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
2018-01-18孙明
孙明
[摘 要]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难免会发生错误,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呢?文章分析了学生错误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并简要分析了教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错误;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43-02
学生的成长历程是与错误相伴而行的。就物理学习而言,学生的错误可能会发生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也可能是发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还可以发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呢?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分析学生错误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加工,进而将其融入物理教学过程中。
一、学生错误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多方面的,而且由于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的错误也是多样的。教师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个别性的错误予以纠正,另一方面,也要从共性特点着手,对学生的思维展开分析和研究。
学生共性的错误往往呈现为这样几个方面:(1)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对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造成干扰,比如学生在回答某些实验操作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时,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实这种做法对一些系统误差来讲,是毫无效果的;(2)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以至于他们无法充分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与外延,他们对相关理论的适用条件也没有把握好,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就有明确的条件,而且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是否守恒可能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3)对问题情境把握不准,或是在某些问题的条件分析过程中遗漏了关键信息,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对问题的处理产生失误,比如某些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是忽略重力影响的,如果学生将其放入其中一并考虑,显然会增加问题的难度,而且也可能导致问题处理的失误;(4)没有明确具体的物理过程,以至于根本就没有弄清楚问题的实质,就胡乱地套用规律和公式,比如在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明明只是某一方向的动量守恒,学生却直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而且过程中的机械能未必守恒,学生却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公式处理整个物理过程;(5)对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问题,学生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胡乱建立模型,这其实体现了学生在抽象思维以及信息提炼方面的能力不足,这是一个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6)很多物理问题情境,学生只考虑到某个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导致问题求解不够全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的问题中,周期性就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7)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上的缺失,也是物理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现在的考核,特别是高考依然是以纸笔测试为主,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实验操作又是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关注不够,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限制。
除了上述分析的原因以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等方面的不足,也会导致学生错误的发生,这些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加关注。
二、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当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我们应该注意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的关键节点。一般来讲,正确源自学生的一种模仿,是学生反复训练的结果,而错误则是学习者建构认知时的一种经历,它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进展过程的反映,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判断的习惯方式和思维特点,同时我们还能据此诊断学生的学习难点。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与错误相伴相随的过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和更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主动发现和研究,推动学生由错误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借此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归因处理,进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个别学生的错误发生是由于对相关概念比较陌生,面对此类错误,教师要创造机会,组织一系列有助于澄清学生认识,帮助学生厘清概念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加速度”这个概念为例,学生犯错的原因往往是在“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等物理量上出现混淆,针对这一错误,教师切不可在概念上翻来覆去地进行文字辨析,应该列举出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物理场景中辨析三个物理量的含义,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进行辨析和处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建构形象化的思维模型,进而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及时性和反复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人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劣根性,即“好了伤疤,忘了疼”,在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尤其是物理学习,这是一个很讲究体系性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及时更正错误,或是没有反复强化,他们很可能在对应位置产生漏洞,日积月累,这样的漏洞会越积越多,将成为学生无法逾越的鸿沟。比如,抛体运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如果学生在曲线运动这一块,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方法,那么当他们在处理带电粒子偏转时还会遇到问题,而且到时候问题的复杂程度和综合性还会更高,如果学生在抛体运动这个知识点上没掌握好,很可能导致整个面上的问题处理陷入僵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绝不是让学生纠正答案,将错误覆盖过去就了事了,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分析研究,由此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生成性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展示错误,引发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处理问题的细节展开分析,及时发现内在隐含的问题,如果学生的错误是个性化的,那么教师只需个别指导、点拨,但是如果错误具有共性,那么教师就要将这个错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明确问题所在,并彻底地纠正,这一点在高三阶段的试卷评讲过程中尤其重要。到了高三,各方面的工作压力都很大,很多教师在评讲试卷时忙于通报答案,忽视了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中纠正错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笔者认为,试卷要么不评,要评就要评个透彻,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将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明确原因,确认答案。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光滑的倾斜U形轨道上,其倾角为θ,一个质量为m的导体杆放在上面,能够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现在已知导体杆的电阻为R,轨道最下侧与导体杆平行的部分电阻为r,其他电阻忽略不计,现给导体杆一个向上的速度为v,如果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求导体杆上所产生的焦耳热。
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个易错点:其一是方法选择,即导体杆上升过程是一个变速过程,因此回路中的电流在变化,所以应该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其二是电路分析,即导体杆上的电热并非是整个回路的电热,这也要有所区分。针对这两个学生的易错点,可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处理,这样有助于他们彻底纠正错误。
2.设置陷阱,诱导学生暴露错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一些陷阱,将学生的错误暴露出来,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习惯于盲目地套用公式,针对这种情形,笔者设计问题: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现在司机进行刹车操作,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变速运动,求汽车在刹车后1.5s时的位移。学生在处理本题时,如果不考虑汽车刹车之后以停止为终了状态,就必然出现错误,这些错误的引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缺陷。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从错误中发现刺激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中,这样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責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