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效应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
2018-01-18方轩
方轩
《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最近面世了。这是中国第一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系统引入心理效应的专著。
作者赵磊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及媒体宣传40多年的一名老政工干部。他长期在大型国有企业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作者深切体验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和提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这些都表明,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突出对工作对象心理状况的关注和疏导,以提高感染力和有效性。这显然已经成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研究人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形成和变化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心理学中获得有益的养分。尤其是心理效应,作为某人某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他人他物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或者说是因一种或多种心理动因引发的同质或异质的规律化的心理后效,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思维规律。心理效应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行为活动起到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使人不自觉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去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去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定向和推动的作用。
作者还认为,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研究中有一个薄弱环节,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法重视和创新不够,往往是简单、机械、呆板的方法较多,在许多情况下没有能够顺应人们思想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了实际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从具体方法上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一书就是这样一份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作者从550个不同的心理效应中去粗取精,最终选取了社会公众相对认可、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比较紧密的136个心理效应,分为交往沟通、理性认知、疏导劝诫、褒贬激励、信息传播、团队和谐、励志修养、管理决策、识人用才、环境氛围10个篇章。作者对每一个心理效应都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选择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作出扼要的提示,或者提供一些相关的经典案例、名人故事、新鲜经验,或者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和思考线索,意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相关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注重心理疏导、调整心理状态、指导工作实践。对一些联系比较紧密的心理效应,在提示的内容中采用了“参见”的方式,指明相关的章节;在书后还附有按照汉语拼音排列的索引,以便读者查阅,力求使相关的章节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求, 因而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性质和价值。 对于一般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沟通技巧、改进表达方式、改善人际关系也有实际的帮助。