺疫、小叶性肺炎、胸膜炎、败血症、灶性化脓性疾病等病[5]。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毫无食欲,呼吸困难,流泡沫状鼻液,剖检可见肺部有出血点,且有明显的水肿和气肿,心内外膜出血。
2.3 间歇热
正常体温和发热交替出现,发热几天恢复至正常再升温几天。发热时有多汗、战栗等症状,进入恢复期症状消失。此种情况常见于血孢子虫病、支气管炎、败血型链球菌病等[6]。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引起的多症状传染病,临床症状除了厌食精神沉郁之外,全身还有大面积出血点,以败血症、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
2.4 不定型热
发热时间和体温变化无规律,此种情况常见于如慢性猪瘟、慢性猪肺疫、慢性副伤寒等一些非典型疾病。由于此种情况较少且不典型,故本文不展开介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疾病导致的猪发热和单纯性体温升高是不同的。猪发热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导致猪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发生紊乱,产热过多而散热抑制两者不协调引起的,单纯性体温升高是动物在日光下暴晒时间长或环境气温过高及剧烈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体温升高,通过改善环境或停止运动,体温可以很快恢复至正常,因此在诊断时要做好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