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助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2018-01-19张宏伟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茶农供给茶叶

张宏伟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 510091)

2016 年中央提出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也就是从供给和生产端着手,通过释放生产力,提高竞争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是新形势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强化竞争水平的主要措施,也是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我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把弘扬茶文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培养龙头企业。近些年来,茶产业市场混乱,茶农收入锐减,根据消费者反映,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市场需要安全、优质的茶叶,因此,茶产业供给侧机构性迫在眉睫。在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融入金融手段,可以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1 供给侧改革概述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主要目标是提升供给质量,利用改革手段对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等开展全方位调整。在密切结合生产供给端的前提下,对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启动内需,深化改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深入,事业单位纷纷对财务内控管理不断健全,希望可以获取更加有效的财务信息。

供给侧改革将提升供给质量作为出发点,将创新引导与深入改革作为指导思想,科学调整欠缺合理性的要素配置结构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为了供给结构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提升时效性与灵活性,进一步提升社会要素生产效率,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1]。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补一降”,具体表现如下图,基于供需角度实行结构性调整,创新性调整供给过程,逐步提升科技因素在供给侧中的重要性,最终提升供给效率。基于物流行业分析可知,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便是改进供需链,也就是从技术设备、业务发展模式实行科学调整和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茶产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任务

2.1 茶叶供大于求,产能过剩

近10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9年内茶园面积扩大了2倍,年均增长10.06;同期,茶产量也相应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21.58%。相较于快速增长的茶产量,茶叶消费能力明显不足。2015年茶产量是225.9万吨,整体销售量仅为176万吨,茶产业全国产能过剩已经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虽然有些地区茶产业发展较好,但是逐步提升的茶产量,未促进产值的提升。根据农业部提供的产茶省份数据可知,2016年18个产茶省份茶总产量相较于上年增加了8.88%,相应产值增长了19.85%。产量和产值增速偏离,具体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茶叶出现了严重的滞销,或许是价格增速较低,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说明茶叶销售困难重重,产能过剩问题严峻。

2.2 茶叶产品结构失衡,供需不匹配

虽然我国近年来都在不断调整优化茶叶产品结构,但还是不能符合市场需求。在六大茶类中绿茶占据半壁江山,虽然绿茶产量和销售份额都是第一,可是2016年全国绿茶产量占比为64.14%,销售份额为54%。产量和销售份额比例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市场没有完全认可绿茶。出口是否可以消化这部分差额?2016年绿茶总产量143.8万吨,国内市场销售93.28万吨,虽然茶叶出口总量中绿茶占84%,但是绿茶仅有27.2万吨的出口量。很多企业和批发商已经开始被迫存量,这一趋势还在扩大。可见,虽然绿茶有保健优势,但是产品供需依然出现了差异。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形成了更加强烈的茶叶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全球最大茶叶品牌立顿的优势在于产品类型和口味极为丰富,凭借大量的产品系列吸引不同群体的购买。

反观我国茶叶发展情况,虽然在开发茶产品上成效显著,但是依然出现了明显不足,即人们需求无法满足。这直接导致国内茶叶发生被动存量现象,与此同时茶叶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茶叶进口总量是2.3万吨,总量与金额分别增加了15.1%;2016年由于国内外市场冲击,虽然降低了增速,但是进口总量依然保持2.34万吨,总量与金额依然呈现增长趋势。

人们消费茶叶需求越来越受到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问题。虽然绝大部分厂商安全意识较强,也在努力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可是一部分小厂商,生产水平有限,缺少有效的技术措施,无法严控农药残留等质量问题。

2.3 市场营销滞后,市场占有率低

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中心目标是不断提升农业竞争水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需要对产品结构积极调整,关键是通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前茶产业供给侧改革需求迫切,主要是由于茶市场营销滞后,市场占有率较低,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产品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能力不足、互联网渠道分流、消费模式改变及成本激增,传统茶叶销售渠道面临严峻考验。据调查可知,当前国内茶叶市场依然集中在线下,包括以零售为主的企业专营店和普通个体经营店,以围绕大宗茶批发,兼顾零售的茶叶批发市场,以零售为核心的超市,此外还有茶楼等。由于茶叶销售渠道单一,直接影响了市场认同水平。

2.4 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严重压缩利润空间

茶叶生产成本增加。最关键的是人工成本。手工采摘茶叶,消耗大量劳动力。比如,绿茶需要芽头小,一斤绿茶需要芽头至少5万-6万,一个采茶人员工作一天采摘的鲜叶尚无法制作一斤干茶。随着茶叶产地大批年轻劳动力外流,采茶工年龄较大。茶叶经营者需要支付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另外,还有加工茶叶所需的成本。有茶企做过调查,市场情况不佳时,卖茶利润甚至无法为工人支出薪水。

茶叶营销环境出现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茶叶市场画地为牢。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宣传本地区茶叶,一定程度对销售与推广外来茶造成限制。二是标准缺失,良莠不齐。虽然茶叶存在一定标准,可是贯彻落实这些标准却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茶叶标准定性难;一般消费者很难判断茶叶好坏,造成一部分商家以次充好。三是消费者信任流失。茶叶品牌混乱、规模相对不大,容易形成以次充好的柠檬市场,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度。四是过度的茶叶包装。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过度包装使商家增加成本,有一些商家则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整个茶叶行业造成损害。

