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方言词汇初探
2018-01-18陈曦
陈曦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河南灵宝方言词汇的历史地位和发展状况,通过将灵宝方言与普通词汇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灵宝方言词汇的特点。
关键词:灵宝方言;词汇
灵宝虞夏时属豫州,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于由于处在河南,陕西和山西三省交界处,该方言呈现杂交状态。灵宝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秦语)-东府小片。
一、灵宝方言的历史地位及发展状况
灵宝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灵宝方言分布在灵宝各辖区的角落中,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带有豫西方言普遍的语音特征。在声母方面全浊声,灵宝均读送气轻音;在韵母方面能充当韵尾辅音较少,在声调方面调类数目比较少,没有入声,平、上、去三个声调几乎变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
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影响,灵宝地处三省的交界状态等方面因素,灵宝方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尤其是语音与词汇间的差别,目前灵宝10乡5镇中,根据其方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西部区、南部区、东部区。一类是西部地区原阌乡县所辖乡镇,其特点与陕西省相近;一类是南部分别与卢氏县和三门峡市类似;一类是东部市区周边乡镇在方言上,同山西运城部分地区类似,以上三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与词汇方面。
二、灵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差异比较
由于灵宝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悠久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灵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综复杂的关系。灵宝方言词汇丰富多彩,表达情意准确生动,是灵宝历史、文化、民俗的活化石,极富有表现力。那么在差异方面具体表现在同实异名,同形异实、词缀差异、语音差异等情况,下面我们具体加以讨论分析。
(一)同实异名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方言点说法不一,叫做同实异名,也就是义同形异。例如,薯:红薯(灵宝)白薯(北京)红苕(四川)番薯(广东)地瓜(山东);馒头(北京)馍馍(陕西、河南);玉米(北京)玉谷(灵宝)玉菱(焦作)。
(二)同形异实
同形异实是指各个方言点词形一样的词语其所指的实际对象不一样。例如:“婆婆”在灵宝指外祖母,在许昌等地则是儿媳对丈夫亲娘的称呼。“电灯”在许昌、洛阳等地称为手电筒,在灵宝方言中是有电能照明的灯。“汤”在灵宝方言或大部分方言点只要是饭里能喝的水、汁、菜、汤都称为“汤”,但是在洛阳方言中指作粥。“长虫”在许昌、驻马店等地指的是蛇,但在灵宝、信阳等地指的是体形长的虫子。“芋头”在灵宝、洛阳指的是马铃薯,而在信阳各个方言点指的是香芋。
(三)词缀差异
词缀差异应该属于同实异名中的一部分,但是在灵宝方言内个别词缀表现非常突出,是许多方言点差异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单独讨论。
其他方言点是“子”或普通话是“子”尾的,商丘方言都是“得”尾,在所调查的词语当中商丘方言只有“冷子”、“土包子”“败家子”“石子”“裙子”这些词语中的“子”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其他词语中的“子”都有实际意义。
三、灵宝方言词汇的特点
(一)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在音节上的对应情况
主要表现在普通话中双音节词汇对应灵宝方言多音节词汇,例如:普通话中的“男孩”在灵宝方言中称娃子娃,“农民”称乡下人,“男人”称外欠人,“乞丐”称有要饭的人,其次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对应灵宝方言中的单音节词,例如:“爸爸”称爹,妈妈称妈,奶奶称奶,姨妈称姨,中年妇女称婆娘。
(二)方言词义表达形象生动、形象鲜明
如通常把“孩子”称作娃,因为年龄不同的特征,而且一听到这个词,能使人们脑海里呈现活泼俏皮的孩子。
(三)地域文化影响出现特色词汇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灵宝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詞汇,例如:夏季收小麦时,人们把碾小麦的工具称为碌碡,还有一种面食经过手的一捏,就成了一种好吃的食物称面疙瘩。
(四)言简意赅,朴实明快
例如:“烧里”是指爱出风头,炫耀自己;“蹬啦”是指感情关系破裂;“嘶气”表示食物发酵变质了。“夜黑儿”是指昨夜里。滚球儿是指上一边去。
(五)一字多用特性
常常同是一个字或词,使用时由于场合、角度、对象语气不同而意义各异。例如“摆治”“有病得治”是指治病,“你这是摆治人”意思说捉弄人;“美气”说“人不美气啦”是指有病,“你家可过的真美气”是指日子过得舒坦,“这事没办美气”是说交办的工作没办好。
四、结语
方言不仅体现了各地文化发展历史上的差异,而且也反映各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作为千百年来留传下来的灵宝方言,在汉语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对国家的语言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灵宝方言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比较,明确方言在汉语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对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灵宝方言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各地文化差异和风俗差异,也可以对方言内部联系有一个了解,灵宝方言犹如一个宝库,我们可研究整理灵宝方言,总结出它的一个结构体系,为方言的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易中天.大话方言[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7.
[3]钱曾怡著.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J].方言,2003,1.
[4]张启焕,陈天福,程仪.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5]候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