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吉县生态发展模式初探

2018-01-19刘智博赵泽钞李伟黄佳琦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安吉县安吉生态

刘智博 丁 钒 赵泽钞 李伟 黄佳琦/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在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以来,安吉县抓住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机遇,突出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放大美丽品牌,将生态特色转化为后发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新常态中取得超常态发展,实现了“绿色崛起”。安吉县作为国家首个生态文明县,其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借鉴意义,可以为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针对性经验。

一、安吉县概况

安吉县,建县于公元185年,位于长三角腹地,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人,是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安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安吉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山区、景区空气质量更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三类标准。2016年上半年湖州市水气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安吉县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均为全市第一。中心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90.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达82个村;城市建成区面积27.9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3.9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6%。

近年来,安吉依托各方面生态及环境优势,使得自身从区域竞争的“洼地”一举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2015年GDP达到3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90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10元,真正实现了强县富民的战略目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安吉独特大胆、高瞻远瞩的生态发展道路。通过几任县委、县政府的协同努力,不仅甩掉了“污染太湖”“贫困县”的帽子,还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涵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二、国内外城市生态发展的情况

西方在研究生态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生态城市的建设。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在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研究会”,在其影响下,美国的海滨城市伯克利“生态城市”建设颇有成效。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度被认为是成功避免和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的范例城市,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交通状况、住房矛盾和公共文化艺术的政策,来激发城市的活力。克利夫兰是俄亥俄州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湖港,其市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生态可持续研究机构,研究生态发展过程中生态化设计、城市交通、历史文化保护、水资源利用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欧洲,“丹麦生态城市1997-1999”项目试图建立一个生态城区开发的示范性项目,在城市密集区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旨在建立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在地方规划和管理中把生态等因素结合起来,提高市民对生态的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地方生产活动。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交通政策提高了自行车通勤比例,改善骑车人交通安全、提高骑车速度和骑车的舒适感,使其成为一个自行车王国。

国内方面,叶玉瑶等在《山区县生态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东省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为例》一文中,提出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生态发展的基本线索,应始终贯穿于山区生态发展过程之中。文中尝试性地将上述四项内容融入到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中,以生态保护框架为基础,以产业多元化、城镇特色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于其他山区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曾鹏在《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出,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造成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在宏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我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国家对大城市群的定位不同,不同的战略定位影响其生态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无论城市群内部还是城市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尽快缩小各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发展能力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的综合层面和影响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的各个因素层面分别提出了缩减生态发展状况非均衡差异的政策建议。李静等在《安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践及其启示》一文中,重点考察了安吉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竹林产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安吉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得出:如果想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就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实现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于立等在《以新兴的乡村生态发展模式解决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探讨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安吉案例》一文中,探讨了在中国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创新和政策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通过规划导向的发展模式,在生产与消费互补的产业链基础上,一个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终于形成。这个模式的构成包括以下内容: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竹产业的发展,农业食品供给链,以及生态旅游(农家乐)。这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一种新的、内生型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该文的分析和研究说明,如果能够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具有创新理念的方式,在规划的引导下进行推广,安吉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相关动态的城乡“网络”,在中国具有发展的潜力。

二、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安吉县生态发展模式最明显的特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近二十年来,安吉县完成了由“铁腕式”的政策被迫走上生态发展道路向政府牵头引导、全民参与的积极行动转变。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各项行动的下达实施,安吉县政府一直秉承“生态立县”的基调,坚持走生态发展道路,带领政府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及全县人民发展出独特的“安吉特色”。

自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以来,安吉县政府历任领导都坚持以生态发展为中心,制定相应的生态发展战略。安吉县政府先后推出实施绿色工程、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等一系列决议,并明确提出把建设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推动召开万人动员大会,以上带下,鼓励政府领导、企业老板和村干部参加,调动全员积极性,提早制定2015年基本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美丽乡村的计划。

