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带动整合资源构建“三位一体”新模式
——梅河口市农技协种植合作社社会助乡事迹

2018-01-19省新农村办

吉林农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农技协服务站三位一体

联合社成立于2009年12月,下设村级农技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2个,发展社员232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鼓舞下,合作社紧紧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农村党建社区化志愿服务发展合作社新途径,构建村党支部+村级科普志愿服务站+村级合作社的“三位一体”新模式,为职业农民自愿加入村级合作社搭建平台,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补齐分散经营短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为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衔接问题,2004年,由退伍军人王文学牵头,成立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协会成立以来,他走村串户,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农民加入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委组织部的帮扶下,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会迅速发展壮大,由最初的几户农民入会,发展会员1万多名,组建分会216个。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发放肥料、统一药剂防治、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经营方式,把长期处于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联合成为一个整体闯市场,缓解了单户小生产与社会大生产、千家万户的小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的话语权,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新型平台。随着协会的发展壮大,2009年,在协会内部,把一些综合素质高、思想超前、发挥作用突出的会员选拔出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探索合作组织新模式,构筑为农服务新平台

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引领农民闯市场。先后开展了35次调研,跑遍全市19个乡镇,200多个村,分别走访了村两委成员、村级分会会长、党员、退伍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种粮大户等会员农民,了解了他们种田难、卖粮难、生产发展资金难的“三难”问题。举办了5期村级分会领导“三位一体”培训班和27次会员培训班,印发“三位一体”宣传材料。为实施“三位一体”奠定思想认识基础。采取因势利导、试点先行的原则,由乡镇党委推荐,市委组织部同意,在19个乡镇选定19个试点村先行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建立“村级科普志愿服务站”,并由村党支部加协会、村科普志愿服务站共同发展创建村级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加协会政治和组织优势、服务站引领和服务平台优势、合作社经营组织优势和农民劳动力优势,将三方优势结合起来,使党支部、服务站、合作社三力合一,构建“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架起了桥梁,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有效对接。

三、完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一)加强党建带动“三位一体”新模式。在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党委的支持下,成立吉林省农技协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党代表责任制,加强党组织对合作社的指导,强化合作社社员利益分配原则,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实施党员、退伍军人引领行动。充分发挥党员、退伍军人引领带动作用,普及农村科普知识,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普素质,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用人才。牛心顶镇自兴村党员王晓强,组织社员在果树下养鸡,鸡粪发酵成为有机肥,种植玉米水稻,发展种养生态循环农业,申请银行为合作社保障发展资金120万元,解决了合作社成员生产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实施智慧农民志愿服务引领行动。建立村级科普志愿服务站+新时代传习所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意识,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志愿互助精神,建立农技协村级合作社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托管引领行动,开展全部或部分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资供应、农机租赁、粮食收储、科技培训、银社信贷、结对帮扶解决社员生产生活需求,建立专业合作社农资、技术、产品供应链。吉乐乡卧龙村党员王兴春,以党代表的身份成立了卧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全部或部分环节托管600亩,农民每亩增收130多元。

(二)建立多方合作共同推进工作机制。农技协联合社主动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队、国企、院校、银行等涉农部门对接,与村党支部对接建立“支部+协会+合作社”的“三位一体”合作长效机制,每年举办冬夏两批合作社党代表、法人、社员培训班300人次;与部队对接建立“军地人才”合作长效机制,每年举办军事训练、农业科学技术科目培训班3期180人;与省国资委对接建立“吉粮农创”订单农业长效机制,开展农资农机粮食收储,指导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15000亩;与省农科院对接建立“院社合作”长效机制,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3000亩;与银行对接建立“银社合作”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每年为社员低息信用贷款1200万元。双兴镇庆胜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业生产托管种植玉米1200亩,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6人次,银社信贷35万元。曙光镇西太平村金作伟农场种植绿色水稻240亩,银社信贷28万元,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难题,年收入22万元。通过多方合作,整合资源,有效的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提升“三位一体”带农增收致富能力。在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农技协联合社党建工作,强化专业合作社党代表指导合作社运营发展,村书记、服务站站长、合作社法人及社员本着志愿服务的宗旨,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无偿为乡亲邻里志愿服务。在市农技协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村党员、退伍军人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指导农业生产托管种植面积15000亩,每亩节约农资成本12%(33元),节约农机费20%(40元),实用技术增产增收7%(77元),每亩增加收入150元;发展种植特色榛子树、李子树等品种3000亩,每亩林下养殖特色鸡100只,建立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每亩年收入6500多元。

猜你喜欢

农技协服务站三位一体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酉阳县农技协联合会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
璧山区农技协联合会开展脐橙种植实用技术培训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我省取得中国农技协两项转型升级项目试点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农技协发展步伐 鼎力湖北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