3 金融科技助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

3.1 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开发茶叶加工产业链

对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不断重组与优化,构建多种所有制统一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金融合作网络,将金融服务提供给茶农,同时根据茶农需求为其提供配套服务。逐步推动存量网点经营模式转型,通过“互联网+普惠金融”方式增加网点,推广使用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解决传统银行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一是集约化种植。借助合法的机构组织分散种植的茶农且与其签订合同构建生产原材料基地,大力推广集约化种植,科学管理种植,提升茶叶加工原料水平。二是构建企业集团。利用控股和参股等方法,茶企可以和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共同建立现代化企业,拓展经营规模,对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茶产业资产市场化,帮助金融生态健康发展。通过金融市场价值聚合资金与规避风险的功能,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与茶企资产适合的市场化举措。四是分散金融风险,提高茶产业整体信用水平。通过当地政府出资参股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更好为茶企提供融资担保。同时,保险机构创新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五是保证合理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尽量减轻负担。增加核查力度,保证贯彻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少利息支出。适用集体担保谈判模式,降低担保所需的资金。

3.2 优化茶企金融长远战略,促使资金供需双方共赢

一是资源来源广域化,在广泛范围内调动资金。积极发挥金融机构支持作用,做好有关宣传与推广工作,吸引各地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融资业务。同时,努力引进外地投资者,从而提升茶企综合实力。二是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对筹集金融产品所需资金不断创新。兼顾间接与直接融资,在不断增加信贷部门支持力度的过程中,联合利用银行票据、企业集合债券、贴现等方式对资金有效筹集。鼓励金融机构与茶叶合作创新产品服务,为各种类型的茶企科学编制方案。

3.3 加强合作,补齐体制短板

一是充分体现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动作用,通过制度保证合作,建立健康的发展环境。二是不断创新投资机制,建立投融资度多元化新格局,对各种涉农资金不断优化与整合,吸引社会资本与茶农参加投资,支持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银行对茶叶基础设施加强投放力度。三是研究通过涉农、扶贫专项资金对社会资本积极撬动,针对茶农经营中出现的风险构建补偿基金会,向茶叶市场引入金融与社会资本。着重发展农业科技、市场流通体系,推动传统茶叶现代化发展。

3.4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茶企健康发展

在我国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茶产业获得巨大进步。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坚持发展绿色、有机茶,大力推广茶-林生态种植模式与畜-沼-茶生态循环种养合作方式,从源头把握茶叶质量安全,进而全程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宣传推广绿色安全、有机肥代替化肥、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技术,降低使用农药化肥量。提高茶园利用资源效率,推广应用大宗茶机等实用机具,不断提高机械化茶叶生产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利用绿色金融思想助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到下列创新:一是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三农体系,不断增加支持绿色信贷的力度,把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节水循环农业、茶叶废弃物资源化应用等作为三农信贷业务的发展关键。二是创新推出绿色、债券、三农保险等新型金融工具,对茶叶产业绿色金融融资系统有效扩充。三是科学建设助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商务部、专业市场密切合作。

3.5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开发试茶金融产品

3.5.1 扩大担保品范围,创新担保方式

一是对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担保方式努力探索。二是结合茶叶生产周期制定贷款期限,借助对农业信贷利率适度调整等方式,降低茶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以及茶叶收益不确定性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形成的高风险性。对金融产品持续创新,努力推进融资方式,帮助优秀茶农与农业合作社健康成长。同时,金融机构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时,围绕金融服务站,向茶农普及金融知识,避免茶农陷入高收益率的陷阱,对群众资金安全有效维护。

3.5.2 创新服务模式,为茶企提供金融综合服务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的主动性。为茶农与茶企增加授信额度,优惠优质贷款客户利率,将一部分增值服务如理财、投资等提供给茶企。二是与茶农密切联系,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及时找出问题,完善金融服务形式,努力达到茶农需求,推动金融机构与茶叶产业统一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大力支持茶叶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经济,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强化信息沟通,有效对应服务链条和茶叶产业链的吻合度,为茶叶产业链中的生产、销售和运输环节提供高质量服务。

3.5.3 灵活开发与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一是对目前金融机构先进的网络设施科学应用,开发中间业务。二是合理开发商铺房屋按揭贷款、营运车辆贷款等生产经营特点的业务类型,与市场需求有效适应。三是结合各类经营模式、不同发展时期茶企资金需求特性,推出与之对应的金融产品。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深入挖掘网上银行,不断扩展茶农申贷渠道;努力建造茶叶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尽快建立互联网+茶叶网络销售平台,提高茶叶产业信息化水平。初步尝试建立手机银行户户通工程,推广宣传电子化服务手段将基础业务如小额存取款、转账等业务提供给茶农。做好宣传普及网络金融工作,鼓励百姓应用网络金融产品,指导服务对象实现网络购物和周转资金等。

4 结语

金融科技助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牵涉到农村经济,间接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不能简单利用一种独立的观念进行指导,同时严格遵守系统安全原则,积极建设茶产业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推动茶产业低成本发展。

[1]孙道伦,罗晓燕,甘勇,等.推进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茶业大市向强市转变[J].中国茶叶,2017(10):4-5.

[2]顾公新,朱飞鸣,刘长洁.浅谈安徽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思路及对策[J].茶业通报,2017(1):9-11.

[3]周国富.树立新理念推进新发展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茶业创新发展的思考[J].茶博览,2017(6):23-29.

[4]党国英.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农业竞争力[J].青海农技推广,2016(2):1-1.

[5]钟真.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2(1):79-92.

猜你喜欢

茶农供给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老党员“卖”茶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早春茶”开采
香喷喷的茶叶
茶乡人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