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与航空
2018-01-19
“战狼”无人直升机成功完成高原靶试
11月18日,在海拔4300m的青海格尔木试验基地,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战狼”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AV500W圆满完成了高原挂弹飞行和打靶试验,空中发射导弹精准命中目标。这是国产无人直升机首次在高原地区实现空中侦察打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机可适应高海拔地区、复杂地形环境飞行,可执行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任务,为国产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作业奠定了基础。
“战狼”是在AV500无人直升机平台基础上加装昼夜观瞄系统、武器系统,并对气动外形、旋翼系统、飞控系统等进行优化设计的一款轻型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其在平原地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500kg,在4300m高原地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30kg,可挂载小型激光制导导弹或机枪,最大平飞速度达170km/h,续航时间4h。
该型机体积小、隐蔽性强,高原性能良好、机动性强、部署方便,具备良好的侦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可对敌方轻型车辆、人员等地面目标进行精准打击,特别适合在高原复杂地形和环境中使用,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敌方火力范围之外的安全区域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控制,可有效保障作战人员安全,在未来战争及反恐维稳、缉毒缉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W.HK)
全国机场首个无人机防御系统投入试运行
11月23日,由白云机场联合广州海格亚华防务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个无人机防御系统——“苍擒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投入试运行。
随时可能闯入机场禁飞区域的无人机给空中监管、空中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苍擒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主要针对影响航空安全的无人机、航模等升空物体,可实现360°全防区侦测和预警,支持24h无间隔监控和记录,可形成一张覆盖机场关键净空保护区的隐形“天罗地网”。其由“防御式侦测预警系统”和“无人机干扰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防御式侦测预警系统”通过接收无人机图传和遥控信号确定无人机的位置,无需等待无人机升空,在无人机开机后3s内即可发现并准确定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无人机干扰系统”则通过自动调整电磁干扰频率和方向,根据检测到的无人机工作频率、方向等信息,实行精准电磁干扰,实现防控区域内无人机驱离和迫降,可实现8km范围的无人机监测、发现和跟踪,在空旷环境下有效范围可达13km。其还能够在不影响其它机场设备的情况下,在复杂的机场环境中(无论白天、黑夜或任何天气下)有效运行。 (W.HK)
11月14日,我国最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02组卫星通过出厂评审,预计2017年年底择机发射,发射后将与2016年年底发射的高景一号01组卫星实现在轨组网。卫星在轨组网后,其日采集能力可达到300万平方千米,可实现国内十大城市3天覆盖一次的能力,全球任意目标重访周期缩短为1天。
我国最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通过出厂评审
高景一号02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采用CAST3000B轻型敏捷平台。该卫星的分辨率达0.5m,可以达到分辨出汽车前后窗玻璃形状的精度。另外,该卫星可通过敏捷成像实现5条带图像拼接,也就是卫星每经过一个目标地区的上空,最小能看到0.5m的物体,最大可以覆盖60km×70km面积的场景。在目前500kg量级的卫星中,这一分辨率和幅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该卫星寿命为5年~8年,在国内的小卫星领域中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W.HJ)
ARJ21-700完成飞机溅水试验二阶段工作
11月24日~25日,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在西安阎良试飞基地成功完成了ARJ21-700飞机证后溅水试验(二阶段)设计优化审定试飞工作。
进气道溅水试验主要验证飞机在积水跑道上滑行、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发动机进气道可能吸入的水是否会对发动机稳定工作及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加装主起挡水板,避免主起鸡尾流进入发动机,大幅降低了发动机进气道在积水跑道运行过程中吸入水的可能性,提升了ARJ21-700飞机在雨天积水跑道上的运营能力。
试验飞机(104架机)按审定试飞大纲要求,以不同的起飞、着陆构型和滑行速度的组合,滑过跑道上专门为溅水试验构建的长130m、宽8m、水深不低于12.7mm的试验水槽,共开展了10次试验滑行,完成了全部试验点。后续待持证人提交相关试验数据后,将开展相关符合性文件审批工作。(W.HK)
我国成功发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
12月11日0时4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入轨。
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是中阿两国航天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也是阿尔及利亚首颗通信卫星,将主要用于阿尔及利亚的广播电视、应急通信、远程教育、电子政务、企业通信、宽带接入和星基导航增强服务等领域。此次发射的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测控任务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等共同完成。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8次飞行。 (航 科)
长征六号首次商业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21日12时50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2015年成功首飞后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本次发射采用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3颗“吉林一号”视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等特点,箭体全长29.3m,一级直径3.35m,二级、三级直径2.25m,起飞推力1200kN,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t。其首创“三平”测发控模式,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使发射准备周期大大缩短,可更好地满足微小卫星及商业发射需求。
本次任务发射的3颗“吉林一号”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主要开展高空间分辨率视频成像技术应用。 (W.KJ)
英国科学家研发国际空间站新载荷
英国科技设备研究理事会(STFC)的科学家将设计国际空间站(ISS)上使用的新仪器——TARDiS。该仪器不仅能够监测气候变化对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星球起源。其设计目标是使用太赫兹遥感来测量上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和星际介质发射的辐射,就气候变化对大气组分的影响提出新见解,还可用于拍摄太空图像、观测行星的诞生与演变等。
据悉,该项目由STFC管理的卢瑟福空间中心和牛津大学物理系共同领导,开放大学、利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STAR Dundee公司和空客公司共同参与。TARDiS的开发基于新颖、开创性的太赫兹传感技术,不仅将使科学家能够测量上层大气原子氧的全球分布,并了解这个地区如何影响地球的气候,也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星球的形成过程和宇宙的起源。 (W.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