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的汉译英策略研究

2018-01-19仇继锋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文性书法作品茶文化

仇继锋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茶文化”与“书法文化”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前者被人称为“国饮”,后者被称为“国粹”,并且互相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交织、交融、对话关系。长期以来,茶文化一直承担着我国文人雅士阶层提升人生修养、人生境界的一种文化纽带责任,并且在我国还有全民推广茶文化的群众基础。在新的“一带一路”战略展开的背景下,我国茶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主要供给侧结构改革任务就是全方位、全向度、全渠道、全受众地传播茶文化,并且将茶文化产业与茶叶产业深度融合起来发展。

1 新常态下创新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汉译英策略的主要起因

在本文中,“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指的是与我国茶文化有关的经典茶诗、茶词、茶成语、茶典故、茶文学作品、茶俗语、茶道、茶艺等的书法展现形式。在当前我国茶文化产业内涵不断朝向茶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衍生品拓展价值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经典茶文化符号的翻译创新具有重要的历史动因:

1.1 茶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要求茶文化传播的精准化

“茶文化产业”是以茶叶实体产业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体验”为实现形式的新型产业。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认识相对具有肤浅的性质,将茶文化产业对外传播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大水漫灌”式的泛化传播的方面,忽视了不同受众主体对于不同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偏好。当前,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呈现出“实体产业+虚化传播+实际体验”这种新的趋势,如何在对外茶文化的传播格局下精准地实现文化传播力、塑造茶文化软实力、使国外受众可以精准地把握我国茶文化的内在内涵,需要从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类文本资料汉译英的创新入手。

1.2 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是我国茶文化功能拓展的亮丽名片

从唐朝以来,我国书法界对于茶文化类体裁的经典书法作品就不乏精品,例如唐朝怀素和尚的《苦笋帖》、北宋蔡襄的《茶录》、《精茶帖》、《思咏帖》、苏轼的《新岁展庆帖》、《啜茶帖》、《一夜帖》、黄庭坚的《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米芾的《苕溪诗帖》、赵令畤的《赐茶帖》等均是闻名天下的知名茶文化书法作品,代表着我国古代书法界“以文书怀”的情节。在当代对外茶文化的传播中,我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茶文化功能拓展”十分重视,认为茶文化的功能拓展本质上是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行为,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方式。

1.3 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翻译创新成为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围绕着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不同定位,大体上可以将英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English for Liberal Education,是一种主张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综合运用和思辨能力,不将塑造特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而后者则指的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的是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某种特定的应用语言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的理论模式。在我们看来,无论何种导向的英语教学倾向,都应当从“英语文化”角度入手开展教学创新,即洞穿英语语言这种工具形式,走向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模因等开展教学。

2 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汉译英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的模式之争当中,“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两种分歧无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究竟采用何种教学因应策略,需要结合特定的文本、特定的翻译实践进行评价。以本文关注的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之翻译来讲,由于这些经典作品本身具有很多特殊性,这就导致了这种题材的文本翻译既带有“通用英语”(茶文化)属性,又需要借助于十分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技能(如文言文)予以实现。具体来看,我国茶文化经典书法作品翻译面对的特殊性表现如下:

2.1 表达字体的文言文化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社会官话、书面化等表达方式的集合。一方面,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凝练性强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古今文字实践的差异很大,很多茶文化书法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具有难以理解的特点。因此,区别于当代白话文的表达体系,茶文化书法经典作品表达字体上的这种文言文属性给翻译带来了极难的挑战。例如,我们以黄庭坚的《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为例,其写到的“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压声喧万壑雷……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其中的“新香碾”作何解?“到云来”又指向何义?这些作品本身带有十分强的语境特点,翻译起来具有十分特殊的语境。

2.2 文本与文本的互文性强

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历朝历代之间的茶文化作品之间带有明显的继往开来、承继、互文的特点。在这里,所谓“互文性”指的是特定的“语篇生成过程中各种语料相互交叉,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异质的特性”。茶文化文本一个重要的互文性洞见可以从我国茶文化书法作品中得出,例如自唐朝以来的所有著名的书法作品基本上都和陆羽的《茶经》存在某种文化内涵上的互文性,体现出我国书法界注重用典的特点。因此,在翻译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地穿透表层的文字语言符号,回到文本背后的“互文性文化脉络”上去。

3 茶文化类经典书法作品的汉译英策略建议

3.1 归化翻译策略

所谓归化翻译(Domestication或Naturalization)指的是以目的语言(target language)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文化价值偏好等对源语(source language)进行转换的过程。归化翻译的优势在于可以确保西方受众在自身的语境中对文本的理解与我们在汉语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相一致。这种归化翻译策略适用于那些书法内涵和含义与西方语汇等近似、无需大程度转换的文本,以“尚意书风”一词的翻译为例,我们可以借用西方书法或美术领域的类似概念进行归化翻译,将其翻译为“expressionism in China calligraphy”(中国的表现主义艺术手法),因为在西方翻译界,“expressionism”便是一个类似于我国“尚意书风”这种概念的文化符号存在。

3.2 语篇衔接翻译策略

语篇衔接翻译策略指的是综合考量文本内在的互文性逻辑、跨文化交际的认知逻辑、文本形式上的押韵性逻辑等进行翻译的一种策略,旨在避免翻译工作出现那种仅仅注重语言形式、忽视语言背后的文化模因等问题的一种系统性翻译策略。对此,在翻译茶文化的书法作品时,需要综合结合书法作品的内涵衔接、语义衔接、押韵性衔接等进行综合翻译,可以灵活采用增译法、意译法、图注法等增加茶文化书法字体的内在语篇衔接性。

4 结语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内,我国茶文化类的经典书法作品即便是不通过英文翻译,在诸如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也存在着广泛的文化交际、文化对话可能性。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延伸、我国茶文化传播不断国际化的深刻背景下,只有将其成功地翻译为功能对等的英语才能最大化地达到借助茶文化帮助茶叶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才能为我国茶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化品牌塑造、品牌忠诚度塑造提供一种语言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几千年积淀的茶文化文本之翻译才刚刚开始,这些经典的茶文化文本集中性地展示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等,未来只有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翻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中国梦”的实现。

[1]龚永新.茶文化产业是这样提出来的——对茶文化产业内涵的揭示[J].广东茶叶,2010(3):36-38.

[2]龚永新.文化.创意.体验——兼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构建[J].广东茶叶,2012(5):4-6.

[3]张海明,桑紫林.ELE还是ESP——透析大学英语定位之争[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4):42-46.

[4]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2):360-361.

[5]胡慧.从互文性看文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界(双月刊),2006(5):205-209.

猜你喜欢

互文性书法作品茶文化
书法作品选登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再议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