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实验”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2018-01-18季钟
季钟
[摘 要]以“摩擦力”一节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通过设置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定性体验”到“定量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摩擦力;体验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46-02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近年来,有关核心素养的文章很多,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值得探讨。也许,进一步强调“体验式”教学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依据物理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物理观念、实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从而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文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中“摩擦力”一节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具体谈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
一、学生前概念分析
在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内容是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的。从内容的设计看,在教材的主体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滑动摩擦力:①通过木块在木板上的滑动,引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②通过一个探究活动,体会摩擦力的测量,如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等,寻找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表达式;③在“信息快递”中设计了在匀速状态下,利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摩擦力;④“静摩擦力”则是安排在本章教材尾页的“信息库”中,属于知识拓展项。
二、学生潜在水平发展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研读,发现教材主要以“一动一静”物体模型为例,没有涉及“相对”运动情景,这将是高中物理相关章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从以往教学经验看,学生对“静摩擦力”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一部分原因是该力的“善变”,导致可能的情况较多,需要学生结合物体的状态和其他外力分析、探讨,二是该力的“不可观”性,使得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基于以上分析,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素材,充分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知、理解。
三、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1.影响f大小的因素和“相对情境”探究
定性体验:①在体验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挤压台面,先后两次分别是“轻轻挤压台面”和“尽可能用力挤压台面”,在此过程中同时要求学生的手要相对台面滑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压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②在体验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手”和教室课桌的台面(比较光滑)、午休用的毛毯;③由于影響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体验中,教师可以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得出控制变量法,并将其应用于上述的具体体验中。
上述的定性体验,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物品,再现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在本次体验中,也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实践氛围较浓。
图1
定量体验:①器材——木块、较光滑的木板、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细线、较粗糙的毛巾,按图1所示安装。②第一次体验——将木块直接放在木板上,用力拉动木板,这时从电脑屏幕上可以观测到一些数据,即表明了细线对木块有拉力的作用,说明有其他的外力(即摩擦力)需要细线上的拉力平衡,然后通过“二力平衡”可以判断出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③第二次体验——用毛巾把物块包住,重复上述实验,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数据比较,感知在相同压力下, f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④第三次体验——在物块上面叠放不同重量的物体,观测不同压力下,f的大小变化。
上述的定量体验,化“不可视”为“可视”,证明了f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为其表达式的得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相对”体验:①如图2所示安装相关装置,同时拉动两个物体,且使物块的速度大于木板的速度,感知f的方向;②将两个物体分别反向拉动,感知f的方向;③结合前面的“定性体验”和“定量体验”中f的方向的特点,请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图2
2. f 大小和方向的体验
定性体验:从不同方向轻推教室里的讲台(注:不要推着其移动),从“二力平衡”角度定性分析f大小和方向的特征。从而得出f大小和方向与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且在上述定性体验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关注“相对运动趋势”,为后面的难点突破打下基础。
图3
定量体验:①按如图3所示安装相关装置,不加任何水平外力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板刷的鬃毛基本处于竖直形状;②第一次体验——固定木板,对木板刷施加一个水平向右且逐渐增大的拉力,此时可以观测到鬃毛形状的变化,从而判断出相对运动趋势和感知f大小的变化、最大值的存在;③第二次体验——将木板放在一个尽可能光滑的桌面上,用恰当的力拉木板刷,使木板刷带动木板,观测鬃毛形状的变化;④第三次体验——拉动木板,且让木板带动木板刷一起加速,在不同的拉力下,观测鬃毛形状的变化。
上述体验中,通过不同情景下木板刷鬃毛形状的变化可以判断f的方向,同时结合物体实际运动方向、相对运动方向等,归纳得出f的方向特征;利用数字化实验的相关数据,可以定量感知f最大值的存在。
四、总结
从上述两个教学片段可发现,整个教学设计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了“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手边的物品展开体验,从而为后面的学习获取第一手感性认识;利用数字化实验,使实验数据具体化、可视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和感悟研究的科学方法,发展观察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使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建华.旧调重弹:用“教材”教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以“交变电流”为例[J].物理教师,2018(3):12-14+18.
[2] 李铁美.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