(二)部门合作,量化职责考核指标

安吉县生态发展模式第二大特色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无论是“山青水净”“五水共治”“优雅竹城”等项目或计划,还是“520办公室”的成立与运作,安吉县所有涉及环保或生态发展的事项或决议几乎都牵涉到所有政府部门,安吉打造的是全方位生态发展模式。2016年安吉县美丽湖州建设工作任务书责任分解表下发的责任部门涉及环保局、发经委、农业局、农办、水利局、林业局、矿资办、卫计局、住建局、城管局、“520”办、气象局、公安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民政局、妇联、教育局、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司法局、法院检察院、财政局、科技局等二十多个政府部门,并且在年末有相应的综合指标进行考核,列入政府绩效之中。在这种严格考核的模式下,政府各部门联合办公,全力配合,因为有明确的权责清单,每个部门都恪尽职守,竭尽全力为安吉生态发展添砖加瓦。

(三)三产协同,重点支持低碳休闲经济

对于第一产业农业来说,安吉没有太多的土地和资源。如何利用现有的、仅有的资源,开辟出新的一条道路,安吉遵循和坚持“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效益,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产与三产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效益,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市民下乡,实现一产与三产协同发展。突出特色抓主导,夯实第一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特色现代农牧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大力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扩规模、增效益,构筑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四)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指那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地可持续发展乡村。自2008年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安吉县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切实破解三农问题。

安吉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街道、村落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形成了各有千秋、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鲁家村的家庭农场模式,引进了专业旅游公司合作,组织乡村旅游和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并依托自身优势打造18个家庭农场串联起来的大景区和高端农业综合园。溪龙乡白茶创意发展模式则是通过加强白茶的种植和培育,巩固加强作为安吉白茶主产区的功能,并利用白茶发展旅游业。高家堂村养生经济三阶段发展模式即是通过创建美丽乡村、整合资源丰富生态项目、将美丽乡村成果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三个阶段进行发展。天荒坪纯旅游发展模式则充分利用天荒坪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的经济模式。为避免同质竞争,天荒坪为各个行政村规划了不同的旅游主题,形成一村一品的观光带。

(五)营建生态文化,发挥民众主体性作用

安吉县生态发展道路另一特色是全民参与,主体性明显,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使全县形成了浓厚的生态文化,而百姓的主体性参与使得生态发展从“要我”到“我要”转变。通过在党校等干部培训基地开设生态环保讲座、在中小学普及环保宣传教育、开展生态文明法律知识进乡村进企业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深层次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围绕生态环境和竹文化,全方位挖掘弘扬生态文化,县级层面将生态文化深入到每个乡镇街道和企业,探索独特的生态文化,引领乡、镇、街道和企业特色文化建设;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乡镇、文明乡镇,小康村、生态村等创建活动,生态旅游收入年年创新高,通过实际的可见利益,促进百姓从心底接受、认同“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化建设再创硕果。

三、安吉县生态发展模式的启示

(一)政策主导型及招商引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

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规划各乡镇发展年度计划,“退二进三”、“接二连三”、打造全域旅游概念是安吉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新型城市化建设潮流中,在安吉看到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自身环境优势,吸收外来工商资本进入,又依据合理规划,实现生态经济的循环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本土化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人才、综合体及大型项目的引进对安吉各类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生态发展模式的内生型特征明显

安吉的生态发展模式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才能坚持走到今天。安吉县最早的农家乐源于天荒坪镇大溪村,以市场形成为主导,后来由政府进行引导规划。安吉不少农家乐都以农村社区为依托,自发抱团形成农家乐协会,共享基础设施及客源资源。政府有意无意的扶持给内生型发展模式留足空间,安吉乡村旅游基于内生型的主动发展使得乡村旅游能够做大做强。社会资本的积累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城乡发展内外联动更为明显。

(三)安吉县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安吉县多功能生态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城乡网络的密切结合以及生态供应链的有序延伸,在未来可预期范围内可持续性是明显的。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逐渐成长,为区域建设与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安吉县生态发展模式对区域发展或地方性发展的可复制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没有一种发展模式是可以完全复制的,但先进的发展理念可以为落后偏远区域的发展所借鉴。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生态优势,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合理规划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政府高效联动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才是关键。

(注:本文节选自浙江大学首届“策论中国”活动参赛作品《安吉县生态发展模式初探》,由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李金珊教授指导修改成文)

猜你喜欢

安吉县安吉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千年的回眸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